试谈体育教学对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作用

作者: 陆培祥

摘要: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本文主要从激发兴趣、陶冶情操、锤炼意志、发展个性四个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展开论述。

关键词:体育教学;非智力因素;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3—041—002

非智力因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应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体育教学,通过各种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体育乐趣,锤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勇敢顽强的精神。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美的情操。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面非智力因素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感想与大家交流。

一、激发兴趣

兴趣就是人们积极认识、关心某种事物或积极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表现出具体的积极情绪,导致行为上爱好某些活动,从而形成习惯,有利于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发展。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兴趣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并且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方式包括如下三个环节:

1 激发导入

在体育活动开展前,教师和学生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把活动兴趣激发起来。还要使自己的认识也进入准备状态,只有如此,才能全身心进入活动状态。

2 交融展开

正式活动开展后,兴趣与认识必须交融展开,教中得知,知中生趣。但兴趣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选择和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十分重要。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可见,以具体需要的满足为中介,就能形成、促进兴趣与认识的相互结合。

3 评价总结

在活动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就要对学习成果加以评价,以利于活动内容的循序渐进和愉快心理体验的积累,增强锻炼的决心和力量。

二、陶冶情操

情感,就是由一定客观事物所引起的心理活动的波动性和感染性。情操是一种高级、复杂的情感,是一种最深厚、最稳固、最坚定的高级社会情感。体育教学既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锻炼热情和激情,又要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1 创造愉快的氛围

个体的热情与其所处的环境的氛围密切相关。譬如。一个学生寝室有2/3的人喜爱围棋,并且经常在寝室里练习并切磋经验,其余1/3的入耳濡目染,也会热情高涨直至乐不知疲。因此,为了培养个体的锻炼热情,创造集体愉快学习和锻炼的热烈气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

2 积累愉快的体验

热情不是一下子就能养成的,它正如知识一样也需要积累。教师如果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将他们体育活动中出现的点滴的愉快体验,及时以鼓励和表扬的方式巩固下来,随之而来的就是自主的锻炼热情。

3 平衡运动量,劳逸结合

富有热情的学生在锻炼过程中会不怕艰苦,反而会觉得苦中有乐。但如果运动量太大,超过了其负荷,往往会造成厌倦和畏惧心理。所以应注意适当安排运动量和调整作息,适时休息和放松。使学生感受到操场是最令人愉快的场所。

三、锤炼意志

意志就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目的性和调控性的表现。宋代苏轼在《晁错论》中指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体育锻炼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意志活动的基本过程可分为决心一信心一恒心三个阶段。

1 下定决心

下决心往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从下列几方面帮助学生:要认清客观条件,避免盲目性:反复比较和权衡冲突动机,避免片面性;积极思考。寻找途径,确定行动方案,身体力行,以行动成就计划。

2 树立信心

信心是人们自我信任与相互信任的倾向和结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下定决心之后,还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首先要有确信感,相信自己的决心是可以实现的;其次要建立信念。对锻炼目标具有坚定信念;最后要形成理想,只有理想远大、坚定,信心也会更充足、更牢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信心的培养也起着重要作用。

3 持之以恒

在意志培炼过程中,恒心阶段具有更为本质的意义。恒心的坚持在于:一方面要善于抵制不符合行动目的的主观因素的干扰,做到面临重重诱惑而不为所动;另一方面要善于长久地维持已经开始的符合目的的行动,做到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有始有终。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牢固恒心:在训练项目的安排上,要由易到难,夯实基础过好渡。

四、发展个性

性格是个性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是足以支配一个人的个性的那些核心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有人认为,性格是个性的顶梁骨。可见性格在个性特征中的突出地位。性格有四种很重要的品质,即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与好胜心,它们对于个性发展与个体成长都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也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对象。

1 培养自尊心

首先要尊重每个学生,不论学生的锻炼结果如何,应当尊重他们,将成绩与人格区别开来看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严格要求学生,促使他们自我尊重。其次要帮助学生培养自我评价能力,形成成熟的评价机制,从服从他人评价发展到独立进行评价;从重视行为结果评价发展到重视行为动机乃至动机与效果统一的评价;从偏向于评价别人发展到评价自己:从片面性评价发展到全面地进行评价。同时养成对待评价的正确态度,不为他人评价所驱使所忧患。另外,良好的集体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

2 培植责任心

一个对世界、人生、价值具有正确看法的学生,必然容易养成各种责任心,可见加强“三观”教育,乃是培养责任心的一条基础途径。其次,有“爱”就有“责任心”,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就必须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造就一颗“爱”心:爱惜身体、爱护公物、敬爱老师、爱护同学、直至“爱满天下”(陶行知语)。最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点滴小事不放松,及时反馈与评价,发扬成绩改缺点。日积月累成大业。

3 培育好胜心

一要克服骄傲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永葆好胜上进之心;二要积累成功体验,不要让一次次的成功冲昏自己的头脑,而是让一次次成功的喜悦,积累为追求更大成功的热情,从而成为不断好胜上进的稳固动机、强大动力:三要积极参加竞赛,把每次竞赛活动当作一次学习机会,努力锻炼自己,不断提升个性品质。

体育锻炼项目的开发、项目的开展以及评价机制的运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而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的这些优良品质,可以迁移到学习及其他活动中去,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刻影响,不可等闲视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