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意识和忧患教育

作者: 陈可东

摘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应随时准备着开展“战争”。在和平的阳光中,我们不能少了忧患教育。

关键词:地震;战争;危机;忧患;警钟长鸣

中图分类号:D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3—146—001

“5.12”汶川大地震,带给我们巨大的震撼,几十秒时间,几万个生命没有了,数以万亿的财产消失了,十几万平方公里的美丽土地遍地狼藉……地震给我国带来了灾难,让国民们看到了很多感人的场面,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我们的民族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团结无畏的精神。

在战争年代,人们似乎天天都处在忧患之中。人类为了生存及利益瓜分不断地挑起战争,人类在战争中成长,在战争中进步、成熟。大规模的军事意义上的战争,对中国人而言,最近的也已过去三十年。

其实,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完全有可能为保卫领土完整而展开南海战争、台海战争、保卫钓鱼岛的战争,也有可能进行反对分裂以及反恐怖的战争。

更重要的是,对于战争的理解绝不仅仅于军事意义上。实际上,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战争”中,包括与别国进行的经济战、文化战以及与大自然进行的救灾战等等。人类最大的战争发生在人与自然之间,这个战争伴随人类存在的始终。在人类通向大同的路上,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战争都会消亡,唯有与自然的战争将是永续的。1998年的洪灾、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冰雪灾害、“5.12”大地震……还有由于人类无休止的过度对自然的攫取,正在遭受自然界日益强烈的反抗,由此引起的全球的能源危机、生态危机正在对人类的生存能力进行考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应随时准备着开展“战争”。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我们经过太多的苦难才走到今天。我们怀着美好的向往走向未来,但我们不能忘怀过去而试图在宁静的晴空下走向明天。先哲圣人,他们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忧患意识”。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民族英雄,往往都具有深刻“忧患意识”。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在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发生之前,面对当时唐皇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情景,感喟“永怀汉廷哭,遥怜湘水魂”(“汉廷”指贾谊,“湘水”指屈原)。

但是,具有危机意识的只局限于有限的几个有识之士,我们的民族也有“乐不思蜀”的帝王,也有“不知亡国恨”的商女,特别是要指出。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团体危机意识的民族。

我们东邻日本却是一个具有团体危机意识的民族。二战结束时,日本国土上满目疮痍,与中国相比,战争对日本造成的伤害更甚,但过了短短二十年时间,这个小小的国家,竟然走到了全世界的前列。而我们中国却全民陶醉在“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自我满足中,并在玩“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游戏中把国民经济玩到了全线崩溃的边缘。

为什么日本这么快就“发迹”呢,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日本进行了全民忧患教育,通过全民忧患教育,日本全民培养了团体危机意识。日本的书籍、影视,以至学校教育都有相关的内容,在日本普通职员的身边都有预防地震的救生包,他们都接受过相关的训练。在日本人看来,拍摄《日本沉没》这样的电影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我们或许不能预测未来将会有什么灾难发生,但是,灾难不会因为你不想它来就不来。不要忘记,在享受幸福快乐的时候,或许灾难就在明天。我们不能在灾难来临时才被迫成熟。在和平发展、经济繁荣的情形之下的“战争意识”即是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要树立全民危机意识,就得进行全民忧息教育,我们的教育要贯穿“战争”的理念。掌握对付灾难的本领,只有通过忧患教育的普及,才能换取全民的危机意识,这全民的危机意识正是我们的民族走向持久繁荣的可靠保证。

安县桑枣中学的叶志平校长是值得我们全国人民颂扬的,在平日,面对“烂污”(叶校长语。指建筑质量很差的教学楼),他叶校长在固楼上就耗资40万元(要知道,叶校长只要花17万就可以造一幢教学楼以显现“政绩”),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全校师生紧急疏散演练,这些工作中融入了众人缺失而他却具备的一腔爱心和难能可贵的危机意识。安县汶川大地震伤亡最为惨烈的北川县毗邻,在这次大地震中桑枣中学全校2200余名学生、百余名老师无一伤亡。叶校长的苦心在这次地震中创造了奇迹。

就全国范围而言,我们对灾难的来临所作的准备真是太少了,哪怕在思想上有多少防灾的意识?在笔者的家乡,几年前造了一个“人防工程”。可现在是一个地下家私大卖场。我们重视灾难过后才“亡羊补牢”,有了大兴安岭的大火,才有了全国的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有了98洪灾,我们有了抗灾救灾预案……当然,我们是在不断的灾难中觉悟、成熟。在物质财富不断丰富中完善。我们的管理要不断“制造”危机的实践。我们曾经难以理解西方青年为什么那么热衷冒险、极限运动,为什么日本的幼儿园要小朋友在大雪天里光着身子挨冻?而我们中国的孩子,不少家庭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捏在手里怕疼了,放在地上怕跑了”。我们拿什么打赢未来的“战争”呢?

灾害是无法避免的,但人类可以通过科学防范,不让灾害演化成灾难,就像让全民感动的叶校长,他没有能力阻止地震,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避免了死亡。我们不希望有“战争”。但是“战争”真的要打。我们就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化尽量少的代价,去把“战争”打赢,把“战争”的损失降到最少。

2008年5月19日下午2点28分的警报声,在此前,我已记不清有多久没听见了。“9.18”的沈阳上空是有长鸣的警报声的,12月13日的南京是有警报声的。今年的“5.12”还会有全国哀悼么?

在和平的阳光中,我们不能少了忧患教育;在和平的阳光中,我们要不时敲响危机的警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我们的民族在持续健康的状态下走向强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