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高层住宅的配电设计

作者: 邸珊珊

摘要:目前我国小高层住宅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小高层住宅内各部分的配电设计形式也有很多,本文针对小高层住宅内电梯、公共照明等在配电设计上容易产生分歧的这一问题进行剖析,希望能对这一区域的设计达成共识。

关键词:小高层住宅;配电;设计

中图分类号:TM7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6-059-01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响应中共中央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县城也在悄然兴起小高层。作为多年设计多层住宅的配电设计驾轻就熟,也遇到了新的课题。通过研究和实践,现将体会发表一下,希望和广大的从多层向高层迈进的同仁们共勉。

一、电梯的配电

小高层住宅的设计中一般会通过控制楼层数和每层户数,将电梯按普通客梯而非消防电梯来设计,所以本文所讨论的电梯配电也按普通客梯来考虑,在这一部分的设计中有以下几种做法。做法一:每单元进一回照明电源线到一层照明配电箱,电梯双回路电源线直接从室外变电所引至电梯机房。两电源线路在电梯机房末端切换。做法二:每单元进一回照明电源线到一层照明配电箱,电梯单回路电源线直接从室外变电所引至电梯机房,然后从一层的照明配电箱接一路备用电源,两电源线路在电梯机房末端切换。做法三:每单元进一回照明电源线到一层照明配电箱,从该双电源切换箱给每个单元的电梯供一回电源电缆。这三种做法见电梯配电干线图。做法一和做法二非常普及,笔者接触到的大部分设计都采用这种方式,做法三最低。其实,做法一、做法二两种做法相差不大,与做法三最大的差别在于两路电源是否末端切换。我们知道小高层住宅的电梯属于二级负荷,且不属于消防负荷,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3.1.10条: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应当做到当发生电力变压器故障或线路常见故障时不致中断供电;10.4.2条: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电源应由专用回路供电,做法三是满足规范要求的,同时也是最经济的,所以应推荐采用。做法一和做法二是用较大的投资换来更高的可靠性,所以在建设方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也可采用。

二、 公共照明的配电

笔者接触到的小高层住宅公共照明配电有几种做法。做法一:公共照明灯具由单电源供电,每层设置带蓄电池的应急灯具;做法二:设置双电源切换箱对公共照明灯具供电,每层不再设置带蓄电池的应急灯具;做法三:设置双电源切换箱对公共照明灯具供电,每层仍然设置带蓄电池的应急灯具。这三种做法中做法三可靠性最高但投资也最大。我们知道小高层住宅内公共照明属于二级负荷,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相比一些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还是容易些,但停电几率大,配电线路容易受到装修等因数的影响,所以笔者认为采用做法一比较适合小高层住宅公共照明的特点,但维护管理要相应多一些。

三、电表箱的装设

对小高层住宅来说,住户电表有两种装设方式。一种是集中装设在一层公共部位,一种是分楼层装设。如果是集中装设,一梯两户的小高层有20块左右的电表,一梯三户或一梯四户则更多,如果暗装在楼梯间的墙上将占用将近1.5m(宽)×1.0m(高)的面积。而小高层住宅的墙体宽度多为200mm,如此大面积的暗设表箱,很容易造成住户墙体开裂,而且用户装修时可能会对电表箱造成损坏。所以对于需集中抄表要求的建设方来说,最好在一层公共部位设置电表间,电表明装在电表间内。分层装设电表时为方便抄表,建议采用三表外传系统或采用带IC卡,用户可以自己充值的电表。

四、公共部位配电线路敷设

公共部位线路敷设有如下几种形式:

a.配电线路在电缆井内敷设;

b.配电线路穿管埋墙暗敷;

c.配电线路沿电缆桥架在楼梯间明敷。

第一种线路敷设方式对于配电线路的维护,检修都非常方便,但对小高层住宅来说,公共部位面积不大,很多建筑不再设置电缆井,于是第二种和第三种线路敷设方式在一些设计中出现。

如果采用配电线路穿管埋墙暗敷,施工难度大,例如电梯电缆的敷设路径是从一层一直敷设到屋顶机房,穿管管径一般都大于50mm,过结构圈梁时不好处理,今后维护、检修也不方便。如果采用配电线路沿电缆桥架在楼梯间明敷,维护、检修比较方便,但不太美观。所以笔者认为在普通住宅,特别是经济适用房等配电线路可以采用第三种敷设方式,在高档住宅应采用第一种线路敷设方式。

小高层住宅作为县城的一个新生事物,在实际操作中,还有许多新的问题有待解决,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如何做到既经济美观又可靠适用是我们做设计时应多加考虑的,也许对一个单元或一栋楼只是一件小事,但对于一个小区、一座城市其作用还是不容忽略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