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幼儿创设主题活动环境

作者: 李 娟

摘 要:本文根据主题探究活动开展的过程,结合作者自身的实践经验,认为主题探究活动环境的创设应遵循以下几点:教师观念的转变 , 变 “ 死环境 ” 为 “ 活环境 ”,充分发挥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 幼儿积极性自主性的挖掘 ,为幼儿提供自主创设环境的舞台; 重视环境装饰中的师生互动,变环境为 “ 第三位教师 ”;利用 家长 资源,创设 双向的、互动的开放式环境。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主题

中图分类号:G61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6-079-01

环境是潜在的老师,《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 “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 幼儿园的主题环境和教学活动密切相关,对幼儿的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众多的主题探究活动把幼儿带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为他们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广阔天空。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 变 “ 死环境 ” 为 “ 活环境 ”,充分发挥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物质环境的设计布置是主题探究活动的中心环节之一 。 物质环境设计布置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增进环境的开放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教师竭力创造机会,要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探索机会,便利幼儿的观察、交流及沟通。环境应该更多地体现互动性,让幼儿与材料互动、与老师互动、与同伴互动,这样的环境才是 “ 活环境 ” ,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

如在开展 “ 动物 ” 主题时,幼儿对动物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获得的知识,把动物分成:天上的、地上的、水里的动物;两条腿和四条腿的动物等等。 但不能 仅仅停留在观赏的阶段, 这样就失去了环境的价值 。那么,怎样才能让环境 “ 活 ” 起来呢?如何让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呢?我们又进行了新的尝试。 我们设想搭建一个动物园, 我们和幼儿一起把各种废旧的包装盒连在一起作围墙和大门,在教室门口搭建了一个 “ 动物乐园 ” ,幼儿可以随时将自己制作的美工作品和家里带来的长毛绒玩具摆放到 “ 动物乐园 ” 里面去, 在幼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小动物们有了自己的家,环境也逐步丰富起来。

二、 幼儿积极性自主性的挖掘 ,为幼儿提供自主创设环境的舞台

作为老师,我们应放手把自主权还给孩子,引导幼儿发表见解,提出主题,参与实践,运用多种技能手段表现经验和自己的想法,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学习思考、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幼儿从环境的观察者变为环境的创设者。

在环境创设中,对于小、中班的幼儿来说,要考虑孩子年龄小、现有的经验少、能力相对弱等情况,我们教师要先规划好环境的位置与范围,提供主要背景,然后引导幼儿随主题活动的进展逐步准备各种物质材料,并尝试把学习成果或作品布置上去。例如:中班主题环境《交通工具博览会》,在这个主题活动中,主要是讲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海陆空交通工具,因而我们就先在走廊中规划了三大版块“ 海 ” 、 “ 陆 ” 、 “ 空 ” ,然后把主题活动中幼儿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各种交通工具布置在相应版块中。孩子们亲手参与主题环境的创设,使他们感受到了布置环境的喜悦,产生自豪感,并体验到了成功带来的快乐,从而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三 、重视环境装饰中的师生互动,变环境为 “ 第三位教师”

在布置幼儿园各活动场所时,教师根据幼儿水平创设一部分任务,让他们共同参与,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平等意识,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参与意识,我们设计的大部分作品都有难易程度悬殊的两部分内容存在,可让每个教师有充分想象、自主操作、创造的空间,能让师生共同创作,难度大的部分由老师操作,难度小的部分由幼儿操作,同时教师还可根据作品内容、幼儿水平,灵活添加一些他们操作内容。

四、 利用 家长 资源,创设 双向的、互动的开放式环境

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园外资源,提倡大教育观,家庭、社会、幼儿园都要参与教育。 因为幼儿园的资源有限, 我们的探索活动,走入了社会,走进了社区,步入了家庭。我们认识到只有让家长参与到环境创设富有创意的活动中去, 才能让家 长认识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成为环境教育的支持者 、理解者、 欣赏者、响应者、参与者、创造者。

在实现环境教育思想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由家长的观看欣赏——按教师布置的做——体现家长主体性的积极参与。其间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家长运用各自擅长的知识和技能,拓宽了表达表现的途径和手法。由于家长的参与给了教师和孩子更开阔的视野。 在“ 汽车 ”主题中,家长所表现出的智慧和创造令我们教师咂舌,他们选择的材料由竹片、塑料泡沫、牙膏盒等等。不少家长在一起讨论、交流孩子的反映和制作的体会。

在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创设环境过程中,我们把环境教育的思想渗透到每一项活动中, 提供开放的环境,强调幼儿与家长在环境中的体会,促进了相互学习。创设动态环境,激发幼儿与家长自主活动,树立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

[2]、 张振平 创设支持性活动环境的探索 《学前教育研究》 2004年第5期

[3]、王萍、丁奕 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角色《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