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的现状与改进方法

作者: 徐春华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为了尽快地适应新课程的改革的大趋势,符合高中课程整体的教学改革,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思路,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高中数学的改革做出最大的贡献。

关键词:学习动机;课程改革;数学教育;学习方法;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6-089-01

一、现代数学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

1.基础知识不过关

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训练,一些同学好高鹜远,不注意审题,一目十行,觉得自己一看就会,到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丢三落四,造成不应当有的失误。

2.学习方法不科学

一些同学上课不专心听讲,听不全要点,抓不住重点,课后又不及时巩固、总结,只是赶紧做作业,乱套例题,也有的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结果是事倍功半。因此,可以说,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就不可能有好的学习成绩。

3.学习不主动

有一部分同学即使是进入高中后,还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掌握学习的根本方法和要领。主要表现在:(1)学习目的不明确。不是为自己的将来学习,而是在家长的逼迫下,不得不做给家长看。而部分的学生家长也知道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只是把孩子寄存在学校,让教师替自己看护孩子,一旦给孩子找到合适的工作,马上就让孩子去工作,造成学生的流失。(2)课前不预习,课上不认真听讲,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课下基本上不完成作业,抄作业现象十分普遍等等。

4.学习深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在某些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加大了,分析能力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了。例如:二次函数在区间上的极值问题,三角公式的变形,排列组合的应用题和实际应用问题等。

二、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具体的做法如下:

1、端正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所持有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它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定向选择。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采用老师讲述故事、自我测查与角色扮演。只有积极、主动、独立、认真的学习态度,才能高效、深入地学习,并掌握所学的知识。

2、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成就动机、交往动机和求知欲构成的。增强学习动机就意味着树立正确的理想抱负,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和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它表现为人力求认识和获得某种事物,并且力求参与相应的活动。“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通过情绪反应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积极性,凡是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和工作,人就会觉得心情舒畅和愉快, 记忆的效率也较高。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4、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学习习惯符合学习心理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而不好的学习习惯则偏离学习的心理规律,会防碍学习的效果。因此,应当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养成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5、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目前,在我们的学校中,很少有教师系统地教学生如何学习。那些缺乏有效学习方法的差生,因为不断犯错误,学习成绩差,很可能丧失信心。因此在学校中系统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这在农村中学教学时显得更加重要。

教学改革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事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吸取经验,不断的探索,理论联系实际,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彼岸。以上是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和理解,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各位同仁给予指正,谢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