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作者: 宋 敏 宋 杰 宋 青

摘要:今日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为此,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非常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6-097-02

今日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使知识来源多样化的教育环境,学生们接受的信息已大大超过家庭和附近社会的范围,这样,传统的学校和教师必然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变迁,迎接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挑战,把学校办成更能吸引学生的场所,教师要向他们提供真正理解信息化社会的钥匙。

为此,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非常迫切的任务。首先,这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作为信息社会中的一员,只有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才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不落后于这个社会,不被信息社会所遗弃;其次,这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这个职业,在这个崭新的世纪里,已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获取信息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必须自己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才有可能为新世纪的学生构建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能培养出学生较强信息能力的学习环境,完成新世纪赋予这个职业的光荣使命。

那么,如何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呢?这是我们大家应该认真探讨的问题。下面结合我校的具体实施办法谈谈措施。

第一,学校要定计划、定目标。然后确定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国家教育部及市教委、市电教馆等部门对信息技术方面和教育改革方面的有关政策和规定,举办各种信息技术的专题讲座,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及其信息素养。

第二,集中培训,全面提高:利用寒暑假和工作日晚上的时间,先后动员中青年教职员工分批参加计算机基础知识、DOS基础、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WPS2000、WORD2000、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查找资源网站等基本应用的培训。在校园网建成后,对校园网在教学及管理方面的应用分层分部门进行专项培训,并分别检查验收。

第三,重点培养,分层要求:对培训后的教师,根(上接第97页)据其掌握和应用的熟练程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掌握好且能在教学工作中应用的教师,以他们为骨干成立学校的信息技术工作小组,对这部分教师,重点培养,要求他们不断地学习掌握新的信息技术(PowerPoint、方正奥思、Authorware、FrontPage和网页三剑客等),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还要负责全校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及全校信息技术使用的指导工作;第二层次为信息技术掌握较好的教师,学校要求他们继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并在信息技术工作小组的帮助下,尽可能地把信息技术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第三个层次为掌握信息技术能力较差的教师,学校要求他们通过各种培训,继续学习,努力争取早日将信息技术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第四,培训方式多样化:对教师的培训,我校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方式。只要是对教育教学有用的培训活动,我校都派人参加学习,回来后再培训其他教师;我校也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请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到学校给教师上课,做专题讲座;我校还提倡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自选内容,自买资料,自培自练。

第五,经费保障:要使信息技术在整个学校得到很好的应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必须保障经费的投入。建立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开通了校园网,还为各处室及教研组配置了办公计算机及笔记本电脑,购买教师学习和使用所需的一些资料、软件等,购买一些各种素材的光盘,及鹏博士备课系统及K12学科资源库等,为教师制作课件和备课提供方便。另外,学校还要保证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费用。在教学中,教师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的多少与课时费或津贴可直接挂钩,从而给落实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能力推动助燃。

第六,学用结合:为了更好地学好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能力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学校要对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育教学工作,做出具体的规定:各种公开课、教学研究课都必须使用课件,没有渗透信息技术这个内容的课要受限制。允许教师用别人做的课件上课,更鼓励教师自己动手用PowerPoint、方正奥思、Authorware、FrontPage和网页三剑客等工具软件来做课件,并根据使用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学校还鼓励教师结合课题实验学好用好信息技术,鼓励并要求教师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去。

通过教师观念的不断转变,必然会从对信息技术一无所知,到能够利用计算机打教案、做各种统计、写论文;由动员督促,到主动运用多媒体,使用课件;从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讲课方式,到自制课件,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变抽象为直观,使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样教师就接受了新思想、新观念,提高了信息技术能力后,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了教学行为。会逐渐从“教书匠”型的教师向“探索型”、“创新型”的教师发生转变。由此也就突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老师也就会逐渐从知识的传递者和灌输者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和引导者。也就将学生的课堂内外、校内校外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学习范围更加广阔。

经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目前,我校已有70%的教师能够较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并运用于辅助教学之中。还有部分教师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已制作出生物、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美术、思品、体育、音乐等学科课件30 余个,并且自制的课件在省级、国家级的赛课中多次获奖,还有几名教师应邀到其它学校举办有关的指导和上示范课。

2007年3月下旬学校承担了国家“十一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育能力与教学方式变革研究》的省级课题,生物、数学、英语、化学研究课和我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课题实验受到专家、领导和同行的高度赞扬。

总之,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使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拓展了学生的信息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了教师面向信息社会的教学水平,培养了学生及教师的信息素养。

注:本文是河北省教育学会《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育能力与教学方式变革研究》课题中的一部分,课题项目号是:XHXNO.019168

参考文献:

[1] 《面向新世纪教员养成的改革方策》1997年7月

[2] 《信息化社会的教育》《高校教育》1999年 5月

[3] 《教师的作用》《教员养成研讨》 1999年NO.3

[4] 《教育改革总论》《教员养成研讨》 2001年

[5]《中小学的信息教育》《Bit》2001年NO.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