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生网络道德培养
作者: 卜连军 李玉玲摘要:因特网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而改变。但一切事物都有着两面性,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网络在给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教师应当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培养网络道德,推荐优秀网站并加强技术管理,向学生传递绿色信息,构建洁净的校园网络空间。
关键词:中小学生;网络道德;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6-151-01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短短的20多年从无到有,异常迅猛地扩展到全球的各个角落,21世纪已是名副其实的网络世界、信息时代。中小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主人,掌握相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因特网是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当人们享受网络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特别是网络上一些黄色、暴力等不健康信息的泛滥,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缺乏辨别能力和自制能力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作为老师,对此不能视而不见,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中小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方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个人的一些浅见,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一、网络道德的内涵
网络道德是指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它是调节信息生产者、信息加工者、信息传递者及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网络道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在信息活动中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为了履行信息权利,规范信息行为,稳定信息秩序,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利用、生产过程中应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不得危害他人的合法权益。高尚的信息道德包括不阅读、不复制、不传播、不制作妨碍社会治安和污染社会环境的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不制作或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绝不模仿计算机黑客的行为,不随意修改公用计算机的设置,不窃取他人密码,不偷看或擅自删改他人的文件,不剽窃别人作品,不使用盗版软件等。
二、网络道德建设的迫切性
据CNNIC统计,截至2002年底,我国的上网人数达到5910万,世界排名第二,其中学生的比例为28%;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预计,到2008年中国上网人数将超过美国,成为互联网第一大用户群,而中小学生是上网群体中的主体。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中小学生来说,网络包罗万象,网络世界是一块神奇的土地,非常有吸引力,因为这是没有国界、没有传统樊篱、没有师长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标新立异的“飞地”。计算机和网络作为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新的空间、新的方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大了学生的知识量与信息量,网络无可辩驳地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但互联网络对学生也造成了不容忽视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一些对网络一往情深的青少年,把上网当作自己生活的全部,沉溺于网上游戏,甚至为上网而逃学,游戏中的厮杀和血腥场面不但引不起同情,而且使游戏者充满了成就感。为了游戏,这些学生逃课,欺骗学校和家长,给学校和家庭带来一系列问题。长期参与网络游戏,还会使学生将虚拟的网络与真实生活混淆,自我角色混乱。如果在游戏中失败,还会导致学生精神受挫,甚至放弃生命,给家人带来痛苦。学生长期坐在电脑面前,缺乏活动,影响身体发育。中小学生正处在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长期进行人机对话,就减少了真实环境下的人际接触和交流,以致在现实中不会与人交往,孤僻抑郁,不利于他们社会性的发展,严重影响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另外网上的欺诈信息、黄色信息、反动信息令人防不胜防,使青少年学生深受其害。可见网络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思想文化和思想斗争的阵地。
三、对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感悟和思考
经过对本校学生长期的观察和调查,发现以上问题在一部分学生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有的表现相当严重,不少中小学生都有过沉溺于网吧彻夜不归的经历,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对此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通过讲解网络的起源和发展,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网络从物理设备到信息服务都是技术人员为了工作、生活、学习的需要而设计出来的,为人提供便利,并进一步指出网络上所有的东西都来自现实社会,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网络上的信息同样有真假好坏、善恶美丑之分,提醒学生注意并加以识别。
2、在引导学生进行网上遨游时,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五要五不”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促使学生建立健康的用网规范。在学生用网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收集、主题讨论的方式,运用正反实例,让学生较深刻地体会网络不良信息的存在与危害,敲响警钟,引起学生的警醒,产生内在的免疫力,自觉远离网络垃圾,抵制不良的用网行为。
3、用健康的校园网络占领学生的精神阵地。校园网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将日常学习生活与校园网活动结合起来,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他们的情趣,开发建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趣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资源,使学生流连忘返。
总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其网络道德教育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占领网上阵地,变堵为导,变被动为主动,把绿色信息传输给学生,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卓有成效地开展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惠茹 论网络环境下对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6年9期
[2]王铟,沈绮云; 互联网对中小学生负面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