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德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 吴爱坤

摘要:新时期中学德育的范畴拓展,德育不仅教育学生要正确处理个人自身、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且还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青年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现实,用鲜明的事例和生动的事实以及多样的展示方式向学生传播知识。传递文明的种子。

关键词:中学 德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12-040-01

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德育内涵主要是指品德和社会伦理道德的教育,而新时期,许多与社会伦理道德相关联的范畴。已不断融入德育的范畴。如思想、政治、纪律、法制、环境、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不仅教育学生要正确处理个人自身、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且还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而这些基本上都以思想政治课为传播途径。正因此,我们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青年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现实,用鲜明的事例和生动的事实以及多样的展示方式向学生传播知识,传递文明的种子。以下便是本人对思想政治课德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注重群体交往。培育团队精神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注重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团队意识,多创造契机,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对他人负责,培养一颗爱心,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就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多地体验相互帮助,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形成学会沟通,学会互助,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具有对他人负责的良好精神境界。在数学学习中让他们体会到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

二、强化课堂互动交往,营造温馨和谐氛围

教师应该注重和引导课堂交往,课堂互动交往是有效传递师生感情、知识魅力的交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问题的探索者,是知识信息的反馈者。是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他们是课堂教学的主人,老师作为引导者、朋友、长者,不仅要使学生在课上实现世界观、人生观等理论知识的积累,而且要把思想政治课营造成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参与意识和发挥主人翁的精神的基地和平台。教师要改变过去独霸课堂的局面,要克服传统教育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统一,轻个性发展;重求同再现,轻求异创新的弊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应该创造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尽量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快乐带进课堂,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气氛里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己体验知识,感受生活。

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大声争辩;要理解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最自然、质朴的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意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鼓励他们创造性地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想法是否合理,教师首先要肯定他们的参与精神,保护那份可贵的好奇心,适时地鼓励学生。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满足他们对成功的期盼感。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尽量设置问题情景。对学生加以引导,把学生们那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才能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成为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真挚生活情感、敏捷的辨证思维和对世界探究兴趣的过程,努力引导我们的学生养成勤学善思的好习惯,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

三、鼓励挑战困难,树立创新精神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上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更是必要的,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在高中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教师必须及时把握教学契机,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大胆猜想,努力创新,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为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打好坚实的基础。

思想政治课作为人文学科,他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以及社会和自然经济政治现象的高度浓缩,它可以通过独特的方式来传播人类的文明史及发展史,促进人类更快更全面的向前发展。总之。在一节课上,千万不要单纯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训练记忆技能,开发机械智力,思维训练,重要的是应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去认识世界,用智者的思维去观察社会和自然,用数学的理性去思考人生。学习交往,磨砺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康人格的养成打好坚实的基础,为学生扎实的理论领悟能力和运用能力打下牢不可破的基础,从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