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意识

作者: 丁焕婷 吴 梅

摘要: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半。”这就是教学的潜力所在。如果我们的语言材料有趣味,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就会增强,学习动机就会被激发。这样,学生就能从“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作为实践型很强的英语教学更是如此。所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意识一直是广大英语教师在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主体意识 讨论与交流 教学设计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12-081-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至关重要。那么。主体意识是由什么因素构成的呢?主体意识包括学生学习英语的毅力、兴趣和品德。简单地说,主体意识就相当于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英语思维加强启发和诱导,培养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模式对待英语学习。

教师应采取哪些技术性的手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

首先,注重讨论与交流。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随着“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了大家讨论的话题,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与自己交流,适当情况下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或学习难点与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也可以把学生按照成绩的好、中、差搭配成组,并指定组长负责组织讨论的具体过程并监督组员积极参与,成绩好的学生要发挥带动作用,主动和差等生交流并帮助讲解以激发组员的互动与合作意识。教师应在各组讨论的过程中,也不时的就各组讨论的问题给予指导,以帮助讨论的顺畅进行并达到师生共同努力来攻克难点的目的。由于在交流中学生之间的共同参与带来互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能力等主体意识。

其次,善于设疑、答疑。英语教师应该设法根据所有讲解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中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要善于设疑。高职英语教材有很值得探索的话题,只要精心构思、巧妙设疑,一定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另外。就学生的提问作答也很有学问。采取正确的方法来解答学生的疑问,善于把学生的提问转变为学生思维和学习的宝贵机会。教师应保持最大耐心并鼓励学生多发问;增加发问的频率其实也就意味着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机会。教师通过技巧性的答疑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并动手查找资料来解决问题,在这一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激发,从而达到主动学习英语的目的。高职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偏差并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根本不感兴趣,老师长篇大论的讲解对他没有任何触动。倒不如巧妙设疑来刺激他的思考,从而产生疑问,教师用耐心细致的问答能让学生觉得有所收获,以此来增进英语学习信心培养学习的主体意识。

再次,注重教学活动设计。教师要潜心研究教学活动的设计,既要有个性、有吸引力。更要使学生能在教学的操作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意识,千万不能把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绝对地定格于管理者和参与者的位置上。一旦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积极因素使自己掌握语言的能力变强,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并顺势进入一个英语学习的良性发展轨道,这对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有很大作用。所以,英语教师的课堂活动要精心设计,根据语言教学的自身特征,尽量做到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帮助他们产生兴趣、树立信心。来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

最后,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人曾做过调查,学生喜欢某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喜欢的那位老师有关。学生喜欢老师自然就喜欢他所教的那门课,在课堂上就感到老师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易于接受,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教师是爱的使者,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经常给学生以灿烂的微笑,让美好的心情感染每一名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传道、授业、解惑”。此外。教师还要理解并赏识学生,这在心理上就拉近了教与学的距离,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接受知识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升华。

爱因斯坦曾说过:“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意识还有很多方法,只要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就能帮助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心理优势,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