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呈现缕缕幽香

作者: 董玉梅

摘要:语文课要有浓浓的语文味。

关键词:语文课如茉莉缕缕幽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12-094-01

语文课像什么?有人说如玫瑰热烈奔放,有人说如荷花清澈明净,也有人说如柠檬糖有滋有味……而我认为如茉莉,看起来平淡无奇。回味起来则是清香袅袅。那平实、自然的语文课如涓涓细流,像一首清丽的小诗,没有波澜壮阔,没有峰回路转,但是动人无比。《爱如茉莉》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的,J、事,告诉读者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爱如茉莉一般平淡无奇,却洁白纯净。教学中,我尽力将课堂体现浓浓的语文味,让语文课如茉莉般呈现缕缕幽香。

一、紧扣字词,感受“爱如茉莉”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年级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字词句的意思。

在复习检查时,我出示了五个词语“平淡无奇、洁白纯净、诗意、缕缕幽香、清香弥漫”,这些都是描述茉莉特点的词语。我引导学生先自己读词,当几个学生站起来朗读时,虽然声音响亮,但没有韵味,于是我说:“大家再读读词语,观察一下这些词在本课都用来描写什么?”这样一点拨,大家顿时明白了。接着我又借助多媒体音、形、色的优势,使学生很快理解了茉莉的特点,再让学生读出这些词的意思来真是水到渠成。我又引导学生用其中的几个词语来说一句话,让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更要通过表达来内化语言,达到遣词造句的能力。

当学生交流细节描写时,我又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学生交流说:“爸爸直奔医院。从‘直奔’这个词我感觉到爸爸对妈妈的爱,ben有目的,ben无目的。所以爸爸直奔医院我能感受到爸爸对妈妈真实自然的爱。一轻轻柔柔的阳光是悄悄地‘探’了进来。它充满了温情。连阳光也不忍打扰这幅甜美的画面。”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语文课上哪怕一个细小的地方都应该是充满语文气息的。引导学生紧扣字词来体会,当学生把字、词语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这是一种再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能让学生感受到“爱如茉莉”。

二、图文结合。体会“爱如茉莉”

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可以给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合理的利用教材资源。

当学生读到“爸爸紧握着妈妈的手伏在床边睡着了”一处时,我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围绕“紧握”一个动作引导学生体会爸爸对妈妈的担心、关爱之情,让学生畅所欲言。爸爸到底想要紧握住什么?学生通过观察读书感悟到:爸爸紧握着妈妈的手是希望给妈妈一股力量,战胜病魔;爸爸紧握着妈妈的手是怕自己睡得沉,半夜妈妈醒来无法照顾她。随后我又用抒情的语言讲述:“爸爸妈妈手握着手,心连着心,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豪言壮语,爱就是这静静的守候,默默的关心。这么简单,这么纯净,就像茉莉的幽香一样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此时,将学生的感情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点,他们对父母之间的深情也由此更加关注。

这一教学片断充分体现了教师“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学生在生活的引领下,其思维的深度、广度,其创造潜能的激发一定能达到最大值。

三、真情诵读。感悟“爱如茉莉”

“情感是语文在学生心灵中飞翔的翅膀。”情感与语文应紧密融合,这样不仅能震撼人的心灵,更能触动人的灵魂。

在理解的基础上,分句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而后再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段,随后我进一步用自己的范读来推动学生的感情向纵深发展,又说:“如果老师的朗读打动了你,那是因为在朗读中融入了我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让我们再次重温这感人的画面,朗读时融入你自己的感受,先要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从而让学生达到借助语言文字,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特定情感。通过教学艺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掀起学生内心情感的高潮。以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的境界。

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像什么?语文课如茉莉,看起来平淡无奇,回味起来则是清香袅袅。愿我们的语文课堂体现浓浓的语文味,如茉莉般呈现缕缕幽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