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改革促进终身体育的对策探析

作者: 田 芸

摘要: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高校体育是为实施终身体育打基础的最重要的阶段。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学一定要围绕着“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这一宗旨进行改革。本文针对目前大学体育教育中终身教育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全程教育,创造终身体育氛围等手段促进终身体育教育。

关键词:高校体育 终身体育 教改新举措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12-124-01

体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明确指出了体育的基础地位,并强调“三育并重”同德育、智育等同起来。因此,为全面兼顾培养目标,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加强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体育教育工作中终身体育教育的现状

目前与终身体育教育不适应的问题集中表现为,1、在一些大学中体育的地位仍很薄弱,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极大反差。2、“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学生在校全过程体育教育,以终身体育教育为中心环节的教育指导思想尚未完全解决。3、大学生中大多数体育知识贫乏,健身方法茫然,体育意识、体育基础还比较薄弱。4、体育教学的任务过分局限于所谓的增强学生体质,忽视了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授,忽视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使得“体育”这一从小学到大学都设置的一门长线学科,连起码的“习惯”问题都没解决。5、大学体育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跟初中、高中相比区别不明显,很难体现大学生的特点和优势。6、体育的教育思想、方法、手段还不能适应生动、活泼、主动的要求,考什么、测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现象比较普遍。7、体育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不适应的现状。8、体育课程设置、教材改革还不能更好地适应终身体育教育。9、学校体育科研滞后,未能充分发挥科研的先导作用。以科研促教学的工作方向不明确。10、体育场地、设备建设不被重视,不能适应终身体育教育的需要。

二、在大学体育教育工作中加强终身体育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转变思想

首先,要提高对终身体育教育内涵及其重大意义的认识,加强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是为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的一代高素质人才服务,要真正在体育教育的目标、教学计划、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资源开发、教材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科研(教研)、场地器材建设、科学管理等方面,大力推进终身体育教育。其次,要从理论与实践上,提高对大学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教育在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思想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实现“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它把教育和人的幸福、人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用全面的、发展的和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联系起来。我国实施的以民族创新为动力的素质教育,其目的就是主体性教育,就是在各种教育和各科教学活动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以人为本”的高校体育教育新理念。应本着弘扬人的生命意义和弘扬关爱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培养“以人为本”的高校体育教育新理念应着眼于塑造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充分尊重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怀人性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鼓励和培养人的创造才能。培养“以人为本”的高校体育教育新理念,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对高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重视全程教育,加强课外环节

现在绝大多数高校体育课只开设到大二,大三、大四根本没有体育课,两年的时间,对人生来说是短暂的,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对终身体育来说却太重要了。因为如果没有这两年,学生在大一、大二刚刚学到的体育理论就会荒废,刚刚学到的体育技能就会付诸东流,刚刚养成的体育锻炼习惯就会抛弃,刚刚对某种运动项目产生的兴趣就会夭折,刚刚孕育的体育意识就会惨遭遗弃,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就不能很好地链接,就会出现严重的断档,这种断档上的缺失对终身体育来说是致命的,会严重地影响社会体育的发展,因此我们积极提倡大三、大四的学生继续开设体育课,进行高校体育的全程教育。

(四)以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创造良好终身体育氛围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基础,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普通高校创办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国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大学体育教育在人的一生受教育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终身体育的重要一环,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重要时期。大学体育要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点,加强体育课的建设;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培养兴趣、爱好,养成锻炼习惯;培养自我体育意识,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服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