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一切为了人民

作者: 刘瑞侠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前进的每一步,以及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共产党所发起和领导的改革开放,都是围绕着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来进行的。

关键词:改革开放 人民利益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12-183-01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回顾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值此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分析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前进的每一步。以及它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她所发起和领导的改革开放,都是围绕着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来进行。中国的改革开放自始至终坚持着一个宗旨:一切为了人民。

一、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是确立改革开放国策的关键性因素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30年前的1978年,当时的中国刚刚从十年“内乱”中走出来,正面临着何去何从的艰难抉择。一方面,由于长期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使得国民经济的发展处于崩溃边缘,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极为低下。另一方面。由于“四人帮”的流毒尚未肃清,长期形成的教条主义、个人崇拜等禁锢着人民的思想,党和国家需要从左倾思想中解放出来,广大人民也迫切希望解放思想,从贫困中解脱出来。

1978年s月,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发表,成为广大理论工作者开始摆脱“两个凡是”的束缚,要求思想解放的标志。这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活动,首开了“文革”后思想解放的先河,也代表了全国人民对思想解放的渴望和要求。邓小平同志正是充分认识到了广大人民对思想解放的愿望和要求,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新思想路线,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同时,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发展经济,改变贫困现状的愿望和要求成为改革开放的直接推动力。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八户农户进行了“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联产承包和大包干改革的序幕,小岗村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党中央提出的改革开放,也是顺应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二、对人民利益的关注和维护贯穿于改革开放的每一步

1、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重视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基础性问题。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党的三代领导集体自始至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解决温饱开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基本解决了困扰中国几千年的吃饭问题。这个过程大致历经两个重要阶段:

一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前几年,即改革开放初期。在全国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国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减轻农民负担、允许兴办乡镇企业,从而大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时代。中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广大农民家家有余粮,一举结束了中国十几亿人口大国始终难以解决温饱的历史。

二是进入新世纪,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党和政府又一次在农村改革上推行新举措,带来农村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2002~2007年,党中央连续五年发布以解决“三农”问题为主题的“1号文件”,围绕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现代农业,实行了减免农业税、为种粮农民提供各种补贴、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政策和措施。2005年党中央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国农村的改革开放已经从解放农村生产力进入到全面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时代。通过近几年的工作,目前我国农民平均人均纯收入4140元,是改革开放之初的5,7倍,国家每年用于“三农”的补贴和新农村建设上的投入都在4000亿左右,农村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根本性的提高。可以说,通过第二阶段的努力,基本实现了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广大农民由温饱向富裕的转变。

2、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早在1982年前后就明确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把致富人民贯穿其中。

三、关注民生,改革开放的成果由全民共享

经过近30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GDP由1977年的0.26万美元增至2007年的4万亿美元,年平均增长10%左右,综合国力上升至世界第四位,真正实现了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梦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七大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出发,着眼于人民的利益,又提出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新任务,希望通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

1、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针对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社会分配不均衡、贫富差距拉大、社会阶层分化明显等状况,近年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贫济困政策措施:对低收入群体提高失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和提高养老金的幅度;对弱势群体在教育、卫生、医疗等方面给予救助;大幅度提高职工的工资收入等。

2、把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财富更多地用于社会事业的建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时间里。国家不断加大在教育、卫生、基础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努力解决当前老百姓普遍关注的“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中央和地方财政每年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以年1000多亿的幅度递增,用于教育支出的资金年均递增1倍,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增长更快,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每年2000亿以上,广大人民群众从这些看得见的实惠中深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历程,充分证明了我们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也深刻表明:改革开放为了人民,人民支持改革开放。今后,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将是一片更加灿烂的天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