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要在实实在在上下功夫
作者: 钱东华摘要:学生学习语文以前总是读不通,那样的语文教学是失败的,因此我们语文老师要为学生学习语文有所改变。
关键词:语文课;实实在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12-160-01
语文课该怎么教?堪称“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主体”、“开放”、“研究”……太多的回答融入了太多的智慧、太多的精力和太多的辛酸。
新课程改革对我来说是一次大考验,因为这必须摆脱已有的、固定的教学模式去思考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面对改革,我不断提醒自己,我要改变,我要“变化”。虽然走的同一条路,我要在路边创设不同的风景,我要为这一路旅程营造不同的心境……
一、做好预习,为课堂“引路”
教学这么多年,我们常常抱怨,语文课上还有学生课文都读不通,不是丢字就是读错字。甚至于一篇课文学完了,还有学生读不连篇。我们不能不说,这样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虽然我们现在提倡课外阅读,但是书本上精心挑选的几十篇文章都不能烂熟于心的话,读课外书籍也只是说说而已。语文课每天只有一节课,既要传授新知,又要讲解作业,还要拓展阅读,又得进行补差。语文老师可谓是加班加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感觉到预习工作很重要,所以这里我首先想来谈谈学生的预习。
每教一课前,我总得精心布置学生做一做预习工作,以达到熟悉课文,了解课文有关资料的要求。具体有这样几点:1、认真读课文3遍,做到准确、流利。(读不准的查字典并在文中注上拼音,生字也要在文中注上拼音)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3、读准生字词,在文中用“——”划出这些词。4、抄写生字包括注音3遍。生词三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6、用两三句话写出初读课文后的感受。7、针对课文,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8、收集有关课文的资料。我让孩子们将这八点预习要求记录在课本上,告诉他们,在学习课文时。我八项要求每一项都会检查。
我觉得,预习是学生自学的过程,一定要实实在在,学生有实实在在的事情做。教师要实实在在地检查,效果也要实实在在的。
二、捕捉信息。以“拓展”指路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语文的蕴涵多么丰富。而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语文仅仅拘泥于语文课堂,仅仅局限于对课文的读解,而忽略了语文工具性的内涵,忽略了语文的拓展与延伸。其实。每日一讲、读书看报、参观游览、看电视上网……这些鲜活的语文学习方式更受学生的欢迎。所以,我们应努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掘他们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个性,让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让无声的你我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三、热情鼓励,用“线索”铺路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愉快的状态,他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他接受外面信号的速度就会非常快。这就是说,作为一个老师,课上必须注意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时刻处在一种轻松自如的情绪中。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思维,都会得到最好的发挥。
四、大胆表达。用“智慧”开路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支柱,支撑着语文素养这座大厦。我们总是习惯于告诉学生“是什么”、“怎么样”,很少甚至从没想过学生是怎么理解的,于是一堂课下来,抱怨口干舌燥者远甚心情舒畅者。教学相长,只是古人的观点、书上的理论。在现实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时候只把学生当作一只被动接纳的容器,于是我们只是不断重复着简单而刻板的机械运动,课堂生趣没了,教学张力没了,学生兴致没了。为何不让学生自己说说呢,把精彩留给学生。就须打破一言堂,还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园地。
我教完了《船长》一文。心情不能平静,孩子们的心也不能平静。
师:同学们,二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船长是怎么做的呢?(伴随着悲凉的《英雄的黎明》)朗诵: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读完后,停顿片刻,一个学生举手。
生:船长为什么不逃生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大家想想,为什么?
生:可能是他怕来救援他的人有危险。
师:这个时候船长想的还是别人的安全,有道理。但是船长作为一个在大海中拼搏多年的人,他可以自救吗?
生:可以,他一定会游泳。可以游到“玛丽号”。师:他为什么不自救呢?生:因为他要与船同在。
师:能具体一些吗?
生:船就是船长的生命,现在船沉了,船长认为自己没有活着的意义了。
师:说得好,“诺曼底号”承载着哈尔威的生命与追求,光荣与梦想,现在船沉了,虽然责任不在他,但是作为那个时代的船长,他别无选择,他必须与船共存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他的内心会像外表这般镇静吗?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他会想:我无愧于我的船长岗位。60人安全逃生,我可以放心离去了。
生:他会想:再见了,同事们,再见了克莱芒。再见了我的孩子,我的妻子,我的父亲母亲,我……
生:我没有遗憾了。我热爱我的船长事业,如有来生,我愿意继续在大海中拼搏。
其实,我们的教学实践,就在有意间或无意间做着属于自己的诠释和演绎。那么。就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在实实在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张显个性,升腾起生命的激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