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必备的八种素养
作者: 张 梅摘要: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每一个小组成员所具备的素养,即:合作性素养、研究性素养、主动性素养、独立性素养、展示性素养、倾听性素养、责任性素养、创新性素养。本文拟从这八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必备的素养来探讨合作学习方式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标准合作学习合作方式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12-163-01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来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为学生搭建合作的平台。指导学生采取有效的合作策略,实现合作学习应有的价值。但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听课中常常发现: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常把重心放在合作方式上。但实际效果并不是太好。这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并不完全取决于形式。那么,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高低到底取决于什么呢?笔者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分析得出:决定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主要原因在于每一个小组成员所具备的素养。这种素养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合作性素养
小组内各个成员发生相互作用时。行为上表现得很协调。同小组成员能一致对外,不会发生矛盾与摩擦,彼此都能体会到大家同属这个小组,这就是小组的合作性。合作性在一定的情境下会表现得更加强烈。当小组取得荣誉时,小组成员会进一步增强合作性,进而激发自豪感。优秀小组的合作性与自豪感会更为强烈,这可以树立每个成员的自信心,从而使其更努力地为小组达到目标做出贡献。当小组受到外界压力时会增强合作感,小组成员会合作得更紧密,并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独立性素养
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要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真正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和开拓思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独立思考的过程是学生个体不信赖他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作出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独立思考应有足够的时间,顾及全体学生能得出思考结果,否则部分学生以后的学习就可能当听众、观众,从而被动接受。
三、展示性素养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合作成果的机会,这里每个学生的发言应是代表小组意见的。对于表述不全面的,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同时允许其他组的学生提出异议。并进行小组间的讨论。教师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也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它对合作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对学生的展示成果进行评价时,适当把对个人的表扬改为对小组的表扬,把整个小组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依据。这样会让更多的学生受到老师的表扬或同学的鼓励,都能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同时对合作好的小组,组织能力强的组长,都应该及时给予评价、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增强自信心,也为合作学习步入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剂。所以教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能促使学生展示自己成果的欲望,培养学生展示性素养。
四、倾听性素养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一要求得到了老师的呼应: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表现才华的空间。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涨,举手发言此起彼伏。但在“热闹”的同时,学生“一言堂”的自我意识的潜流也在课堂中流淌。众所周知,课堂气氛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倾听气氛可以将师生、生生的心智融为一体,充分沟通。倾听能使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萌发灵感。举一反三,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如果不会倾听,又怎能吸收别人思维中的精髓?所以说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我们的平时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倾听性的素养。
五、责任性素养
学生个体在小组中的努力如果获得其他成员的认可,老师的肯定就可以较好的满足他们归属的需要。他们会把小组看成是“自己的”组,每个成员会更强烈地感到自己是作为小组的一名成员而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从而增强他们对小组的责任感。从而使小组成为大家共同展示。共同创造的教学形态。因此,在合作教学过程中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激励性评价,既可以让每个小组成员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能增强其主动参与的责任意识。
六、创新性素养
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加以系统的创新意识教育和影响。使学生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走向创新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由于要面对平时的考试,会出现片面的繁琐练习、盲目的重复练习,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激励的评价。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少用负面评价或不用负面评价,即使有时学生的回答是幼稚的、荒谬的、错误的,教师也不应该嘲笑和讽刺,同时也要教育其他学生不能嘲笑回答问题的学生。因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往往源于一定的兴趣、爱好,源于一定的好奇心和想像力。你的指责和讽刺不但会挫伤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会抑制学生创新能力的萌芽。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去尝试。但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素养,不管学习的形式如何更新,其学习效益也很难提升。因此,学生的素养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必需条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地对这些素养进行有效的针对性培养,并让这些素养形成一种能力,进而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