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合式学习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作者: 卜春富摘要:在混合式学习优化高中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丰富素材+有效规划”的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深化学生对作文主题的理解与把握。运用“强调自主+线上反馈”的策略,可以聚焦学生的写作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写作技能的提升。运用“在线讨论+协作编辑”的策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高中作文;教学模式;深度思考
在传统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难以接触到多样化的写作素材和范例,并且缺乏有效的自我评估机制,导致其学习动力不足。更为关键的是,传统写作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提供个性化的写作方法指导,使得学生在面对写作任务时感到迷茫和无助,进而滋生畏难情绪。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混合式学习模式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展现的显著优势,这些优势不仅让作文教学过程更加流畅高效,而且可以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一、“丰富素材+有效规划”,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针对传统写作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写作素材和范例的问题,混合式学习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通过线上平台的运用,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经典范文及前沿的写作理论,这些资源的多样性和时效性远非传统写作教学所能比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拓宽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笔者在指导学生开展“人生要有梦想”这一主题写作训练时,一名学生以“林徽因”为关键词,开启了线上探索之旅。他意外邂逅了这位传奇女性立体、多元的生命画卷。林徽因,一个从美术系走出的才女,却以她对建筑学的深切热爱与卓越才能,在建筑学的璀璨星空中独领风骚。难能可贵的是,林徽因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冲破了那个时代对女性的重重束缚与偏见,在科学、技术、艺术这些传统上被视为男性领地的领域中,她以实际行动证明,性别从不是才华与成就的枷锁。
线上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关于林徽因的生平事迹,还辅以精美的图片、生动的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这段历史更加鲜活、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视听结合的新体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让传统教学资源的单一性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在传统写作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只是教师支配的对象,缺乏一定的自主性。然而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特点,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写作指导。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作文能力的个性化发展。
混合式写作教学平台为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和写作指导往往分为几个阶段。首先,平台会利用大数据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过往写作成绩、阅读习惯等数据,再通过AI算法分析学生的学习偏好、强项与弱项。随后,平台会设计一套涵盖语法、词汇、句式结构等基础知识的在线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生成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报告。最后,平台会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推荐与学生兴趣相关的阅读材料(如科幻小说、历史传记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后,学生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可以在线学习相关的写作课程,学习基本的写作技巧,如段落构建、主题句撰写等,平台会设置简单的写作练习(如日记、短篇故事开头),达到一定的训练周期后,平台会组织线上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写作心得,教师及AI助教参与讨论,提供实时指导和鼓励;最后是通过综合测试、作品评价、学习日志等多维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生成最终的学习报告。
通过这一分阶段、由易到难的个性化写作训练计划,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精准指导,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其终身学习的习惯。
因此,正是得益于混合式学习在高中作文教学中通过多元化的素材资源、科学的写作规划,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让他们敢于在写作中自由追求与探索。
二、“强调自主+线上反馈”,实现学生高效写作
混合式学习平台因为拥有强大的资源体系,犹如现实生活中的自助餐服务,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或主题进行写作训练。学生在这种模式下不仅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还能清楚自己写作进步的程度。
混合式学习平台正是得益于超时空的属性,使它可以成为线上拓展与线下教学的桥梁,学生在平台上可以更好地做出选择。这种自主性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判断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海量信息时能做出明智的选择,最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有的学生想要撰写体现南京元宵节风俗的文章。面对这一广泛的主题,学生首先在线上进行了资料搜集,但是关于同一风俗往往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和描述,这给学生带来了困惑。学生没有选择盲目接受或随意拼凑信息,而是继续利用线上平台搜集了更多相关的信息和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或许参考了学术文献、历史档案、专家访谈、地方志等多种素材来源,通过对比、分析和综合,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南京元宵节风俗的深入理解。
学生因为对南京元宵节风俗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识,故其所写的文章也更具新意了。学生在文中写道:
在食品方面,元宵节也经历了从简单到丰富的变化。最初,人们可能只是食用一些简单的豆粥来庆祝节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汤圆)逐渐成为了元宵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汤圆不仅象征着团圆和美满,其软糯香甜的口感也深受人们喜爱。在南京地区,还有“上灯元宵,落灯面”的习俗,意味着在元宵节期间要吃元宵庆祝,而在庆祝结束时则要吃面条以示圆满结束。
混合式学习平台提供的内容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且独特的视角。这种学习成果不仅彰显了混合式学习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方面的优势,也为学生展示了自主学习和探究在知识获取和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另外,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混合式学习模式极大地优化了教学反馈机制,使得写作教学过程更加高效、精准。这种及时、全面的教学反馈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写作状况,还能促使教师迅速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相较于传统写作教学中的单一反馈方式(如写作批语、课堂点评),混合式学习提供了更加全面、多维度的反馈渠道。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作文完成情况、参与讨论的表现等,综合评估学生的写作状况。这种全面的反馈机制有助于教师精准定位学生在写作中的具体问题,从而制订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教学实践中,笔者曾组织学生以“生活中一些偏僻阴暗的角落、孤独的群体、无人欣赏的风景,往往会出人意料地散发出非凡的光芒,让人们彻底改变对这些角落的看法”作为素材的写作训练,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线上平台为教师制定了一套教学方案,方案如下:
首先,展示一组对比鲜明的图片或短视频,一边是繁华都市的热闹景象,另一边是偏远乡村或城市角落的静谧与孤独,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尝试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描述来描绘这个角落的特点和潜在的光芒。接着,学生选取一两个具体案例(如偏远山区的教育奇迹、城市角落的创意市集等),分析这些角落为何能“出人意料地散发出灿烂的光芒”。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线上搜索平台,搜集更多关于“被忽视角落”的正面改变案例,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或议论文。
综上所述,正是有了混合式教学平台在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素材运用等方面的全面指导,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到提高。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个性化、高效的学习路径。
三、“在线讨论+协作编辑”,实现学生深度思考
混合式教学平台不仅拥有强大的素材库,而且还是一个师生、生生在线交流讨论、协作编辑的舞台。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学生自己参悟,有时也需要进行头脑风暴。此外,混合式平台具有记忆留存的功能,即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可以在一段时间后进行回答,给了大家更多思考的时空,避免了因为时间仓促而造成问题讨论效果的不尽如人意。
例如,笔者组织学生在线讨论“荀子的‘静能生慧’以及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中的“静”的内涵。学生利用线上平台有序发言,展现不同的视角。有的学生认为“静的真正含义是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是在纷扰世事中保持一颗清醒、不为外物所动的心。这种静,需要通过不断地自我修炼和心灵净化来实现”。有的学生则认为“静是一种纯粹,是对学业、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内心的静,能够使人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从而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线上讨论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属性(只有教师发问,学生才能回答),这里面每位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此外,线上平台还会根据大家对问题的关注度进行推送,将有代表性的问题呈现给大家,然后围绕这些问题讨论,真正起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
当然,如果仅是讨论,学生只是停留在思维体系的表层上,他们还无法更好地预测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即学生只有真正写作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然而发现问题却无法解决可能会造成学生写作的中止,而混合式写作平台所具有的协作编辑功能,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功能赋予了在线人员一起写作一篇文章的功能,这样大家不但可以围绕写作细节进行打磨,甚至可以分工协作,让写作活动更加顺畅,这个过程中,大家不仅可以集思广益,甚至可以让对方灵光一现,获得不一样的顿悟。
例如,笔者曾组织学生针对高中生玩手机的危害一事进行调研。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分工协作,分别从社会因素、学生个体、手机自身等角度进行调查。有的同学从青少年自身进行分析,他们认为高中生在面对学业、人际关系等现实压力时,可能会选择通过手机来逃避,寻求即时的满足感。手机游戏、社交媒体等提供了即时的反馈和奖励,让高中生容易陷入其中;此外,还有的同学从社会现实的角度出发,认为当前社会信息爆炸,高中生习惯于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快速浏览信息,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容易让人分心,难以集中精力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
正是因为拥有了混合式写作平台,不仅让高中写作教学拥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也让师生能够操作更加宏观的主题,鼓励学生敢于走出课堂,将自己与社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写作的属性从工具性变成人文性。
此外,混合式写作平台还拥有归类功能,即师生所操作的写作主题,平台会根据属性进行分类,这不仅方便了教师将所操作的项目作为教学资源进行推广,也让写作教学具有了更好的效果;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也可以了解自己关注的方向,既可以选择没有研究过的领域进行探索,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继续深入挖掘,平台的操作可以让学生由简单的学习行为变成自主研究,甚至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人生抉择。
总之,混合式教学平台融入高中写作教学,不仅为师生打开了一扇举目远望的窗,也让枯燥的写作行为成为学生欲罢不能的主动作为。此外,混合式写作平台改变了写作的功利属性,让它成为中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黄荣怀,马丁,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
[2]上官卫红.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与探究[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4).
[3]冯晓英,孙雨薇,曹洁婷.“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理论与教法学基础[J]. 中国远程教育,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