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何必设限
作者: 徐婳她是我的高中同学,语文成绩十分优秀。我曾无意中对她说,我对琼瑶的小说没有什么兴趣,但觉得《几度夕阳红》这个书名很有意境。她便告诉我,这一句出自明代杨慎的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后被用作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我曾经随口说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她便接着背出了整首《劝学诗》。我这才知道,原来除了“黄金屋”和“颜如玉”,书中还有“千钟粟”和“稻粱谋”。在无数个课间,我看着她兴致勃勃地和几个同学玩对诗的游戏。那时候,我只有什么也不说,才能掩盖自己什么也不知道的尴尬。
她最爱的书是《红楼梦》。上幼儿园的时候,她看小人书,仅能磕磕绊绊地读出书里的文字,对于内容似懂非懂,她的注意力更多的是在书里好看的图画上。上了小学,她读《红楼梦》简写本;到了中学,她开始读《红楼梦》原著。用她自己的话说,从小到大,各种版本的《红楼梦》不知被翻烂了多少本。
在高中毕业后,我俩上了不同的大学。之后不久,我偶然听说,她的一个室友竟然也非常喜欢《红楼梦》。在每晚熄灯后,她俩就躺在床上对《红楼梦》中的诗词,一人一句地往下对,直到两人困得睁不开眼睛,沉沉睡去为止。我能想象出其他室友目瞪口呆地听着她俩对诗的样子,因为就在不久远的当年,我就是这样目瞪口呆地看着她对诗的。
除了佩服得五体投地之外,我也很想知道,她究竟是如何做到博览群书的。我没有问过她这个问题,不过她曾对我说过一句话,似乎恰好解答了我的这个疑问:“对于咱们这些看书解闷的人来说,看的书是不是名著并不重要。《红与黑》好不好?能称为世界名著,它当然是好的,但是我不喜欢,那么在我这里,它就是不好的。”
对此,她的解释是,在阅读这件事情上不必随波逐流,挑自己喜欢的书读就好。这样一来,读书就不再是苦差事,而是乐趣。
我顿时释然了,因为我一直在为该读什么书而纠结。那些如雷贯耳的名著似乎都应该读一读才对,可是有的书我分明读不下去,即使勉强读完,也丝毫品味不出它们的精彩之处。
其实,每个人的兴趣、偏好各有不同,你喜欢读书,他喜欢画画。同样的,在阅读这件事上,你喜欢这本书,他喜欢那本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阅读兴趣又会受到学识、阅历、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你读不懂的书,他能读懂;今天读不懂的书,或许几年后就能读懂了。古往今来,世上的好书浩如烟海,何必非读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书呢?不爱看,就放下,去找自己爱看的书来读。
一如我的这个同学,她爱《红楼梦》,爱古诗词,也爱极了郑渊洁的童话故事。直至停刊前,她一直订阅《童话大王》杂志,这么多年未曾间断。她几乎收藏了郑渊洁的全部作品。我向她借过《魔方大厦》,书很旧,显然被翻看过很多遍,但每一页都平平整整,没有折痕,没有污渍。
好书不分贵贱,名著也好,童话也罢,都有值得汲取的养分。读书也不必求多、求全。读书,终究是用来充实自己的,而不是用来炫耀的。我始终认为,读懂了,领悟了,让一本书扎扎实实地落在心里,这才是读书的意义所在。
人生正好,本就有着无限可能。读书,又何必给自己设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