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里藏着“21世纪车间”

作者: 张君燕

4张大桌,1台激光切割机,4台3D打印机,各种手工小物件摆满架子……在浙江省宁波市的一条巷子里藏着这样一个“21世纪车间”。只听名字,你是不是感觉“21世纪车间”充满科学、现代和梦幻?没错,这是一个科技感满满的“科学梦工厂”。

2024年7月,新华社对“21世纪车间”进行了报道。“21世纪车间”的“车间主任”是宁波市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信息科技教师陈少华。2020年开办“21世纪车间”以来,这里就成为陈少华和孩子们的“秘密基地”。虽然它叫“车间”,但是这里不修车,只授课。4年来,这里已有30多堂既动手又动脑的科普实践课,一颗颗科学和好奇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并发芽、成长。

“21世纪车间”里面摆放了很多小设备。木头、亚克力板、榔头、热熔胶枪……简简单单的几种素材、几样工具,经过一番组合和拼装,就完成了一个能够将平面视频转化为三维影像的“全息投影仪”、杯垫、托盘等。

除了家常小物件外,还有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相关的科技感满满的产品。“这是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小车,在行驶过程中它能‘聪明’避障,在此基础上安装不同的传感器,还能叠加不同功能”“这是智能小屋,对着它说话,它能根据你的不同指令作出‘开空调’‘拉窗帘’等不同反应”“这是我们做的收音机,根据调频能收听不同电台的节目”……介绍起这些与孩子们一起完成的作品,陈少华如数家珍。

这一切让陈少华感到骄傲,这是他创建“21世纪车间”的初心。身为小学老师的陈少华发现,孩子们的课余时间被各种补习班占满,几乎没有接触当下新兴科技的机会。陈少华担心孩子们落后于社会发展趋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觉得需要有人站出来,给孩子们做科学普及,守护孩子们的科学心,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说干就干!2020年1月,陈少华找到一个85平方米的活动场地,将其命名为“21世纪车间”,取的是“21世纪培养工匠精神的车间”之意。在解决了场地问题之后,陈少华便开始大干起来,不仅自己设计课程,还自掏腰包购买3D打印机、机器人教学套件、儿童木工机床等设备。就这样,“21世纪车间”成为一个集教学区、动手实践区与展示区,可以同时容纳40人开展科技制作和教学活动的“梦工厂”。陈少华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公益科普上,虽然公益科普课为每月一次,一堂科普课只有90分钟,但是他总要花上1周左右的时间备课、准备教具。从作图到设计,再到电子元器件改造等,陈少华都会提前将课程的每个环节试验一遍,以保证这些材料能顺利完成组装,并适合孩子们上手操作。在他的课堂上,孩子们不仅需要听课,还需要动手制作,做课程汇报。

在陈少华的“21世纪车间”里,AI启蒙体验、机器人公开课、八音盒制作、扫地机器人、偏心轮跳舞机等课程陆续开设,这些课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陈少华的引导下,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兴趣日渐浓厚,2个“21世纪车间”的小小发明家独自提出发明构思、方案设计,作品成功达到申请专利的要求,并已经向国家专利局递交了发明专利申请书。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陈少华正在做的事情,他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让科学成为孩子们梦想起飞的翅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