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有清音
作者: 简父小暑至而盛夏始。在这个周末,我坐在沙发上看书,女儿踩着拖鞋跑来跑去,鞋子吱吱地响,女儿喳喳地叫,妻子脸上露出一丝不满。在她发火前,我把书一合,决定与家人一同去南昌西郊的梅岭走走。
六年前,我们住在梅岭边上。这些年虽然搬了家,但每年因采摘杨梅、桑葚、草莓来过梅岭多趟。无论是怪石岭、竹海明珠、月亮湾,还是铜源峡、太阳谷、老四坡……梅岭的山野已“成竹在胸”,远近的道路也老“简”识途。
我们朝着大山出发,旷野渐深,空气渐新,地势渐高,猛然一瞧,已是竹叶婆娑、竹林深深。竹,四君子之一。关于竹的故事可不少,猖狂的阮籍和他的六个好友一得闲,便待在竹林喝酒纵歌;清人郑板桥画竹成痴,依竹而居;废名的小说代表作,其主要情节也发生在一片竹林中。除了文人和名人,竹还有不少其他的“粉丝”。在我老家,几乎家家后院都有一片竹林,种植竹子的原因没有东坡先生“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浪漫,竹可用来制作桌椅板凳、箩筐筷箸。在乡人眼中,竹的实用价值自然是列在文化价值前头的。
在竹林中穿行,待进得洪崖丹井,一座岩红的雕塑巍然而立,这便是乐祖伶伦。伶伦左手持五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头部昂扬向上,右手展开作拍击状。细看,他腹部收缩,嘴唇凸起,丹田中深藏一口气息,待得此气发酵千年,过肺腑穿竹管而出,激扬跌宕地、意志坚定地穿过岁月时序,在洪崖这一圣地散发而出,黄钟大吕啊!这便是天地之声。
仓颉造字,仿日月天地之形,字成则天雨粟、鬼夜哭;伶伦定乐,拟草木鸟兽之声,乐成则凤鸟鸣、韵律始。根据《汉书·律历志》记载“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嶰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而吹之,以为黄钟之管”。之后,伶伦便来到梅岭隐居,在洪崖处凿井五口,汲水炼丹,丹成,在此仙逝。
我时常想,人为什么会喜欢山,喜欢水,喜欢自然。从古说来,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回九江老家种豆南山下,伶伦到了人生后半段也选择隐居山林。中国人骨子里喜欢深山,喜欢绿竹,喜欢漫无边际的旷野。
天地飞鸿,绿野白驹。不妨听一听梅岭的清音,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走在竹林下,我看见水激石,其声哗哗然;我触见风吹竹,其声潇潇然;我听见鸟兽鸣,其声勃勃然。山石的缝隙有梅岭的呼吸,泉水的脉动有梅岭的韵律。天地间的各类声音在梅岭齐鸣,演奏者是伶伦,是天地,也是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