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鹅学书法
作者: 丁然说起“书圣”王羲之,不得不提到那篇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位才子于绍兴兰亭以文会友。在宴会上,各位才子纷纷饮酒赋诗,曲水流觞,大展才情。会毕,王羲之将每人吟诵的诗词整理成集,并挥毫为这本诗集作序,这便是赫赫有名的《兰亭集序》。
除此之外,王羲之的书法造诣更是让人津津乐道,唐朝著名的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书断》中就曾写道:“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入木三分。”这句话意思是说:当时,皇帝要去北郊祭祀天地,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于是下令工人更换祝版上面的题词,结果工人在那块木板上刮了好半天,可由王羲之题写的祝词依然清晰可见,最后是把整张木板削掉近三分厚度,才露出木板的本色。工人惊叹于王羲之的笔力雄浑,笔锋竟然能入木三分,可见书法技艺之深。这也是成语“入木三分”的来历。
那王羲之是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写字水平的呢?这里有一件小趣事,据说王羲之很喜欢鹅,经常望着河里的鹅发呆,仔细观察鹅划水的姿态,并从中领悟到运笔原理,以此提高了自己的书法技艺。当然这个方法因人而异,王羲之作为大书法家,肯定有自己的想法。这也并不奇怪,就像咱们熟知的武功招式中的鹤形、虎形、虎鹤双形,都是从自然万物中演化而来的。
但王羲之对鹅的喜爱,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有一次,王羲之出门游玩,见到一家道观养的一群鹅特别好看,于是赶紧找到道士,表示要把这群鹅买下来。小道士趁机提出一个条件:“你喜欢这群鹅的话,送给你都没问题,但必须帮我抄写一部《黄庭经》。你要是同意,我就把鹅送给你。”王羲之听完,二话不说,连忙在道观里抄写起来,最后开开心心地把鹅带回了家。可见,王羲之是真心喜爱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