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待人如春风,仨瓜俩枣都是情
作者: 段奇清
“以心待人如春风,仨瓜俩枣都是情。”《西安日报》文艺副刊编辑部郭主任如此写诗称颂陈忠实和他的友谊。
陈忠实带给郭主任的都是一些“进口”的瓜果,如桃呀,杏呀,梨呀,枣呀,瓜呀……每次去都不会空手。当郭主任说“带这些东西会给你增添一些麻烦”时,陈忠实往往会辩白:“这是白鹿原的土特产,还有点名气,人都说好吃。可我觉得跟别处的一个味。你尝尝,看到底咋样。”如此辩白大同小异,却让人感觉憨厚里深藏着智慧,朴拙中流露出幽默。
说陈忠实真诚,是由于他待人知冷知热,时时让人舒心畅怀。一个夏天,陈忠实又一次来到《西安日报》文艺副刊编辑部,拎着一个大西瓜的他“哼哧哼哧”上楼,见到郭主任,说:“这也是白鹿原的土特产,可名气不大。捎一个来,让你们尝尝。”郭主任说:“你真是的,这么热的天,几十千米的路,你拎个大西瓜,不知道累!”他嘿嘿一笑,又开始辩白了:“累啥!骑自行车,把它绑在后座上,又不是抱在怀里走路!”话虽这样说,可一路上他不知多少次察看绑西瓜的绳子,生怕因路不平坦而颠簸,西瓜掉到地上摔碎。
天冷时,陈忠实又会将自己一份情感捂得热乎乎的。一年冬天,北风呼啸,空中还时紧时慢地飘着雪花。郭主任一个人正掩着门坐在办公桌旁看稿子。突然,有人在门外喊着:“快!快!”郭主任抬头一看,见是陈忠实,正弯腰捂着肚子。他不由得吃了一惊,忙站起身来跑过去问道:“怎么啦?!”陈忠实却嘿嘿一笑,说道:“看把你吓的!没事!叫你快吃,怕凉咧。”
说着,陈忠实从怀里掏出一个包,那是用毛巾严严实实地裹着的物件。郭主任小心翼翼地打开,原来是个金黄焦脆的烤红薯!郭主任既感动又觉得他太憨:“你这人,真是!这么冷的天,这么远的路,你带个烤红薯!”他还是嘿嘿笑着,又辩白开了:“我又不傻,能从几十千米外的老家带个烤红薯来吗!那还不冻成冰疙瘩啦!这是我刚才在报社门口买的。在门口,我碰见一个卖烤红薯的,老远就被那香气熏得流口水。就买了一个咥(关中方言:吃)咧。嫽得太(关中方言,意思是‘好极了’)!就顺便给你也买了一个。怕凉了,揣在怀里。哈,可把我烫的!”
郭主任吃着热气腾腾、又香又甜的烤红薯,一股暖流在周身流淌。郭主任问:“这么冷的天,你还赶着进城来,有什么急事吗?”“有一篇稿子,拿你们的行话说,就是时效性比较强。我怕耽搁了。就是天上下锥子,我也得来!”哦,为送一篇急稿子,陈忠实居然骑着自行车,顶风冒雪赶了几十千米路!望着他那风尘仆仆、稍显疲惫的样子,郭主任心中有阵阵热浪直翻滚。
从那话语和表情中,说是“送稿子”也是在辩白,陈忠实是想问问半个月前送来的一篇文稿还需不需要修改,当然也是想见见郭主任等朋友。烤红薯其实就是从家里带来的,他用一腔热情憨厚地捂出了温暖人心的情与义。
郭主任曾说:“他(陈忠实)对我的情义,看似平平常常,甚至有些农民习气,但仔细想想,一点也不做作,真真切切,实实在在。”这里说的“农民习气”,就是一次次朴实却有些狡黠的辩白。正因为这种没有多少新意的辩白,彰显了陈忠实忠厚、诚实、善良、朴素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