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究
作者: 陈嫩晴摘 要:口语交际能力对学生未来各阶段的成长有直接影响,也关系着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整体质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应凭借先进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给学生带来新颖体验,使学生带着足够的热情参与扮演活动,通过对话还原故事情节并传递真实的情感和想法,实现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文章从角色扮演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入手,分析了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角色扮演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力求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角色扮演;口语交际;课堂教学
一、角色扮演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激发学习兴趣
大部分小学生喜欢表演,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欲望。角色扮演能够成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通过饰演的角色表达自我,同时通过对话表演获得新知识与新技能,从而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模式。在新颖的方式下,学生能够融入角色,主动对课文内容进行反复揣摩与认真研读,从而把握好人物的语言特点。这不仅形象地展示出课文中人物的性格,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培养创造思维
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会融入相应的情境,看到生活元素、社会元素与历史元素,通过情境创设与故事假设对文本内容产生进一步理解。基于对人物与事件的理解,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能够大胆创新,通过自身的语言与动作展现人物特点;同时学生为达到扮演效果,会自制简单的道具或对服饰进行改造,让角色扮演更加精彩。在该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全面发展,懂得组织语言去还原角色,情感得到丰富,思维更加发散,全面提升了语文能力。
(三)增强表达能力
学生在对话学习中感到枯燥,往往会出现思想抛锚的情况,而且部分学生因感到无趣而出现很多小动作,这不利于他们表达能力的提升,更会影响整体学习效果。而角色扮演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独有乐趣,学生能够站上讲台表演,想出新奇的点子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会相互沟通,正确运用语言去探讨如何配合,从而掌握交流技巧,让不同场景下的沟通更加有效,自身的表达能力也得到有效增强。
(四)培养合作精神
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角色扮演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表演。在该过程中,学生会主动交流,共同解决在角色扮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感受到集思广益的重要性,从而能够在今后与其他学生主动探讨与互动,一起探索新知识,成功培养了合作精神。
(五)符合创新趋势
基于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教师会坚持以生为本,通过多种手段将学生成功推送至课堂的主体位置。而角色扮演的应用正好能够吸引学生,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主动表达,体会到对话过程的趣味性。这降低了对话学习难度,使学生提升了表达能力。在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下,学生的对话学习得到优化。这符合小学生的语言发展规律,以及教学创新的趋势。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口语教学效果差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难度相对较大,因为学生面对对话学习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影响了学习效果。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未能营造出有趣和新颖的交际环境,没有注意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这不利于学生口语表达技能的运用,导致口语教学效果不佳。
(二)交际主动性不高
部分小学生在对话学习中缺乏表达自信,因此影响了语言素材的持续积累,无法增加词汇量,阻碍了表达与交际能力的提升。还有部分学生对口语交际内容不感兴趣,出现了无话可说的情况,因此不能有效完成对话学习。这些学生不善言谈,遇到问题也羞于启齿,无法表达真实想法,暴露出交际主动性不强的问题。
(三)教学创新性不足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简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忽略了口语交际的内涵,未能围绕学生的语言技能水平提升开展教学。部分学生虽然能够主动倾听,但不善于表达,未形成眼神与语言交流的习惯,影响了自身表达思维的进一步发展。部分教师会更新理念,采用小组合作或者互动教学,但未能融入创新元素。这无法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影响了教学创新。
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角色扮演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加深内涵理解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各式各样的情境,可以为学生的对话学习带来帮助。因此,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对课文内容灵活运用,选择故事性较强的文本,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人物,增加对话学习的趣味性。进而,学生会带着主动性参与表演活动,认真揣摩文本人物,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例如,在《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祖父的园子》,引导学生重温课文内容并融入课文情境。此时教师提出“作者在园子里都做了什么?”“你了解作者的童年岁月吗?”“你喜欢谁的童年岁月,为什么?”等问题。这样学生会结合问题去回顾,同时产生表达欲望,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饰演作者与祖父,或者饰演园子里的黄瓜、蜻蜓和花草。学生会再一次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模仿其中的人物,用草帽遮脸睡觉,从而会对更多人的童年产生浓厚兴趣。教师随之引入新话题并设计对话练习,让学生以问答的形式完成对话。其中学生化身为一名小记者,模仿记者的语气:“我想了解父母的童年,你呢?”另一个学生答:“我想了解老师的童年。”问:“老师,你什么时候上的小学,你的小学生活累吗?”教师饰演被采访人,回答:“我7岁上的小学,小学生活其实非常有趣。”饰演记者的小学生会再问:“当时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吗?”教师笑着回忆并回答:“有一次上课,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天……”学生会边听边记录,同时融入当时的情境,感受到教师的童年,从而能够大胆分享自己的真实想法。在采访情境中,学生化身记者,模拟记者的语气去采访,能够懂得通过对话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这给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带来了帮助。
(二)融入生活元素,饰演不同角色
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灵活应用语言的知识与技能,可以与日常生活中的人有效沟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融入生活元素,鼓励学生饰演不同角色,教师从旁适时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角色,根据角色特点来组织语言,既让学习服务于生活,又让学生看到交际源于生活。为此,一方面,教师要围绕课本内容指导学生,由学生完成角色选择,而不再是教师分配角色,这能够让学生在自由空间下大胆发挥,避免角色扮演在口语交际课堂中流于形式。另一方面,通过指导,教师能够确保角色扮演不会偏离任务目标;设计合理的口语交际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基于对角色的理解去演绎,发自内心去表达,讲出人物的心声,演活人物角色。
例如,在《怎么表演课本剧》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饰演学过的课文人物。学生可以自行改编故事,做好人物性格分析,用动作、表情、语言与自制道具完成表演。同时学生会自由选择表演搭档,主动邀请同学并积极沟通“你可以跟我一起表演吗?”“你想演什么角色?”部分学生选择饰演《将相和》中的角色,同时对剧情内容进行简单改编。如《完璧归赵》中,饰演蔺相如的学生选择用文字游戏保住和氏璧;在与廉颇产生分歧时,通过换位思考来解决问题,借助沙盘游戏让廉颇看清当时的局势,从而化解两人的矛盾。在课本剧的饰演中,学生会通过相互沟通剧情,听取对方的意见。学生将不同人物展现在角色扮演的小舞台上,也实现了口语交际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挖掘人物性格,还原故事情节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最真实的学习成果,从而对教学方案进行针对性优化,保证满足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角色情感的变化情况,牢牢把握人物的行为模式,选择恰当的语言展示人物性格。在具体的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会注意了解人物的内心冲突,同时能够应对表演过程中的突发情况,积累足够的经验,实现“做中学”,让角色扮演与学习有效结合。
例如,在《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的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介绍喜欢的人物形象,记录每位学生喜欢的人物。在完成分享活动后,教师创新角色扮演活动,以“人物形象展”为主题,鼓励学生扮演喜欢的人物形象。有的学生饰演了《猴王出世》里的猴王,通过对文字的理解进行创作,把猴王的抓耳挠腮、逍遥自在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的学生与多名同学共同配合完成了《冀中的地道战》的角色扮演,完整还原了故事情节。学生还饰演旁白,完成情况讲解,阐述地道的作用,这也让表演更具深意。在创新后的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彰显了个性,也会在表演中沟通,掌握对话技巧。这保证了“教”与“学”效率的同步提升。
(四)设计复述训练,提高口语能力
为保证对话学习质量,教师需要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巧用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在演练与合作中提升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能力水平,借助作业、课堂提问与课下互动的方式掌握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之上,教师鼓励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同时增加复述难度,鼓励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完成复述后,学生需要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人物“活”起来。在参与过程中,学生会精心打磨语言,带着足够的准备和自信去表演,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树立自信带来了帮助。教师则转换自身角色,将学习的组织者转换为引导者,与学生共同进步。
例如,在“讲民间故事”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讲述完整故事,注意丰富细节,同时做好动作表演,通过创造性的角色扮演展现故事的真善美。学生之间会对话:“我们先找准人物关系;这部分对话应该补充一下;这个改编有些矛盾,我们再调整一下吧。”在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中,民间故事的内容更加丰富。学生饰演了牛郎织女、嫦娥、田螺姑娘等,让民间故事在小课堂中逐一展现。有的故事情节生动,有的故事角色善恶分明。学生经历了分析、讨论、借鉴、合作、创新等多个环节,思维呈现出发散性,能够更好地组织语言,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沟通,让交际过程和谐与舒适。
(五)把握对话要领,重视评价与反思
在角色扮演中,无论成功与否,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这时,需要教师进行点评、总结与反思,带领学生追求精益求精,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以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后评价,做好针对性的点评,与学生共同找到角色扮演和对话存在的问题,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掌握对话要领,一起进步。
例如,在《我是小小讲解员》的教学中,教师给出三种情况:“1. 家中来客人,介绍家乡特色;2. 学校有新同学入学,带领新同学参观学校并讲解主要地点;3. 旅游团参观博物馆,邀请你参与志愿讲解活动。”学生在相互配合中完成角色扮演活动后,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表现指出不足:如介绍家乡特色时,忽略了对方感受,应通过对话了解客人的想法。
又如,在博物馆文物的介绍中,教师表扬学生“介绍顺序非常准确,细节部分讲解得很到位,成功吸引了大家”。在评价中,学生获得了指点与表扬,正视了不足之处,能够根据口语交际需要改进对话方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成功掌握了对话要领,让语言知识与对话转换为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力度会加大。教师应带着前瞻性思维分析学生的未来成长需求,积极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对话,释放学生的潜在创造力,让语文对话学习呈现出高效性与趣味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融入新颖元素,让角色扮演具有挑战性,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学生语文的各项能力发展有一定积极作用,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罗瑞,崔巧慧. 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新智慧,2022(25):76-78.
[2] 王习慧. 探讨角色扮演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小学生:下旬刊,2022(08):82-84.
[3] 肖振鸿,常翻翻. 小学语文课堂中“角色扮演”对课文理解的有效性浅谈[J]. 读写算,2022(16):99-101.
(责任编辑:廖 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