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戏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丁佳维教育戏剧是将戏剧方法和戏剧元素应用于学校课程教学的一种统称,它重视学生自身的学习和体验,更专注于通过戏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也为学科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探析戏剧教育的内涵,借鉴运用传统戏剧与剧场的技巧,通过戏剧性、练习性、情境性的扮演活动和即兴表演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内驱力,在情境性的体验中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创设冲突情境,提升思维品质
教育戏剧通过戏剧化的表演形式,以及与多种戏剧元素的有机融合,能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应用英语、实践英语,不断培养他们的英语核心素养。“核心冲突”作为戏剧的核心,对小学英语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创情境剧本,抓住情境中的冲突所在,引导学生在冲突解决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例如,教学译林版牛津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1 The lion and the mouse”中的Story time时,教师就可以从戏剧中常见的“核心冲突”中获得思维启发,尝试围绕文本中提及的lion、mouse这两个角色形象,以“Which one is the most strong?The lion or the mouse?”这一问题的解答探究作为本次课堂教学的“核心冲突”。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创设冲突情境,提升思维品质,教师在教学阶段可以采用“教师入戏”的教学模式,引领整体故事教学的走向。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如果学生认为是狮子强大的就选择LION组,相反就选择MOUSE组。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The lion is big and strong,but the mouse is small and weak.”。有的学生反驳道:“The mouse is clever.”。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进一步的阐述,让他们在冲突问题的讨论中,先行预览、了解本节的文本内容,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作为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育戏剧范式,“教师入戏”要求教师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帮助学生营造更真实的情境氛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化的即兴扮演,让学生在阅读Story time、Fun time的基础上,从lion、mouse这两个角色的视角即兴发挥表演,将整个文本故事作为戏剧剧本,在冲突情境的演绎中进行内化。同时,教师还可以用“What does the story really want to tell us?”的文本,引导学生得出“Never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的结论。学生由此会有“狮子有狮子的长处,老鼠也有老鼠的优点”“要谦虚待人”“要认识到各自的优缺点”的感悟,让学生在冲突情境中实践英语应用的同时,丰富个人体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划分角色扮演,培养审美情趣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教师还要尝试将戏剧元素和学科语言学习相结合,通过即兴表演、角色朗读、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在兴趣,让他们在英语应用的实践环境中丰富个人对英语学科学习的思维感悟,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交流能力。
例如,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1 The King’s new clothes”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课堂,让学生参考教材在事先排练剧本的基础上加入个人见解进行表演,进而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表演前,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一起梳理文本中的单词、词汇、语法等基础性知识点,保证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不存在台词不熟练、忘词等错误。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Reading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圈画出文中所涉及的人物角色及台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提及的the king、the two men、people in the street、a little boy等系列人物形象特征,让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此次剧本角色的扮演,教师可以多平台收集有关“国王的新衣”的话剧表演视频,让学生反复进行观摩学习。在角色扮演活动展开前,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文本的故事结构进行梳理,通过“What’s the story about?”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理清文本内容结构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What does the story want to tell us?”这一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角色扮演活动中,根据整体故事的发展进行探究,对the little boy这一角色所说的“Ha!Ha!The king isn’t wearing any clothes!”这一台词进行解读。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展示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Who is lying?”这一核心问题进行反思,进而归纳出“The clever people is the little boy.And we need to be honest.”的最终结论。在此次的角色扮演中,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英语基础技能的同时,升华了学生个人审美情趣的培养。
三、组织项目设计,发展思辨能力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英语的教学中。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年龄尚不成熟且个人的自制力、管控力、学习力尚不足,教师可以采用项目设计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同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在一个个项目任务的完成中进行反思,借鉴戏剧中“专家外衣”的设定,发展学生个人的思辨能力。
例如,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4 Road Safety”时,教师就可以尝试采用项目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渐进式的项目任务设计,逐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首先,教师可以下达项目一,给学生布置“识记词汇”的任务,让学生在掌握单词发音、释义、用法的基础上,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合理的分类与归纳,有意识地总结英语词汇方面的学习规律。其次,教师可以从戏剧教育中获得启发,联想到常用的“良心巷”,在推动课堂教学行进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围绕“Road Safety”这一核心,将学生分成两列,面对面站立,随后派一名学生代表穿过中间的“巷子”,并让中间的学生进行提问:“What must you do on the road?”?两边的学生在角色经过时需要相应地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通过“I must look out for cars.”“I shouldn’t run quickly in the street.”等一系列的回答,其他学生在情境中考虑问题解决的方法,发展了他们的思辨能力。此外,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专家外衣”的隐形项目任务,让学生在逐项任务的推进中,扮演“专家”角色,对其他学生的表现进行思考与评判,通过“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总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戏剧,为学生创设一个互动的、有意义的课堂环境,运用场景、角色、故事等多种戏剧元素以及独白、定格、即兴表演等多种戏剧方法,引导学生在角色中体验、在情境中探索、在合作中创造,进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学习期待,发挥学科育人实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金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