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依标评价 导向教学

作者: 叶兵 许帮正

【摘 要】通过对2021年全省各设区市中考命题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命题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体现课程理念与要求;要能够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要科学设计试卷的难度结构,充分体现中考“两考合一”的考试性质;要注重情境创设,突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物理中考命题;立德树人;依标命题;导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5-0061-05

【作者简介】1.叶兵,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13)副主任,正高级教师;2.许帮正,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无锡,214001)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国各地纷纷行动起来,认真贯彻执行相关规定要求。2022年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是在“双减”政策实施后的第一次中考,是社会关注、家长关心、师生关切的热点,考试命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的关键环节,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发展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今后“双减”政策的落实有重要影响。

当前,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还存在试题质量不够高、能力素养考查不够充分、实验探究流于形式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等有关要求,进一步推进我省各地中考内容改革,充分发挥中考对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导向作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双减”政策,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现对2021年全省中考物理学科命题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全省各设区市中考物理学科命题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突出价值导向,厚植家国情怀

考试评价是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试卷的编制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正确导向,强化对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查要求,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因此,在中考命题中要精选素材、精心设问,全面彰显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总体来看,近些年各设区市物理命题都比较注重渗透“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责任担当”等方面的内容,如2021年各设区市命题能关注我国重大科技进展和重大工程项目,将海水稻、北斗导航、天问一号、天舟二号、祝融号火星车以及新能源汽车、高铁、水电站建设等作为试题情境,以鲜活的案例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还有些试题以白鹤滩水电站、安全用电、节约电能等作为情境,培养学生安全生活、健康生活的意识。这些试题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掌握核心概念和研究方法,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其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较好地体现了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但是,在落实立德树人方面,各地还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等现象,选用的素材、创设的情境与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的融合度不够。在今后的命题中需要进一步紧扣时代发展,贴近社会进步,深度挖掘当地学生熟悉的鲜活素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精心设计问题指向,让学生真实地参与到知识构建、知识应用、社会发展等学以致用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解决来自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引发其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与认识,从而体现在做事中学习、在做事中育人的目的,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将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落到实处。

二、依据课程标准,落实考查要求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其落实情况直接关系到育人目标的实现。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目标、内容和要求等,是开展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是发挥中考导向作用的重要基础。因此,中考需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命题。

2021年各设区市能遵循《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相关要求进行命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重课程理念的全面落实。课标所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等课程理念在考试命题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如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选取试题素材,引导学生用物理学的相关知识去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在问题设计时,应突出体现对科学探究的过程与科学思维的考查。

二是重视试卷考查内容的整体规划。在编制多维细目表时,对课程内容中“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和“能量”三个“一级主题”做到全覆盖,且这三部分的分值占比与相应的教学课时比例应大致相当。各设区市试卷对科学内容“三级主题”的覆盖率达73%~87%,在保证试卷有较大内容覆盖面的基础上,突出对重点核心知识的考查,对“三级主题”中“理解”“认识”水平的知识内容进行了重点评价。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各地在命题中要严格把握试题考查的内容范围和能力要求,杜绝超标超纲情况的出现。命题者首先要明确课标中“了解”“认识”“理解”等认知水平要求的具体内涵,确保每道试题的设置都符合课标要求。如课标中规定“理解”层次的内容有密度、压强(固体)、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等,因此应尽可能地避免在“浮力”“液体压强定量计算及推导”等方面设置难题。其次,不能以素养考查为名,将高中内容稍加改编后简单下放。假如高中内容在中考试题中出现,将导致初中物理教学朝高中内容方向补充、深挖,这既会影响考试的公平性,又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减负提质目标的达成。最后,各地在命题中要注意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义务教育六科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试行)的通知》要求。

三、杜绝机械记忆,实现素养考查

根据课标要求,物理中考应注重对学生理解与应用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及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查,各地在命题中对此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021年各地命题中都能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有效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论证、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如以“电压力锅煮饭”工作过程为背景,考查学生提取信息、构建模型的能力,科学评价学生“分析与解释”“思想与方法”“反思与评价”等方面的实践应用能力。这些试题都基于生活中或学生学习中的真实情境,指向问题解决,重在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及物理观念的综合程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少数试题的考查脱离具体情境,或者将教材内容简单再现,这容易导致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简单记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合理控制难度,体现考试性质

试卷难度是反映试卷命题质量、体现“两考合一”考试性质的一项重要测量指标。2021年各设区市物理试卷实测难度系数在0.70以上的有9个,实测难度系数在0.70~0.60的有3个,0.60以下的有1个。总体而言,各设区市能依据区域学生实际,对试题难度进行较好的控制,能够在水平性考试为主的前提下适当兼顾选拔性,试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但少数设区市试卷的难度偏大,这不利于中考考试功能的发挥。

做好试卷的难度控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认识中考“两考合一”的考试性质。少数地方重视考试的选拔功能而忽视其学业水平考试功能,导致试卷偏难,这势必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也不符合当前“双减”的政策要求。

二是注重对试卷的难度结构进行整体设计和合理规划。根据教育测量学相关理论,一般以难度系数大于0.70为容易题、0.40~0.70为中等题、小于0.40为较难题。一份体现“两考合一”功能的试卷中,易、中、难试题的分值比例为7∶2∶1为宜。

三是要充分认识影响试题难度的因素。一般来说,影响一道试题难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试题情境的新颖度和解答过程思维的复杂度,在命题中要注意从上述两个方面对试题难度进行调控。

四是要从本地教情、学情出发,准确进行难度预估。试题的实测难度与测试对象的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在命题过程中,不能简单模仿外地试卷的难度,要依据本地学生的能力发展实际情况来设计试题。在预估试题难度时,要组织命题组成员先对本地往年的中考试题进行难度预估,然后对照试题的实测情况进行难度校准,在此基础上命题组成员独立对每道试题进行难度值估计,由此形成试卷总体的难度预估情况。若发现预估的难度与要求存在差异,要及时进行修正调整。此外还要注意,中考物理试题不宜在偏、怪上做文章,不宜在繁难的计算推导上以及解题的技巧性上设置难度。试题的考查重点应关注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以及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杜绝人为编造不符合实际的繁难试题。

五、突出情境创设,助推素养落地

情境指的是与试题相联系的文字、数据、图形、图表所构建的背景、环境和场景等,是为呈现解题信息、设计问题任务、达成测评目标而提供的载体。一般来说,“情境”可以理解为: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和技能得以应用的现实生活领域,及其使用的场合或目的。试题情境化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不少试题的情境本身就承载着教育与宣传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有利于体现考试公平的要求,学生面对的是陌生的、全新的问题,实现了在公平条件下的考查;有利于落实对学生素养的考查,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其素养能力;有利于体现学以致用的价值追求,通过联系实际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充分体现出学科的价值;有利于实现引导教学的功能,促进教学实现由“解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因此,情境化试题的设计是当前考试命题改革的重点。

2021年各设区市在中考命题中积极进行试题情境化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测试效果,也形成了较好的教学导向。

一是注重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各设区市命题注重密切联系教材,联系学生的学习体验,围绕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课标规定的学生必做实验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课后实验等进行试题设计,评价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以及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方法和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充分体现基于课标的教学与评价,助力“双减”。如徐州市关于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试题,对教材中的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成像特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三组实验进行了融合设计,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论证能力,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教材,坚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是注重挖掘生产、生活实际素材。各设区市在命题中注重选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理知识在技术中的应用、能源环境等重要社会问题和科学技术新成就等情境素材,并能根据情境设计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问题,以评价学生的能力素养。如常州市试卷中有20道题以社会生活、现代社会中的热点事件为命题素材,引导学生多角度地了解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合理利用技术对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体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价值。

三是关注科技创新的素材选择。以我国最新科技发展及重大项目建设成就为背景,突出物理知识是重要的科技要素,体现科技兴国的理念,促进学生了解新科技、关注新科技,分析新科技、新成就中的基础物理知识。如扬州市试卷中的“白鹤滩水电站”试题,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为素材,要求学生从阅读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运用能量转化、压强、效率、热量、电能等物理规律和概念,对火电站的效率进行估算。在解答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能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的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提高情境化试题的质量,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试卷的情境分布及结构进行总体规划。借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试题情境的分类,我们可以将试题情境分为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两类。在规划试卷时应做到两类情境兼顾,充分考虑试题情境对试题难度的影响,在试卷总体难度结构指标的规划下提高试题情境的丰富性和新颖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