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养下中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困境及解决策略
作者: 徐伟伟
[摘 要]文章基于当前新课标深度落实、新课改深入推进、新教材深化应用的形势,立足中学音乐课程,针对大单元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中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困境的破解策略;突出重点环节,统整教学活动;把握关键维度,优化教学内容;确定评价内容及重点,实施有效评价。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5)06-0021-03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围绕欣赏(欣赏·评述)、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和联系∕融合(综合·探索)4类艺术实践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遴选和组织课程内容。这不仅为一线教师坚持以美育人,加强艺术体验,提升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新的方向,而且为如何突出课程综合、优化内容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延伸至中学音乐课教学领域,任课教师研学新课标、践行新理念、用好新教材、落实新要求,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课改上迈出了新步伐,但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关键性问题,这就是如何在核心素养下开展中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
一、当前中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教学活动难统整
教学活动既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又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遵循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教学层面上升至课程层面,将大主题、大情境、大任务相结合,根据课程的整体性进行逻辑设计和系统推进。然而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统筹规划,仍以一课一设计为主,局限于单一音乐作品的教学、单一课时的安排、单一教学环节的设置,未能很好地统筹教学活动。尤其是在开展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教与学的矛盾、大单元与具体音乐作品教学课时的矛盾、活动体系不强与组织零散的矛盾、大单元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之间的矛盾,亟须通过教学活动设计进行破解。
(二)教学内容难优化
教学内容不同于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它承载着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核心素养下中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内容蕴含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单元系统内外协调,以大视野、大整合、大任务凸显大单元设计和统筹规划的优势。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选择简单易学、易掌握的内容开展教学工作,将教材中听赏、演唱、演奏、小歌舞剧等课时的总和等同于大单元教学的课时,将教学内容作为各教学项目的简单叠加,忽略了对新课标及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分解、延伸与细化。一些教师侧重音乐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学生对音乐技能的掌握,未依据大单元教学目标,结合具体学情,合理利用并深度挖掘教材中的音乐作品,缺乏对基于情境性任务的核心知识进行深度研究,对大单元主题下的教材进行开发与利用,对单元情境素材进行拓展与整合,教学内容的结构性、系统性、逻辑性等特点不够突出,开展的学习活动过碎、过散,从而降低了教学内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能。
(三)有效评价难实施
核心素养下中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以建构主义理论、整体教学理论等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单元教学大任务完成情况,注重表现性、过程性评价,推进以评促学有效落实,并制订可观测、可评估、可量化、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为实施有效的评价提供依据和抓手。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以艺术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实施评价,评价方式不够灵活、内容精准性不强、范围不够全面、结果反馈不够及时,影响“教—学—评”一体化实施和评价功能的发挥。
二、核心素养下中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困境的破解之策
笔者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整体教学理论,以实地调研为支撑,基于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以苏少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我是中国人”为例,把握核心素养下中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关键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设计,有效破解教学难题。
(一)突出重点环节,统整教学活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应与情境化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该理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基于大单元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共同体的有序运行,实现对知识与能力的建构。针对当前部分一线中学音乐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活动难统整问题,可紧抓三个关键点,推进教学活动前后衔接、系统集成。
一是统整教学活动目标。“我是中国人”这一单元,可以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维度制订整体单元教学目标。比如,在审美感知方面,通过听赏《红旗颂》《我爱你,中国》,让学生了解两首音乐作品中不同节拍、表现要素的特点及其作用,了解作品如何通过特定的音乐语言与表现形式表达情绪和情感。感知两首音乐作品的主题,理解音乐表达的情感内涵,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初步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加强对教学活动目标的统整,使教师正确处理大单元与各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有效解决各子活动目标之间关联性不强、契合度不高等问题。
二是统整教学活动项目。“我是中国人”这一单元主要由听赏、演唱、演奏、小歌舞剧、成长足迹5部分组成,其中听赏部分包括《红旗颂》《我爱你,中国》,演唱部分包括《我是中国人》《国家》,演奏部分为《竖笛练习(二)》。在统整教学活动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线,以任务导学为驱动,基于教材知识结构,深入把握单元知识的横向联系,突出教学活动任务与活动的逻辑建构,加强单元整体教学的系统性设计。具体为:围绕大单元教学,延伸出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等4项教学任务,辐射学唱《我是中国人》《国家》、演奏《竖笛练习(二)》、欣赏小歌舞剧、创编音乐等12项教学活动。
三是统整教学活动实施。“我是中国人”大单元教学根据教学任务可安排5课时。具体为,任务一:听赏(1课时),主要听赏《红旗颂》《我爱你,中国》,开展听讲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听赏结合,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与感知能力;思辨结合,深化学生的音乐审美与情感体验等3项活动。任务二:表现(2课时),主要演唱《我是中国人》《国家》,演奏《竖笛练习(二)》,对应开展3项活动。任务三:创造(1课时+课下),开展欣赏小歌舞剧、音乐创编、评价小歌舞剧及音乐创编活动。任务四:联系(1课时+课下),开展自制简易乐器,深度演奏;运用信息技术搜集、欣赏或表现音乐;参与家庭或社会音乐活动。以上4项教学任务12项教学活动逻辑建构层层深入、梯次递进,构成基于核心素养的“我是中国人”大单元教学体系。
(二)把握关键维度,优化教学内容
依据整体教学理论,核心素养下中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就是基于单元大目标,确定单元大主题,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对学习内容进行连贯性、整体性、系统性教学。针对当前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难优化的问题,可重点把握三个关键维度,开发、梳理、重组学习内容。
一是以大主题为核心重构教学内容。“我是中国人”这一单元以对五星红旗崇高的敬意及热爱祖国为主题。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音乐大单元教学的特点,立足教材,按照听赏、演唱、演奏、小歌舞剧、成长足迹等编排脉络,紧紧围绕大单元主题,采取多种方法,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切实将零散的单课知识与技能训练衔接起来。比如,在演唱《我是中国人》《国家》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聆听、模唱、对比、分析,也可以逐句重唱两首歌曲的歌词,让学生跟唱,还可以采取分段教唱以及唱一唱、演一演的方式,鼓励并引导学生唱出国与家的血脉联系,加深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是以跨学科为维度整合教学内容。结合音乐课程大单元教学整合性强、时空跨度大、知识层次分明、体现音乐学科本质等特点,可以跨学科为维度整合教学内容。比如,在教唱《国家》《金蛇狂舞》等歌曲的过程中,可播放《五星红旗》《国旗飘飘》等相关爱国音乐作品,以音乐歌颂红旗,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然后将音乐作品与中国历史、地理或文学等知识整合在一起,通过插入解说与跨学科讲解,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之间的联系,重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对多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是以大任务为牵引优化教学内容。在“我是中国人”这一单元教学中,任务三为创造,即创作小歌舞剧。以该任务为例,可将欣赏小歌舞剧、开展音乐创编活动、评价小歌舞剧及音乐创编情况等3项活动串联成线,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优化。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上的内容,将人文意蕴和知识技能渗透到音乐作品的学习与创作过程中,教师边唱边拍节奏,学生应答拍击节奏,使音乐句幅逐渐递减。
(三)确定评价内容及重点,实施有效评价
新课标强调要坚持以素养为导向,以评促学,重视表现性评价。针对一些教师未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实施评价,以及评价方式不够灵活、内容精准性不强、标准不够具体等问题,在推进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具体学情,实施有效评价。
一是依据新课标进行评价。以苏少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我是中国人”为例,可依据新课标关于第三学段(6~7年级)音乐学业质量的相关描述,结合本单元教学主题、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等,从听赏、演唱、演奏等维度制订评价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比如,在演唱方面,通过观察学生学唱《我是中国人》《国家》的情况,分析其参与不同形式演唱活动的兴趣,测评其是否能够用正确的方法、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自信、有感情地独唱或与同伴合作进行齐唱、轮唱及简单的合唱。
二是结合学情进行评价。在对“我是中国人”实施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可基于七年级学生的学情,结合两首作品在教材中分属独唱与合唱、听赏与评述两个不同的学习任务等实际,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贯穿大单元教学全过程,通过及时反馈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比如,在过程性评价方面,将音乐课程核心素养延伸和细化,制订包含音乐要素、行动体验、音乐文化、情感态度的大单元教学评价量表(见表1),采取学生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教师评价同步推进的方法,重点提升表现性评价成效。
三、结语
实践证明,核心素养下中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既是一个常研常新的理论性课题,又是一项需要常态化反思、持续化改进、系统化建构、长效化推进的实践性工作,需要一线音乐教师依据新课标,适应新课改,用好新教材。针对具体学情以及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困境,一线音乐教师应优化教学结构,调配教学资源,拓展教学路径,创新教学载体,促进学生由浅层次的音乐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转变,提升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1] 朱华琴,奚炯.大单元视域下初中音乐表现性任务设计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24(4):104-108.
[2] 曹毅.基于大概念的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4(17):55-58.
[3] 宗海霞,王玉军.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4(16):121-124.
(责任编辑 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