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分类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傅芳

SOLO分类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0

[摘 要]SOLO分类理论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注重评价学生所处的思维结构层次水平。课改日益深入,英语学科测试更注重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文章以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为目标,对将SOLO分类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SOLO分类理论能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整体水平,挖掘学生潜能,且对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SOLO分类理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5-0011-03

在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英语阅读的评价是浅显的、表面的。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评价采用总体评分法和 “采点”评分法。总体评分法主要通过对英语阅读材料文本类型、基础要点、语言赏析等整体感知进行评价,但难以对学生英语阅读的不足进行具体评价。“采点”评分法则是当前高考评分标准中最常用的测评方法,主要指阅卷教师通过将英语阅读材料中的要点信息赋予分值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效。“采点”侧重于关注文本阅读材料的局部得分点,对阅读材料文本的整体性和学生思维能力层次的提高关注不多。而SOLO分类理论更关注学生的思维水平层次。

因此,笔者尝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利用SOLO分类理论对学生的英语阅读思维水平进行评价,进而促进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一、SOLO分类理论的基本含义

SOLO是英文“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缩写, 意为: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的结构。该理论认为学生对某一个具体问题的学习结果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层次(prestructural)、单点结构层次(unistructural)、多点结构层次(multistructural)、关联结构层次(relational)和抽象拓展层次(extended abstract)。

1. 前结构层次:学生基本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逻辑混乱,提供的往往是没有论据支撑的答案。

2.单点结构层次:学生能找到简单的基础理论支撑和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是回答问题不够深入,对问题的理解比较片面,罗列简单的表面知识,不能找到更多解决办法。

3.多点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未能把这些思路进行整合。

4.关联结构层次: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内涵,即清楚问题的本质,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思维清晰地整理相关答案,直达问题的根源。

5.抽象拓展层次:学生不仅能找到问题根源并回答问题,而且能深入思考,进行抽象的概括,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升华。

从SOLO分类理论层次能够清楚地看到, SOLO分类理论结构是一个由易到难的结构,结构层次越高、越复杂,思维能力的提升也就越明显。

二、SOLO分类理论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SOLO分类理论的内涵

SOLO分类理论五个层次表明,前三个层次以学生基础为主,后两个层次是在学生的原有基础上,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突破。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SOLO分类理论的五个层次没有明确界限,以由易入难、循序渐进的方式层层推进,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意识转变、情感发展能起推动作用。

(二)SOLO分类理论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

1.阅读目标具体化,有效提升教学设计水平

教师可根据学生现有的阅读能力,在教学设计时就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阅读目标。具体化的阅读目标可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引发学生根据具体的阅读教学目标进行思考,进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

2.阅读教学层级化,实施有效分层评价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指导,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对不同层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通过分析判断不同层级学生的阅读思维水平,深入诊断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为不同层级的学生搭建相应的学习支架,促进学生阅读思维品质的提升。

3.阅读效果可视化,帮助学生发展高阶思维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阅读能力水平和思维状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SOLO分类理论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将阅读中不具体的抽象化转为具体的可视化,进而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层级的学生进行指导,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SOLO分类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读前设疑,引发思考

1.多元化导入,激活学生思维

在阅读教学材料呈现给学生之前,学生的阅读思维状态处于单点结构状态,对文章的主题、背景、内容、结构等都不太熟悉。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深入思考阅读教学的导入问题,借助多元化的课前导入将学生的思维带入本节课的教学中,并借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好的导入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和阅读兴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有效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活跃学生思维,让其较快投入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预测文本、播放音乐等多种方式导入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2. pre­reading 语境预设,拓宽思维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创设丰富多样的语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体验语言的兴趣,以使学生能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反思和再现个人的生活和经历,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观点,在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批判与创新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pre­reading语境预设,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兴趣,同时将阅读教学实际内容与个人生活经历相联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英语学习与个人生活的紧密联系,将语言活化应用,进而引发情感与态度的共鸣,提升学生阅读英语的积极性。

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第三册Unit 1的主题是人与自然,教师在教学Unit 1 Extended reading板块时,pre­reading部分的教学设计是安排学生用心观察近年来家乡环境的变化。既要观察环境变好的一面, 又要发现污染环境的现象,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时畅所欲言,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关心。同时以“What kind of things that you have done to help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n our hometown?”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我曾经为家乡的环境建设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未来我还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家乡的环境?进而思考“我与环境”的关系。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从“小我”到“大我”,将个人融入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本节课通过围绕单元主题语境的问题链设计,层层推进,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转向环境保护,让学生的思维从多点结构层次转向关联结构层次,直达问题的根源,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与发展。

(二)读中梳理,促进思考

1.结构梳理,解析文本

语篇的文本特征、行文逻辑、谋篇布局、主题内容、段落衔接及语义连贯等,都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对语篇结构的梳理可以帮助学生抓住文本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意图和态度,进而创造性地整合阅读材料,促进有效阅读的提升。

例如,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第三册Unit 2 Reading板块的语篇“Pupils' lives spared during Falmont earthquake”是一篇新闻报道。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新闻报道的文本特征入手,将文本框架进行构建。通过who,where,what等将主要内容进行串联,建立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思维由多点结构走向与“新闻报道”文本特征主题相关的关联结构,进而准确抓住该文本的特征,清晰理解该报道的主题,准确梳理相关问题的答案,同时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结构,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2.导图梳理,清晰思维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教学工具。原本看似毫无关联的文本,可以通过梳理思维导图构建文本知识的框架,使得文本框架、文章主旨等相关内容更清晰明了,进而促使学生思维层次从多点结构层次提升至关联结构层次。

例如,教学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第三册Unit 3 Reading板块的语篇“The Internet:a world without frontiers”时,教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并找出文章各部分的主题句,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对文章框架结构进行了解,并且感知语篇结构的知识,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为将知识从碎片化整理归纳成结构化组织奠定基础。

在精读语篇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如图1)梳理和回顾全文内容,对语篇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并复述文本主要内容,促进学生思维从单点结构层次到多点结构层次及关联结构层次的深度发展。

3.迁移梳理,拓展思维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深入理解阅读素材,提炼素材信息,并最终融入学生的生活实践,迁移创新,促进学生思维由单点结构层次、多点结构层次向关联结构层次及抽象拓展层次发展,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第三册Unit 1 Extended reading板块的语篇“News that Matters: pollution in Norgate”时,教师引导学生将阅读习得知识应用于实际,根据所阅读文本及环境保护相关词汇和句式表达等,完成一篇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的习作,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以及个人实际情况写作,体现“学以致用”的基本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从单点结构层次迁移到多点结构层次、关联结构层次及抽象拓展层次的思维结构,才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理想效果。

(三)读后深思,深化思考

1.读后创作,促进思维提升

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后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创作的形式可以是写一首小诗、写一篇相关的评论、制作一幅相关主题的海报、开展一场辩论赛或进行一次采访等。多样的形式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将语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与个人观点相融合的过程,进而促进学生从多点结构层次到关联结构层次以及抽象拓展层次发展,并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的提高和发展。

例如,教学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第三册Unit 1 Extended reading 板块中的语篇时,教师安排学生制作关于“环境”主题的海报,要求运用到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及相关句型。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鼓励学生集合小组成员的智慧,突破语篇内容对语言输出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在搜集材料和制作海报的过程中,阅读思维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小组合作和不同观点整合等,促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从关联结构层次提升至抽象拓展层次,促进学生高级思维的发展。

2.读后反思,激活阅读思维

英语有效阅读不仅体现在完成相关的阅读任务上,还体现在阅读后的反思上。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后总结本节课所得,并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如果请你接着续写该文章,你会怎么写?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如何构建这篇文章的框架?以此促使学生将阅读教学中习得的知识延伸至课后及生活实际中,这也有助于学生思维从关联结构层次到抽象拓展层次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将SOLO分类理论应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既能提升高中英语阅读成效,又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研究表明,SOLO分类理论对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有深远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彼格斯,科利斯.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  曹宝龙.学习与迁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

[4]  威金斯,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  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6]  马黎.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试题难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4):33-37.

(责任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