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探索

作者: 李国冰

[摘 要]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育在普及和发展民族体育文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教学中,部分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仍然存在教师学历或职称结构不合理、职后培训与培养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和学校教学设施落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从提升教师技能、加强职后培训、吸引优秀人才、改善教学设施等方面入手,提升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关键词]核心素养;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5-0064-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宁市“十四五”教育规划艺体专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YTC044。

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育在普及和发展民族体育文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提高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育水平,促进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民族地区教育的政策,对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平等、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政策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但部分地区依然存在中学体育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水平较低等问题。加强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对提高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育质量、满足民族地区学生多元化的体育教育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新时代推进教育均等化、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此,在对中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思考,旨在更好地加强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一、中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

中学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与技能。体育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领域的知识,了解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评价等方面的技能。二是教育教学能力。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三是组织与管理能力。体育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与管理能力,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课堂教学活动,并关注学生的安全和健康,进而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四是沟通与合作能力。体育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力,与学生、同事、家长等进行有效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五是创新与反思能力。体育教师需要具备创新与反思能力,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教学水平。六是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以身作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榜样和楷模。

二、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体育教师学历或职称结构不够合理

尽管学历和职称不能完全代表教师的专业能力,但它们是衡量教师素质的重要指标。调查发现,由于受到地缘、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影响,部分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和职称偏低,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学历或职称结构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学历教师占比较低。在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较低,导致师资学历、层次结构不够合理,本专科教师为主的教师团队专业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由于民族地区体育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部分体育教师尚未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二是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是初级职称或中级职称的居多,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较少。一方面,受到“学科地位”影响,评审职称过程中文化科目教师的优势相对明显,而体育学科则处于劣势地位;另一方面,由于部分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缺乏高职称、高水平带头人,科研、课程教学与改革等方面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部分体育教师职后培训与培养不足

职后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经费、制度及组织等多种因素的限制,部分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机会较少,导致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得到及时更新与提升,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在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竞技体育和体能训练,忽略了体育课程的综合性、趣味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感到乏味,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最终中学体育教学难以满足其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三)部分民族地区体育人才流失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岗位变动较大,人才流失严重。主要原因之一是在考试压力下,体育等学科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相对较低。由于过度关注考试成绩和学科竞争,部分学校和教师倾向于将更多的资源和时间投入重点学科中,而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则较低。这种现象导致部分学校对体育教学的投入不足,师资、场地、设备等方面的条件难以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再就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体育教师队伍可能存在流动性大、稳定性差的问题。许多优秀的体育教师更倾向于到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待遇。这导致部分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不稳定,优秀人才流失严重,对教育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

(四)部分学校教学场地、设施落后

部分民族地区中学教学设施相对落后,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一是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在体育教学场地的建设上和设施的投入上相对不足。这导致民族地区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相对落后,难以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发展需求。二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仍存在差距。发达地区的学校往往拥有更完善的体育教学设施,而民族地区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相对落后。三是教育观念的局限性。民族地区的教育观念相对保守,部分学校和家长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他们认为体育不是重点,应将更多精力投入文化课的学习中。四是政策支持不足。地方政府在民族地区体育教学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支持较少,导致民族地区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和发展,资金投入有限,学校就难以购买和更新体育教学设施。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学校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包括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教师职后培训、吸引优秀人才、改善教学设施、提高学科地位等。

(一)完善职前培养模式,提升教师基本技能

一是优化课程设置,尤其是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的设计,包括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教育心理学、体育课程设计、体育教学法、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等。二是加强体育教师职前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尽量为其提供充足的教学实践机会,让师范生在实际的体育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学实践,通过模拟教学、小组讨论等方式,不断提升个人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水平。三是加强师生的竞赛能力,定期组织体育教学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四是提升教师的持续学习能力,鼓励体育教师在职后继续学习,参加专业培训和研讨会,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教学技能。五是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体育教师的职前教学技能进行定期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尽快改进。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优化体育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从而推动民族地区体育教学的发展。

(二)构建职后培训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制定教师职后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方式、时间等。根据中学体育教学及民族地区的特点,结合教师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育评价等方面的不足,选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二是落实培训经费,确保培训经费的充足,为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拓展培训渠道。除了传统的线下培训,还可以通过线上培训、远程教育、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拓宽培训渠道,增强培训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提升培训效果。四是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确保培训工作的有效性。五是鼓励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参加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优化教师人才政策,加强政策支持保障

一是提高教师待遇。通过提高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以及教学科研经费等手段,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民族地区体育教育事业中。这对维护教师队伍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二是建立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成果等进行全面评价,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其专业发展,从而推动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三是保障体育教师权益。加强对体育教师权益的保障,确保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受歧视、排挤等。四是加强政策宣传与引导。加大对体育教学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可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体育教育事业。

(四)加大场地设施投入,改善教学实践环境

一是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学校加大体育场地设施投入,如资金补贴等,提高学校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进而改善教学实践环境。二是学校层面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场地设施完善计划,确保资金用到实处,提高场地设施质量。同时,学校可以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三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举办体育赛事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投入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中,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四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体育场地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场地设施进行实时监测,提高场地设施的使用效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加大场地设施投入,有效完善体育场地设施,改善体育教学场地环境,提升教学实践效果。

总而言之,中学阶段体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我们应该直面现实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补齐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教学发展中存在的短板,通过不断优化教师学历结构、职称层次,加强职前职后培训,吸引优秀人才,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完善教学场地设施,提高学科地位等,不断推进民族地区中学体育综合治理,提升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水平,进而为提高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勇,邓万里,周文翠,等. 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调查研究:以黔西南州为例[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3(4):121-123.

[2]  陈波.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3-46.

[3]  李冬颖.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特岗体育教师职业状态分析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9):68-70.

[4]  曲静,陈祖学. 贵州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特征与分析[J]. 安徽体育科技,2019(6):59-63.

[5]  贾健,张泽承. 浅探我国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体育教师文化困境与发展对策[J]. 成人教育,2018(7):87-89.

[6]  陈艳松.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11):92-94,107.

[7]  陈德林. 湖南省侗族地区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4):543-545.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