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LTA教学理念的初中物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作者: 玉定松
[摘 要]学教评一致性是以“学”为核心和引领的一种教学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落实学教评一致性理念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提出了基于学教评一致性的初中物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策略:一是引导学生在研学基地挖掘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二是加强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对研学内容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三是适时评价,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四是基于学教评一致性促进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学教评一致性;初中物理;研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5-0076-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跨学科学习背景下初中研学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编号:2022ZJY6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研学都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近年来,研学旅行逐渐成为多个学科教学的研究热点。许多学者从学校的角度对如何进行研学课程的开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很有指导意义。随着《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及《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凸显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
“CLTA”是指“学教评一致性”,源自东华理工大学张爱军博士著的《备课专业化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操作》一书,一致性指的是目标、教学和评估之间的对应程度。初中物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中贯彻学教评一致性教学理念有两个原因:一是在学教评一致性教学理念中,“学”是核心和引领,把“学”放在前面体现这一思想;二是学教评教学理念来自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名称的顺序。因此,基于学教评一致性教学理念的初中物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而且符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研学旅行,深挖研学基地的物理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思考,有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并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升学科育人的效果。
一、研学旅行与GLTA教学理念概述
(一)关于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是指由学校组织的、有计划地采用集体旅行方式开展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让学生在与校园不同的环境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加深对自然、文化、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和社会公共道德等的体验,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旨在通过参观、实践和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在旅行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研学旅行也是一种融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亲身体验、资料搜集、集体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结合国际上研究性学习的先进理念、方法、模式,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关于CLTA教学理念
CLTA教学理念至少要满足四个基本要素,一是以学习为中心,是对传统备课的教师为中心、知识为中心的超越。因此,以学习为中心是CLTA最本质、最核心的要素,是它成为一种新的教学范式的根本所在,也是它区别于其他教学范式的关键。二是CLTA要实现学习中心,很重要的一点是对教与学的内容的规划要基于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是国家的教育目标的呈现,是编写教材、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是教育教学的“根本大法”。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也就是说,要真正落实核心素养,就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标准。
二、基于CLTA教学理念的初中物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一)明确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
通过初中物理这个中心学科,以研学旅行的形式,深挖研学活动场所中的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现象、科技应用等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主要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与体验,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研学旅行中使学生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使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并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状况,制定相应的学业质量标准,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达到《课标》的要求,进一步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二)CLTA教学理念下的初中物理研学旅行案例设计
将研学旅行实施划分为行前准备、行中体验、研中实施和研后展示四个阶段,通过细化研学旅行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结合CLTA教学理念的五个步骤,即目标确立依据、学习目标、评估任务、教学过程、研后成果分享及评价(教学设计如表1)。
(三)研学旅行课程终结性评价
研学旅行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在研学中的学习效果,主要的目的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内容,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即对学生在整个研学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等进行评价。同时,教师以“天骄草原国际滑草场研学基地”为主题,设计评价监测题,并以等级赋分的方式呈现,作为学生最终的研学旅行课程成绩。
总之,基于CLTA教学理念,在课程设计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探究和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学科素养。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有效的反馈,更好地发挥研学旅行的育人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谭经玲,郑慧芬.基于项目学习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4):74-79.
[2] 朱宝环,曲丽丽.例谈初中物理如何有效利用社区资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6):107-111.
[3] 唐小舒.现代科技馆体系资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
[4] 于秀楠,徐昌.馆校社协同开发研学实践课程的机制和路径研究:以北京市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为例[J].科普研究,2023(4):79-86,11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