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高中)文本解读与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王璐瑶 肖尚任[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系列书籍的编纂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作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高中)在编写逻辑上,坚持贯穿一条主线、突出两个结合、实现三大目标;在编写风格上,凸显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正文编排与栏目设置相呼应,语言叙事与学段特点相匹配;在教学策略上,建议依据“延伸阅读”栏目举办阅读活动,围绕“学习思考”栏目开展时政热点大讨论,依托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开展诵读活动。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文本解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33-0072-05
2020年12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指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四个自信”教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在大中小学各学段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教材内容中,实现全覆盖、贯穿全过程。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系列书籍(下文简称《读本》)是落实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读本》的出版是新时代教材建设的重要成果。下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高中)[下文简称《读本》(高中)]的编写逻辑和编写风格进行分析,并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读本》(高中)的编写逻辑
(一)贯穿一条主线
《读本》的编写始终贯穿一条主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作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读本》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里程碑,其内容编排以专题教育的形式向学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开展《读本》(高中)教学前,教师必须明晰一个问题: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教学《读本》(高中)时,教师既要注重理论阐释,又要注重实践育人,努力将真理感召和情怀感染相结合。如第2讲第一小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教学目标是:1.回溯历史,理解中国梦的历史背景,感悟党的初心和使命,增强政治认同;2.通过展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结合金句诵读活动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3.通过分享“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学习体会,坚定理想信念。从上述教学目标中可以发现《读本》(高中)高度聚焦立德树人,注重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增强政治认同、培育家国情怀,且善于利用社会大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二)突出两个结合
《读本》(高中)的编写呈现出系统性与学段针对性紧密结合的特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处于高中学段的青少年正处于“扣好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时期。在拥有较为丰富的物质生活后,他们在价值观层面的需求更为突出,尤其表现在对各类社会现象的关注上。《读本》(高中)的编写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精选适合高中学生思想特点的内容和呈现方式,切实关注高中学生的主体诉求,注重培养高中学生运用理论解答现实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读本》(高中)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围绕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领导力量、根本立场、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安邦定国、和平发展八个专题系统设置了八讲内容,聚焦重大现实问题,直面矛盾争论,回应高中学生的现实关切。
《读本》(高中)的编写还呈现出严谨性与学生适宜性相结合的特征。严谨性是指《读本》(高中)在编写过程中特别关注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编写组成员充分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思政课建设、大思政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等要求,精心选材,用心打磨。不仅如此,国家教材委直接负责指导和统筹《读本》(高中)的编写工作,严把教材的审核关、选用关、使用关,就是为了保证《读本》(高中)的严谨性。为满足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读本》(高中)在编写过程中还充分考虑到了可读性和生动性。
(三)实现三大目标
讲授《读本》(高中)要达到三大目标:感悟思想伟力、增强育人效力、形成育人合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读本》(高中)的编写旨在让广大高中生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力,感受充盈其中的人民情怀、家国情怀、天下情怀。例如,第4讲“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多次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高中学生结合这些金句理解《读本》(高中)的内容,能更好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作为新时代铸魂育人教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读本》(高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与统编思想政治教材相互配合,增强育人的“效力”、凝聚育人的“合力”,是开展《读本》(高中)教学的重要目标。《读本》(高中)的编写集中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这样的逻辑使得《读本》(高中)可以和统编思想政治教材有效衔接,融合互进,形成层层递进、交叉互补、相互支撑的教材体系,从而让两类教材以“盐溶于水”的方式铸魂于无形。
二、《读本》(高中)的编写风格
(一)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相统一
《读本》(高中)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以及取得的成果进行深入的阐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为高中学生呈现了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读本》(高中)的内容安排循序渐进,契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学习《读本》(高中),可以让高中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涵养精神力量、锻造实践本领。
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面向关键群体的关键教材,《读本》(高中)特别关注价值观塑造这一问题。具体来说,《读本》(高中)在设计每一讲的内容时,不仅仅是给学生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还要求学生在学习具体内容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读本》(高中)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一框题中,分别介绍了文化对民族的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其中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需要高度文化自信。
(二)正文编排与栏目设置相呼应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读本》(高中)作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其编写过程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读本》(高中)以专题为框架,设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领导力量、根本立场、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安邦定国、和平发展这八个专题内容。在具体内容的阐释上,《读本》(高中)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通过学习栏目的设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注重引导学生将“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做”深入结合起来,实现正文编排与栏目设置相呼应。《读本》(高中)以专题的形式阐释内容,同时在每一讲的内容中设置与之匹配的栏目内容,以期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栏目内容不仅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涵盖学生关心的方方面面,而且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同时,学习任务的设置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设置启发性问题、分析典型案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让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建设网络强国”“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等,都是学生非常关心的话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围绕这些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状,而且能够掌握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读本》(高中)中的栏目形式多样,包括图解、案例等,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全面依法治国”这一小节中,通过图解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依法治国的发展历程,直观感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三)语言叙事与学段特点相匹配
《读本》(高中)在编写伊始就特别注重可读性,其话语选择、叙事方式有效契合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所需。《读本》(高中)通过当今社会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价值。其中启发诱导式的话语改变了传统课堂上强势灌输、自上而下的话语方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换成高中学生乐于接受的话语,给予高中学生充分的自学空间。例如《读本》(高中)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框题中,向学生列举了杭州市西溪湿地的例子,展示西溪湿地从原来河道淤塞、水质恶化到如今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实现了“美丽蝶变”。这种话语表达方式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切实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大意义。
当然,《读本》(高中)在保证语言生动活泼的同时,也强调了文字表述的准确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全面、博大精深,将其凝练成一本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读物,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笔者在详细阅读《读本》(高中)之后,发现其每一讲的内容都出自最新的政策文件,相关重要表述与中央文件丝毫不差,可以说将准确性做到了极致,目的就是让高中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这一伟大思想。
另外,《读本》(高中)在版式设计上精益求精,不仅没有大段文字的堆砌,而且在讲述关键内容时会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加深高中学生的理解。例如,《读本》(高中)第4讲第一小节在讲述人民立场时,呈现了中南海新华门内“为人民服务”影壁的图片,让高中学生加深对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的理解。除了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读本》(高中)在复杂问题上还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例如,在讲述“十个明确”“四个意识”时,《读本》(高中)中都采用了思维导图的方式,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叙事讲理,也是《读本》(高中)的一大亮点。《读本》(高中)在阐述某个知识点时,注重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通过深入分析理论知识的生成逻辑,让学生“知其言”“知其义”。例如,《读本》(高中)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一小节中安排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等内容,这主要是从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层面阐释的。在此内容之前,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单独列为一个框题,旨在让学生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这一层面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最后一框题“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分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风险挑战,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可以说是完整地向高中学生阐释了这一理论的生成逻辑和实践路径。
《读本》(高中)无论是内容的编写还是叙事讲理的方式,都注重与各学段相匹配,同时注重内容的严谨性,语言叙事与学段特点实现高度契合。
三、《读本》(高中)的教学策略
《读本》(高中)有丰富的栏目设置,每一讲都有导言指导学生概览本讲内容,框题与目的标题明显,逻辑清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同时辅之以“延伸阅读”“学习思考”等栏目,能帮助学生梳理学习脉络,更好地开展探究。教师还要注意利用好《读本》(高中)本身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依托“延伸阅读”栏目举办阅读活动
《读本》(高中)的编写立足“学本”,“延伸阅读”栏目以丰富的内容和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思维引导的方式带领学生自主学习。在《读本》(高中)的教学中,教师要用好“延伸阅读”栏目,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并在此基础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