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25年风雨国际金融中心的含金量有多高?

作者: 张燕 谢玮

香港金融25年风雨国际金融中心的含金量有多高?0

2022年3月24日,由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共同编制的“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1)”正式发布。香港总排名维持全球第三名。

回归25年,香港金融业发展一片欣欣向荣。银行存款由1997年的1.6万亿港元增长至如今的7.5万亿港元,累计增幅3.7倍;股票市场总市值从1997年的4.6万亿港币,增长至38万亿港币,累计增幅达7倍;外汇储备由1997年的800亿美元,增至4600亿美元,升幅达4.7倍……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25年的发展历程中,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一直保持增长、更加稳固,作为接通内地与国际市场的桥梁角色也愈发重要。其间虽然曾经历大大小小的各种变化或金融周期演变,市场起起跌跌,甚至有不同的危机爆发,但香港的金融系统“都保持得非常稳定、有韧力”。

国际金融中心的含金量有多高

金融是香港的支柱性产业。25年,香港的金融体系一直保持稳定、运作有序,关键在于强大“内功”。

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表示,香港金融中心多年来居于全球领先地位,离不开两大支柱:一是内地与香港不断增强的经济贸易联系;二是香港良好的营商环境、简单低税制、资金自由港、与西方接轨的司法制度、金融监管高效以及最自由经济体等制度优势。二者的有机结合是香港保持经济长期繁荣稳定、不断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扎实基础。

“内地的强大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机遇对海外投资者有着极大吸引力,越来越多海外资金希望借助香港和内地的互联互通机制进入内地资本市场。另一方面,香港将自由港优势发挥到极致,有效地吸引了大量海外资金停泊在香港,为香港金融市场提供无限流通性。此外,香港奉行‘以原则为本’(principle based supervision)的金融监管理念,为金融市场运作制定原则性指引,由金融机构自行制定运作细则这种监管理念,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宽松的经营环境,也有利于金融业创新发展。”鄂志寰说。

在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王昕看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少不了其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健全的监管框架与法律制度,双管齐下帮助建立了稳健强韧的金融体系。

首先,在经济政策与法律制度方面,香港拥有其他国际金融中心所不具备的双重定位,连接着中国内地与伦敦、纽约等金融中心的金融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同时,香港又连续26年蝉联全球最自由经济体。除洗钱、反恐等违法行为会受到管制外,资本与信息可以在香港进行完全流动和交互。这种自由度使香港成为区域和全球资金停留地和中转站,连接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广泛的经济金融利益,而香港的自由港及低税率政策更极大加强了这一优势。

其次,作为全球风险投资的重要平台,香港金融市场以其开放性、多元化、监管适度、交易活跃等特点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资金。国际投资者通过香港的国际融资平台开展在大湾区及内地的股权投资和资产管理业务,有利于内地企业在传统的银行融资渠道之外吸纳海外资金。香港提供了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通道,对于吸引全球资金积极参与我国科技自主创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地位是长期制度建设和演进的结果,其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提供世界一流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和开放、法治、透明、安全的营商环境,来高效联结中国市场与全球商业网络。”王昕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香港是跨国公司深耕中国内地市场的重要桥梁,也是中国公司“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的理想平台。

近年来,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贸活动面临冲击,在地缘政治形势紧张、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更显重要。

“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也是香港对国家发展价值的最大体现。”鄂志寰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金融业进入开放引领的新时代,香港成为内地金融市场对外联通的主渠道,提供互联互通的多样性选择。

香港金融25年风雨国际金融中心的含金量有多高?1 香港金融25年风雨国际金融中心的含金量有多高?2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加快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开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居于突出位置。香港的功能定位与以上新发展理念息息相关,尤其是在中国对外开放领域,香港长期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金融市场开放方面,香港经过长期努力所奠定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更加具有独特优势。”鄂志寰说。

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风险,香港作为自由港受影响比较明显,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也同样遭受着挑战。

王昕分析称,一方面,香港金融体系面临更为复杂的外部风险与挑战;另一方面,在香港内部,也存在着青年向上流动性不足、产业空心化等问题。因此,开拓金融业应用的深度与广度以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注入发展动力,是未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迎接风险与挑战的重要举措之一。

两地金融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

在鄂志寰看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一是在20世纪70年代抓住西方金融全球化的机会开放市场,初步建立了以亚洲时区为根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二是香港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站稳脚跟后,迎来了20世纪90年代内地金融改革开放浪潮,实现了金融中心的转型升级,向国际领域拓展;三是在进入21世纪后,香港又乘人民币国际化的东风,以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为契机,加快发展成为亚洲地区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抓住了人民币国际化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飞速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离岸人民币业务成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新引擎。”鄂志寰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过去10年,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业务取得长足发展,人民币资金池持续积累,交易活动日益活跃,产品选择日趋丰富,逐渐形成从需求到供给再到需求的良性循环,较好地推动了香港外汇交易及衍生产品等市场的发展。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任命中银香港为第一家离岸人民币清算行,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开始正式起步。2011年,“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计划正式实施,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在设计理念和发展模式方面,从早期单向的现钞回流内地,转变为双向的人民币资金流动,成为全球开发人民币产品和推动人民币广泛使用的开创者和中心枢纽。近年来,随着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直接投资的开通,以及人民币在跨境投资中更广泛应用,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一直领先全球各地市场,担当着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角色。

目前,香港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逾8000亿元人民币,为全球人民币业务提供流动性支持。香港金融管理局与中国人民银行签署的人民币互换协议规模达5000亿元人民币,规模为全球最大。从流量角度看,离岸人民币交易也一直保持活跃。香港的人民币支付系统支持着各类跨境和离岸人民币交易,现时日均结算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SWIFT数据显示,全球逾75%的离岸人民币支付活动通过香港进行。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支持香港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深化两地互联互通,并清晰提出了开放市场和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方向。在政策利好下,加上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需求趋升,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仍有庞大的空间发展。”余伟文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另外,1997年,香港债市年度总发行额还不到200亿美元,时至2021年,这一数字已升至4000亿美元,累计增幅接近20倍。

“在大家印象中,香港发展得不太好的是债市,但我经常鼓励大家要看数字。”余伟文引述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AM)的报告称,在亚洲区发行的国际债券,香港以34%的市占率稳占第一,高于美国(22%)、英国(17%)和新加坡(5%)。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和绿色债券的发展近年亦佳。

在余伟文看来,香港债市今时今日的发展,离不开与内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近年来,随着“沪港通”“深港通”与“债券通”的推出与迅速发展,交易规模与日俱增。以股票通为例,2014和2016年,沪港通及深港通正式开通。彼时日均交易金额仅有56亿元人民币及16亿元人民币,2021年,沪港通及深港通的日均交易金额已攀升至553亿元人民币及650亿元人民币,升幅分别达到9倍和40倍。

债券通的增长同样喜人。2017年,债券通北向通的日均成交金额是22亿元人民币。如今,这一数字已经涨了11倍,在2021年提高至260亿元人民币。余伟文表示,债券通南向通发展初期慢热,但参考互联互通过往的经验,相信未来几年是一大发展趋势,预期相关交易额会慢慢增加。

“与股票市场相比,香港债券市场发展较为缓慢,一方面是在现行港元联系汇率制度下,当地大型企业更乐于选择在美元债券市场集资;另一方面是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常年盈余,很少需要发行公共债券,难以形成债券市场无风险定价基准。”鄂志寰说道。

内地企业总市值占港股七成

1993年7月,首家内地公司“青岛啤酒”在香港上市,从此拉开了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序幕。历史数据显示,香港回归以前,内地企业在港上市公司数还不足100家。

1997年10月,中国移动登陆香港市场,募集金额高达323.63亿港元,成为香港回归后的首单IPO。彼时,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共有658家,内地企业占比不足15%。

2003年,内地与香港签署了《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简称“CEPA”),支持双方进一步加强在银行、证券和保险领域的合作。CEPA为内地与香港的合作打开了政策“大门”,同时加快了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步伐。

25年来,香港股市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内地企业的重要融资平台与内地投资者、金融机构进行海外资产配置的重要选项之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内地企业在港上市企业1370家,占港交所上市企业总数的53.3%,占港股总市值的77.7%。

在鄂志寰看来,大量内地优质企业赴港上市,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香港市场的流通性来吸引海外资本;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香港金融市场集资功能的快速提升,推动香港成为内地企业“首选海外集资中心”。

以下一组数字或许更能说明港股市场这些年来的繁荣盛况:1997年底,港股总市值3.2万亿港元;2021年,这一数字最高增至58.6万亿港元。港股日均成交额25年间增长近10倍,由1997年的154.65亿港元(只计算主板)增长至2021年的1667.3亿港元。自2009年开始,香港连续7年占据全球IPO募资额首位。

香港新股上市集资获得全球领先地位及股票市场的快速扩张,是内地与香港经济贸易联系不断增强的直接结果,亦进一步证明了香港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方面的独特优势。随着内地企业纷纷登陆港股,企业获得发展资金,又为香港经济注入活力,形成两地资本市场协同互补的良好发展局面,巩固和提升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