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作者: 索未然

高中地理是一门偏理科性质的学科,因此对文科生而言会存在难度。另外,有些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较低,不愿意主动学习地理。教师要关注这种现象,并对教学计划做出改变。创设情境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效果。笔者在本文将针对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情况及实践意义展开具体探讨。

一、借助不同提问创设问题情境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热衷于向学生直接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练习和背诵以巩固所学知识,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不能真正理解相关知识的内涵,也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注重能否将教学计划完成,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培育与锻炼。所以,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由此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气候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在课前先让学生对当日天气进行描述,由此总结当地的气候特点。另外,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其他地区的天气情况,并总结气候特点。最后,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气候,由此引入当堂课的主题——气候。

可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从而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地理知识相对抽象,学生可以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

二、借助形象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形象化的问题,从而改善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知识的情况。高中地理需要掌握的内容较多,因此对于有些知识,学生难以完全领会其含义。因此,教师应当采用一些方法,将抽象的知识转换成具体的、形象的情境。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有关我国地形的内容时,通过一些模型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地形存在怎样的特点、其在我国的具体位置,让学生在立体的模型中全面理解相关知识要点,并加深印象。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带有悬念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寻答案,从而让学生更为深刻地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学生偶然发现生活中的有些事情不同于教材上的描述,便向教师求证。此时,教师要反问学生是否知道原因,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学生出于自己的疑问,更为积极地查阅资料,由此提升其学习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情境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与当日所学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进行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当设计一些提问,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之中,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相关内容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大城市内部空间的情形,并提出如“家乡城市的空间结构具有什么特点”等问题,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时代不断发展,多媒体已成了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高中地理教师应当更新教育理念,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具有体验感的教学情境,进而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与质量,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使其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

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同时,可以培育及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总之,高中地理这门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其中的有些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引导他们进行高效的学习,从而使其成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的有效平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