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初教师回应家长的五种策略

作者: 卫露

沟通能力是衡量一名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对于家长来说,沟通是与幼儿教师共同营造和谐教育氛围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沟通具有家园合作共育使孩子的成长优势最大化的重要意义。家园沟通往往发端于家长的提问,而教师如何恰当地回应直接关系到家园沟通的效果。新教师由于技能、经验的欠缺,在回应家长时更容易产生以下问题:信心不够,回应无条理;沟通滞后,回应不及时;观察不细,回应不全面;经验不足,回应无重点。基于以上问题,我觉得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回应策略。

1.分类式回应

根据幼儿照看者与幼儿的关系可将家长分为父母和祖辈两类,针对他们在年龄、文化背景、个性特点以及在家庭中的身份角色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对这两类沟通对象在纵向沟通的侧重点上做区分,并且在横向沟通的时间上也做区分。

孩子越小照顾他的人就越多,除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有些家庭还有外公、外婆,他们在年龄、性别、文化背景、个性特点、生活习惯以及家庭中的身份角色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而他们的育儿观也会有所不同。新教师要对每位幼儿的家长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详见下表)。

职初教师回应家长的五种策略0

2.引导式回应

根据当前幼儿园特殊的帮扶互助形式——师徒结对而产生的一种家园沟通形式,新教师若遇到具体的问题,不要急于作出回应,先跟师傅探讨,从师傅那里学习沟通的技巧,并积累回应家长的经验。

在家园沟通方面老教师一般都有自身的一套非常系统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了师傅的指导,徒弟会在沟通中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流程参考图1)

职初教师回应家长的五种策略1

从上述实践图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家访过程中徒弟不仅可以直接学习到师傅与家长的沟通之道,更能够在师傅的引导下将家访的内容进行总结,直观地了解孩子的特点、家庭氛围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需求,这些将有助于日后与家长的进一步沟通。

3.共鸣式回应

通过家园联系栏、成长手册、问卷调查等途径向家长搜集孩子的个性问题,并通过谈话、QQ或者微信等社交软件与家长沟通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同时通过绘本故事、儿歌、晨间谈话等多种方式解决其他幼儿的类似问题,即把个性问题转化成共性问题来解决。(见图2)

淘淘妈妈在成长档案留言:“老师,淘淘最近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咬手指,希望老师帮忙纠正。”教师看到之后通过查询资料了解到幼儿咬手指的习惯产生的原因。通过观察,教师发现本班有好几名幼儿存在类似情况,于是教师多次利用晨间谈话的方式给予幼儿正面的引导和相应的鼓励强化,最终情况得到了好转,淘淘妈妈也对老师表示了谢意。

当家长向教师反映孩子某一方面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及时回应,并初步提出建议。但是要想让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将个性问题推广至班级,集中解决。当家长明显感觉到孩子的变化和成长的时候,他们会意识到教师在为自己的孩子做了很多工作,那么内心自然是多一分感谢的。

4.悦纳式回应

针对幼儿冲突事件产生的家园沟通矛盾而提出的一种回应方式,从事件双方家庭入手进行回应,努力使冲突双方达到悦纳的状态。(见图3)

职初教师回应家长的五种策略2

玥玥、豪豪是两个小班的小朋友,但是豪豪由于比较调皮已经成为本班小朋友心目中的“危险人物”。这天豪豪跟玥玥在美工区玩,突然玥玥大哭了起来,班级里的新教师赶紧去了解情况。原来豪豪是想跟玥玥玩理发店的游戏,可是豪豪没有事先与玥玥商量,直接就开剪了,剪坏了玥玥的作品。玥玥一直哭,怎么哄都不能平静下来,新教师也束手无策,只能求助于主班教师。主班教师先是安抚玥玥,再给豪豪做思想工作,并让豪豪道歉。接着,教师先给豪豪妈妈打电话,告诉豪豪妈妈事情的经过,并且解释清楚这一行为背后的原因——即小班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而且豪豪也确实想不到这件事情的后果,然后教师建议豪豪妈妈再亲自打电话给玥玥妈妈并且道歉。跟豪豪妈妈达成一致意见后,主班教师又给玥玥妈妈打了电话,首先是描述了事情的经过,再者分析了豪豪的行为,然后告诉了玥玥妈妈自己的处理过程。

日常活动中,孩子之间免不了发生争执和矛盾,在调和矛盾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就事论事,不偏不倚,更要做到将心比心。

5.纽带式回应

职初教师回应家长的五种策略3

这种回应方式以幼儿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沟通纽带,通过幼儿来间接传达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

幼儿是教师与家长之间信任的重要桥梁,是否有所发展是家长判断教师是否可靠、可信的标准。因此,职初教师更要关爱孩子,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若幼儿能间接地把教师的爱和关注传达给家长,更能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用心和爱心;若幼儿能提醒家长关注班级消息和活动,更能提高家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与家长在爱孩子战线上保持统一才是最有效的取得家长信任的方法。

与幼儿家长的沟通是一种基于知识又超越知识的实践智慧,需要职初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磨炼,同时也需要新教师借助外部力量和周围环境进行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说话有理有据才能够以理服人,当家长在教育、保育方面求助于教师的时候,职初教师除了要积极回应之外,更应该将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提炼、总结,并传达给家长,并且在后期的再回应中,不断地查阅相关书籍、文献,更深入地学习,并且以最专业的方式和简单易懂的话语传达给家长。围绕着与家长共同的教育对象——幼儿,职初教师应该从幼儿保育和教育两方面知识来努力丰富自我。同时,不断地反思也是职初教师提升沟通能力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