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管理高效策略探析

作者: 王海燕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特别是低年级班级管理的重要角色,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时期,优化班级管理、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小学班主任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力。

一、创新管理思想

进行班级管理时,小学低年级班主任需要更新以往的管理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同时,班主任也要充分发挥班委成员的作用,比如卫生委员负责班级卫生,做好日常班级卫生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问题。班主任在选拔班干部时,公平选举,不采用指定的方式选拔,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可以采用自荐的选举方式,鼓励学生上台演讲,全班学生公平投票,这样所选的班干部更具说服力,在学生中更具威望,也更能激发全体学生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二、全面衡量、评价

由于学生的年龄、个性、家庭背景和兴趣各不相同,班主任在实施管理时,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通过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和日常工作中的仔细观察,了解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为对学生有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班主任应当创建学生个人成长资料。班主任不能只盯住某位学生的短处不放,要从多个方面衡量、评价学生。例如,班主任设立“学习小标兵”“体育明星”“帮助小标兵”“科技制作小明星”等奖项,鼓励和赞扬有不同特长的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三、加强家校联合

家庭的参与程度是提高教育管理质量的关键。家长参与程度越低,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对较差,家长的参与程度越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相对较强。小学生与学校、家庭密切联系,家长只有通过与班主任积极沟通,才能详细了解学生的在校日常。班主任也只有加强与家长交流,才能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家中的某些行为。再者,家长没有找到合理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时,可以向班主任请教。而班主任则可以与家长交换每日“授权”建议,即评价和赞扬学生的积极行为和成绩,避免忽视学生的消极情绪和消极行为,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改变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的不情愿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方式。

班主任在小学生的成长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也要了解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班级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汶上县郭楼镇中心小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