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特色高质名片 建幸福最美学校

作者: 高长悦 石庆滨

创特色高质名片 建幸福最美学校 0

邹城市兴隆小学位于孟子故里千泉街道兴隆村东、唐王山下,地处城乡发展区域,不乏有一种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意境。多年来,学校结合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创建生态校园,落实“双减”政策,开展养成教育,打造书法特色学校,在乡村田园间开出了耀眼的花。

——题记

一、小而精,偏而美——建城乡结合部最美学校

学校占地仅有15亩,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城郊”小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草一木总关美丽校园,学校充分利用这一独有的资源优势,以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在校园生态上精心布局,力求创建城乡结合部最美学校。

在校园建设上,学校将“绿水红花”的自然美与“墨香飘飞”的书法艺术结合得相得益彰,先后建成千字文大道、“甲骨文苑”“墨花苑”“羲之书苑”、兰亭阁艺术中心,那里不仅有花草树木、亭台小榭、鱼池喷泉、雕塑奇石、石桌木凳,还有书石碑墙、楹联石刻、临摹书法刻帖的石桌石凳石砚等,是融园林与书法艺术为一体的学生活动场所。花园里有书法,书法中有花香,让学生在大自然里受到优秀传统文化书法的熏陶,健康快乐地幸福成长。

二、减而优,少而效——“双减”高效提高教学质量

落实好“双减”政策,就是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从模式构建上,学校为教师设置课前准备、课内探究、课后提升三个不同阶段的实施策略。从时间分配上,教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实施“30+10”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30分钟“学研”时间加10分钟“练习”时间。从教研提升上,开展青年教师全员听评课、同课异构、骨干教师示范课、“青蓝工程”等教学教研活动。同备一堂课,同上一堂课,同评一堂课,同反思一堂课,精准实施,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为减负增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学案设计上,研究制订“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的导学案设计。各年级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列出预习提纲,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审定,形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预习提纲发至学生,为上课做好准备。

细化落实日常教学常规,做好上级主管部门教学质量抽测和期中期末常规教学质量检测,实行“推磨”监考和各年级轮换改卷制,定期召开教学质量抽测准备会、推进会、期中期末检测经验总结、存在问题反思会、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等,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倡导引领教师及时转换教学观念和工作方式,摒弃过去布置作业以数量为主的“旧习”,精准定位,做好顶层设计,贯彻指导性原则。在创新学生作业新样态上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高效课堂当堂完成的研究;作业学科年级内容的研究;作业内容分层设计的研究;作业设计模式创新的研究;作业评价体系多样的研究;课后服务家校合作的研究。具体实施方式:一研一审核,落实“双减”重成效;同课异构,集体备课与教研活动“双管”齐下高效课堂;备、教、学、作、评,减量增质统筹,作业设置“少而精”;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差异和学情,作业“分层”设计;家校合作,引导家长给学生创造“双减”课余生活。

三、行为本,习为惯——知行规范养成教育典范

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成败。养成教育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全校师生精神面貌、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能否行之有效地开展。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也是党的教育方针和宗旨。

为办成养成教育典范学校,学校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紧紧围绕师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这个主线,强化安全、学习、做操、路队等习惯养成,开展“学规范、背规范、用规范”“优秀班级”等比赛;轮番开展防震防灾安全情景演练等一系列活动,抓环节,重细节,查隐患,强防范;用好每周主题班队会,开展防疫、防震、防火等学生安全主题班队会;完善原有考评等级评价方案和激励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和养成习惯的自觉主动性和积极性,每学期末落实“学习之星”“兴隆之星”、班级评优量化等活动。

四、书有法,字如画——精心打造书法特色名片

学校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精心打造书法特色名片,将书法特色融入到学校长远规划、年度计划之中,逐步形成了“书香润智、翰墨养德”的书法特色教学理念。走进校园,一草一木,一石一书,一字一文,处处氤氲着书法特色之香,时时洋溢着优秀传统文化之气。

在硬件设施方面,学校先后建设了千字文“书法大道”“墨花苑”“羲之书苑”“书法知识长廊”“书法专用教室”“高长悦书法工作室”“班级写字专栏”“师生作品展示栏”等,为书法特色学校名片的打造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在课程开设方面,1—2年级开设硬笔书法,3—6年级开设毛笔书法。每周一节,统一购置文房四宝,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练习册。制订上课、听课、评课制度,长年坚持“午写训练”“永和之春”书法节等活动。学校还与邹鲁金石美术馆联合举办了公益书法培训班,已培养学生3628多人次。

经过几年努力,学校书法特色名片已初步形成,先后获得“山东省书法教育示范校”“山东省王羲之书法特色学校”(济宁第一家)、山东省甲骨文特色学校(首批)。书法特色办学经验先后在多家报刊媒体报道。

近两年,学校又对书法特色名片“增色添彩”补充完善:羲之书苑更换《兰亭序自述》墙版,墨花苑新增对联长廊,添加甲骨文、小篆名联9副18楹;操场边新增丁辅之集甲骨文诗集牌6帧;校园围墙新增“书法五千年历代书法欣赏墙”,全长40多米,从邾国陶文到齐国陶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有陶文骨片,有碑刻金铭,有颂帖墓志,有寺禅庙堂,有圣教师道,有文赋自叙,有军碑文稿,有家国情怀之诗等。

教学楼两侧新增三处甲骨文字知识墙:《甲骨文对照表》《古人天真烂漫简笔画》《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对照表》近千格,共有800多字,有单字对照,有一字多个甲骨文对照,便于学生课间读一读、认一认、研一研,同时也体现了甲骨文笔画由繁到简、由象形到抽象的演化过程。

在北楼精心打造“兰亭阁艺术教育中心”。一楼二楼各有一口专用书法教室,同时可容纳50多名学生上课学习,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展示作品场地宽大,书法氛围浓厚。另外二楼还有书法教研室、书法综合实验室,笔墨纸砚齐全,镇纸笔架规范,也可同时容纳54人在此研学书法。各个教室布置充分体现了书如其学,书如其才,书如其志,书如其人。

开设“有趣的汉字”书法特色课程,积极开发研练《千字文》《弟子规》《三字经》《中学生字帖》,编订《书法起步》校本教材,为书法课程作有力的支撑,购买《汉字小时候》系列丛书作为教辅材料供师生使用。

学校组织省、市书法课题组成员和语文教师,依据人教版统编印《小学语文教材生字表》《常用汉字演变图说》《甲骨文对照表》等资料。在美术课、中队会等课程中也将书法与学科教学巧妙融合,构建润泽心灵的课堂,引领学生感悟书法传统文化丰富内涵,让汉字文化走进童心,让师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在假期中,布置了特色写字作业,用学校统一印发的书写纸有计划进行书法训练,每天写一课字帖,开学后每人上交一幅最满意作品进行评奖,并对获奖作品进行表彰展览。

五、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师生人文素养

除前面提到的建设书法特色名片中的种种做法之外,我校在诸多方面处处彰显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校开展“立体阅读”文化建设,教学楼内走廊角落设读书驿站、图书角;打造晨诵、午阅、晚读全天候三时段开放式阅读模式,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词文;构建立体阅读课程体系,如读书笔记、美文赏析,实现阅读内容的多元化、多样化;以节日为节点,举办“束脩礼”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师生人文素养;通过社团、兴趣小组、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创设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环境氛围。

六、教学研究深入开展,争当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近年,学校积极鼓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对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提高教学成绩起到良性促进作用。

学校济宁市级以上课题主要有《以书法教育为突破口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新形势下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的研究》等六个。学校2020年度中小学精品课程《书法起步》获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奖励证书。《以书法教育为突破口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获“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2021年11月,学校荣获济宁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教研成果奖。《甲骨文在这里“复活”》《沐甲骨风韵 谱汉字华章》等教学论文和典型材料,先后被多家媒体专题报道或公开发表,有的还在省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

七、家校社协同育人,致力实现立德树人全方位

学校深知,只有家校社合力,才能开出教育最美的花。学校“双减”工作之所以能落地生花,家校共育是基础。

为此学校创建多种平台,一是为家校线上线下交流创造机会,打破教师的“一言堂”,让家长在互动交流中形成集中而又统一的观念和理性,作出更合理的判断和恰当的解决问题方式;二是要围绕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进行指导,如怎样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何让学生少玩手机、电子游戏等。学校也非常重视建设课后服务机制,努力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积极开发设计多种课后服务项目,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

在《关于课后服务致家长的一封信》中,学校明确告知家长课后服务的时间、内容和注意事项,由家长和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自愿参加。建立师生课后服务台账,记录每日参与课后服务的名单和教师值班表,明确离校监督轮班表、家庭特殊情况申请制度,实行申请备案制,由学校统一安排教师进行延时看管。同时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开展辅导作业、答疑指导和体育艺术类、科学创造类、拓展阅读等活动,让课后服务成为一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长放心的工程。

在评价反馈上,学校引导教师用推荐、分享、点赞的方式代替布置、检查方式,比如在家委会座谈、班会课上,分享某个家庭亲子阅读、同学练字、同步锻炼等案例,让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理解什么是健康的课余家庭生活方式,劳动、体育、科技、手工制作、书法、绘画、舞蹈、手抄报、实践活动、社会服务等都有所涉及。

攻坚克难,敢做善成。接下来,相信邹城市兴隆小学在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引领关怀下,会继续凝心聚力,书写教育新华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