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培养的经验及启示

作者: 付卫东 杜萍 胡中波

摘 要:智能时代,具备数字素养的人才培养尤为必要,而数字人才的培育离不开具有数字素养的教师。西方发达国家近些年来在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培养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剖析和构建数字素养维度,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改革线下培训项目,促进中小学教师精准学习;大力发展线上资源,拓宽中小学教师提升渠道;建立评价标准和工具,指明中小学教师发展方向;重视职前教师培养,纳入中小学师资认定要求;强调数字伦理意识,提升中小学教师群体素质。

关键词:西方国家;教师数字素养;典型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3)01-0004-07

由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技术起关键推动作用的智能时代已经来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很多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基础工作将大量地被机器人、算法模型和数字应用(数字服务)所取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不禁开始思考,未来的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许多国家将培养数字化人才作为国家战略之一,以谋求未来时代的领先位置。中国也不例外。2021年10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公民的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要有显著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1]《“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也指出,要把数字化基础能力的发展纳入优先行动。[2]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培养国家未来数字化人才的教师,其自身数字素养能力也变得举足轻重。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的水平和能力,深刻影响着下一代数字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也关乎我国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3]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制定并实施了教师数字素养培养方案,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其典型经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此,本文将尝试梳理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培养的政策和经验,以期为我国未来数字公民的培养提供参考。

一、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培养的典型经验

(一)数字素养维度明确,教师专业标准成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解决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的发展问题,首先应当科学分析教师数字素养的维度,细化教师专业标准,为教师数字素养的发展提供成熟和完善的专业目标。以挪威为例,在《教师专业化数字素养框架》中,该国教师数字素养被摡括为7个方面:学科与基本技能、社会中的学校、伦理、教学法和学科教学、学习中的领导力、互动和沟通、变革和发展。在随后出台的教师专业数字胜任力框架中,提供了较为成熟的教师数字素养专业标准,为教师数字素养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并且在教师数字素养发展过程中给予评估和纠正。[4]无独有偶,西班牙也在《教师通用数字素养框架》中确定了数字素养的主要组成,分为五个领域:信息和数据素养、沟通和协作、数字内容创建、安全和解决问题。[5]西班牙的《教师的共同数字胜任力框架》和挪威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类似,它分别从知识、技能、能力三个方面对教师数字素养能力作出了具体规定。[6]德国为应对智能时代的到来,文教部长会议提出了有关教师数字素养的七个方面要求,包括教师使用媒体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态度、选择合适的数字媒体和工具、根据学生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电子化教育资源、帮助学生使用电子媒介等。[7]不难看出,西方国家对于教师数字素养都有较为明确的要求。因为确立了较为详尽的数字素养维度,教师专业标准方向明确,使得专业标准建设日趋成熟。

(二)线下项目鼎力支持,教师学习注入活力

在传统的教师教育中,中小学教师几乎没有接受过与数字能力相关的培训,西方发达国家为了促进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的发展,使出了浑身解数。

2014年至2020年期间,欧盟的Erasmus+资助了We-R-Open、数字技能加速器等数字素养与技能项目。2021年至2027年期间,它明确表示将提供262亿欧元,重点关注数字变革的三个领域,帮助数字教育行动计划和欧洲技能议程等有关数字素养与技能的事项和活动。澳大利亚“STEAM专家进学校”项目于2014年开始增加了“ICT进学校”(ICT,信息与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该项目聚焦于让教师和专家“结对子”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在英国的中小学,通常设有教师数字素养培训部门,邀请地方数字领域的知名人士或者其他在数字技术方面颇有建树的教师对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8]维也纳教育大学在联邦家庭青年部的协助下,设置了奥地利第一个未来学习实验室,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工具进行实验和训练。英国“赤足计划”通过面对面研讨会、在线指导或有趣的课程,向英国小学教师提供优质数字素养课程,帮助他们从教师的角度启发学生思考、学习和发展数字世界。[9]线下项目让教师与专家进行真实的面对面交流,提高沟通效率,提高教师对培训的重视程度。此外,专家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调整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

(三)线上资源大力供给,赋能教师专业学习

1.线上课程培训补给充足

线上课程作为一种低成本高质量的培训课程,被西方国家推崇备至。针对数字素养的提升,澳大利亚政府推出了小学教师在线培训课程——“数字技术慕课”来提高教师的基本数字教学技能和数字技术知识,同时,通过澳大利亚国家借阅图书馆,教师可以免费获取最新的数字技术资源,除此之外还有“数码技术平台”,平台包括数字技术课程相关的、有质量保证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主要为不同年级教师提供数字技术课程实施方面的支持。英国威尔士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开放式教育资源平台开发数字工具、数字资源并组织教师在职培训。[7]美国政府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学习材料,并且批准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对资源进行再加工,华盛顿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等许多州都制定了行动计划,让教师能够接触、学习、管理和共享这些特定的学习资源和教材。在西班牙,他们的教育技术与教师培训研究所为教师提供一系列数字在线培训和学习体验,包括慕课和教育胶囊。[10]

在线课程不仅有助于教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壁垒,实现“时时可学,处处可学”,还能够传播和深化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价格低廉,减少教师数字素养培训的不公平,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疫情之下,教师线下培训成为奢望,教师的学习思维和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学校环境的限制,这就需要外界来打破这种固有思维。

2.提供在线教学工具和服务

即便是中小学教师提升了数字素养,但是为教师设计出一系列在线教学的工具、定制在线教学服务,无疑是锦上添花,吸引中小学教师使用数字化教学常态化。美国在线课程供应商“课程时代”(Coursera)开发了一款课堂教学辅助系统,当系统发现学生的答案错误时,系统会反馈给教师并向学生提供正确答案。2010年,挪威成立了信息与通信技术教育中心,为教师制作在线指南,开发了包括数字素养、国际合作项目、个性化学习资源、数据监管信息等服务,通过对全国部分学生的数字技能评估,开发产品来监测和辅助管控学校教学。法国设计出了一些数字化应用软件,其中一款名为“连线教师”,它的功能主要是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数字化时代继续教育的培训系统,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还专门为中小学教师设置了文凭,如“信息与互联网二级教师”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充当硕士文凭。[11]英国的NetopVision教室管理软件是一款专门为中小学教师设计的教室管理软件,主要用于教学和监控,帮助教师改善数字学习环境中的教学效果。在线教学工具和服务在便利师生的同时,提高了教师使用数字资源的频率,潜移默化提升中小学教师素养。

3.建立线上教师互助平台

教师同伴互助已被证明能够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因此也能促进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12]美国的“教育者互联月”项目就是一个教师同伴互助的行为,全国教师通过为期一个月在线会议,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沟通,例如Twitter、论坛以及博客等平台,教师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互帮互助,形成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促进数字素养的提升。法国在2015年建立了在线教师网络“教研桥”,来自全国各地的7万多名教师、8200个工作组和上千种资源,均在这个网站上进行数字教育的交流和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提供在线文档编辑和在线会议的功能,允许并保障教师以自由和安全的方式参与在线协作。[13]同年,奥地利开启了“移动学习”项目,这个项目旨在实现跨校同伴互助,类似于“以好生带差生”的模式,将数字技术发达的学校与两到三所基础较差的学校进行结合,共同探索和发展有效利用数字技术的教学理念和策略。通过线上教师互助,不仅省去了跨校流动的时间和交通成本,节省教师培训的物资投入,提高教师培训的地域灵活性,还能帮助教师将在培训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顺利转移到课堂的教学行为中,在强调教师自我反思的同时,集思广益,形成学习和研究的共同体,分享经验、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成长。

(四)实施能力评估工具,引导教师专业学习

能力评估对教师专业学习和发展具有诊断、反馈、激励和导向功能,如同“指挥棒”一样指导教师顺利而高效地完成数字素养的成长。欧盟非常重视中小学教师的数字化能力评估,开发了教育者数字素养的“技术增强的教学自评工具”。西班牙推出“教师数字素养档案包”,中小学教师可将与数字素养相关的重要成就和辅助性材料上传至档案包中,会有专家进行数字素养的水平认证。最近几年,英国也在努力探寻更加优化的评价体系,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设置“初任教师入职档案”和“教师入职与发展档案”,鼓励中小学教师进行反思和协同参与,注重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与个人需求的平衡。[9]奥地利开发了教师数字素养诊断(digi.checkP)评估工具,教师需要回答两部分问题,一部分是自我评估,另一部分是根据《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编写的相关问题,就能大致诊断出中小学教师的素养高低。[14]能力评估工具不仅仅能够让中小学教师更为关注自己的发展需求,发现尚待完善领域,避免走弯路,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和专业自觉,更重要的是,教师完成评估之后也能“依葫芦画瓢”对学生数字化能力进行评估,从而诊断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中小学生的数字素养。

(五)纳入职前培养计划,深化教师专业学习

职前教师培养可以大致分为师范生培养和入职前教师培养,教师处于角色转换前的阶段,教学压力相对较小,在这个时期将数字素养培训纳入培训计划有利于减少教师工作后的抵触程度和畏难情绪,为教师正式上岗做好充分准备。在奥地利,自2017年以来,所有的准教师都必须参与数字技能的标准化培训,不仅需要接受数字技能的监测还要参加6个学分的数字素养课程。爱尔兰将信息与通信技术列为教师必学科目,入职前也会为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升提供系统化的校本课程。西班牙教育部对职前教师的数字素养做出了明确要求:(1)熟悉数字教材、数字工具、教学策略等;(2)能够辩证分析和使用数字教材、数字工具、学习资源,依据教学目的做出恰当选择;(3)能够准确高效地使用数字工具和数字资源。英国一些大学的教育学院将教师的数字素养作为培养师范生的任务之一,学院提供配套数字化教学设施,开设数字素养相关课程,要求导师上课需结合数字化工具,让师范生们在实际环境中体验数字技术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全方位深入理解数字化教学。另外,英国高校还进行了校园多部门联合培养,图书馆为师范生们提供浩如烟海的数字资源,信息技术部门负责提供信息技术培训和服务,支持师范生们的数字化学习和生活。职前培训数字素养能大大提高教师个人竞争力,提高学校育人效率。

(六)强调数字伦理和安全,强化教师专业学习

不可否认,数字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能通过科技手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条件下的消极后果——引发数字伦理道德问题,在通过数字技术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反馈等行为时,存在数据丢失、泄露等风险的可能。[15]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将数字伦理和数字安全意识的培养也纳入了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指标。欧盟于2020年颁布的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年)》中指出,需要将数字技术所涉及的道德准则纳入教育者教学过程的基本遵循中。美国通过了外国情报监视法和电子通信隐私法两项法律提案,作为公民的教师也理应处于法律的约束范围。爱尔兰设立专业数字安全培训会,鼓励教师参与,以期能够帮助他们增强数字安全意识,构建数字伦理道德标准;与此同时,爱尔兰教育与技能部认为,应当将安全与发展列为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求每所学校都要配备在线过滤器和数字安全监测系统,以保障中小学师生数字安全。挪威和西班牙两国都将“伦理”列为教师数字胜任力范畴,其中,强调教师要敢于直面和解决网络暴力问题,如数字欺凌等,为自己和学生发展数字身份并建立对数字伦理的反思和实践的共同文化。[16]强调发展教师数字伦理和数字安全意识,不仅直接为中小学教师成为合格的数字公民指明了方向,也从源头处帮助学生从数字原住民转变为合格的数字公民。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