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同志《论教育》出版发行(等4篇)
习近平同志《论教育》出版发行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教育》,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这部专题文集,收入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的重要文稿47篇,其中部分文稿是首次公开发表。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习近平同志围绕教育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化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对于新时代新征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来源:《人民日报》)
国家多举措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
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强国建设,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实施师范生公费教育,让师范类专业“更吃香”。2007年起,国家依托6所部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学生免缴学费、住宿费,享受生活费补助,毕业后履约任教“有编有岗”。2018年,免费教育改称为公费教育,履约服务期由10年调整为6年。17年来,通过公费师范生政策共招收16.7万名优秀学生。在国家师范生公费教育引领带动下,全国28个省份也实施了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优秀青年学子从教。2024年,教育部出台“本研衔接”政策,将公费师范生的培养层次由本科提升至研究生。
二是实施教师定向培养,让欠发达地区教师“更优秀”。2021年,国家启动“优师计划”,依托部属师范大学与高水平地方师范院校,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每年定向培养1万名左右本科层次师范生,从源头上提升欠发达地区教师水平量。项目实施4年来,已累计招生4.5万人,全面提升了欠发达地区教师的整体素质。另外,还有许多高校也设立了专门培养计划,为欠发达地区培养优秀教师。
三是实施“国优计划”,拓展优秀教师培养“新渠道”。2023年,教育部启动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国优计划”),重点支持“双一流”高校等高水平大学,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高素质教师。首批试点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0所高校,吸引6300人报考,录取1636人。2024年,教育部进一步扩大实施“国优计划”,新增13所高校,包括2所香港高校。(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投入使用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已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使用,三年内覆盖所有年级。
2022年3月,教育部启动了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修订工作。三科统编教材编委会和修订组成员共200余人,包括来自高校、研究机构、教研部门、中小学校的思政专家、学科专家、课程专家、教研员和教师等。
教育部教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教材修订加强整体设计,系统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要求,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内容,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相关重大主题的学习,选材更加丰富,编排更加科学,育人导向更加鲜明。(来源:新华网)
云南2024年高考共录取考生35.65万人
8月26日,历时50余天的云南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集中录取工作顺利结束,全省共录取考生35.65万人。
为全力保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公平公正,云南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录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省录取工作;严守政策规定,严格执行教育部“六不准”“八项基本要求”“十严禁”“30个不得”等要求;规范录取管理,严格落实招生计划管理规定,确保精准投档,严格执行“初检、复核”的录取检查制度,全力保障考生权益;强化监督检查,组织开展招生录取专项检查和交叉检查,举办录取开放日活动,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考考生、家长代表、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监督;加强信息公开,录取期间共发布录取日报31期、向考生发送提醒短信182.5万条,及时更新考生录取状态,确保考生尽早掌握录取结果;做好考生服务,公布咨询服务和违规举报电话,设置省级现场咨询服务点,线上线下同步做好考生、家长来电来访接待工作。(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