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近”到“走进”:基于项目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活动策略探究

作者: 陆佩芳

从“走近”到“走进”:基于项目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活动策略探究0

摘 要:本文聚焦于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学习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的应用,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为具体案例展开探究。首先阐述了项目化学习与整本书阅读结合的重要意义,即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综合素养、成就终身学习。接着详细介绍了以《西游记》为例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包括设计多样化项目任务,如试做小教师,带着目标阅读;制作阅读单,强化梯度阅读;组织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促进学生协作交流。通过教学实践反馈及相关评估发现,基于项目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活动显著提高了学生对《西游记》的理解深度、阅读积极性以及团队协作等能力,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任务驱动教学法 项目化学习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1.00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项目化学习的指向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关系,并对知识和能力进行再次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新知识和新的能力,成就终身学习。

“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任务群,强调一个“整”字,需要学生在一个较高的文化场域中将纷繁复杂的任务主线整理出来,通过剖析、加工、组合、归类等学习活动,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获得源于真实而超越现实的生命感悟。因此,找到这个支点,将项目化学习和整本书阅读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锚定素养目标,创设阅读情境

在设计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时,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教师通过自我阅读,要深入挖掘目标书籍的价值导向、文本艺术特色、人物个性、对学生的成长启示等内涵,并将概念性的目标落实为教学导向,综合整本书的故事内容、主题特点,再向学生明确实施以积累知识、提升能力、提炼方法、精神成长为导向的教学过程。

感受艺术的最好形式就是身临其境,在整本书阅读中,我们通过创设情境、代入情境、模拟情境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活动任务、带着目标去阅读。在充分阅读整本书的基础上,梳理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结构,为后续任务驱动做好准备。

我们在设计《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时,提前让学生在阅读前了解活动任务:试做一个小教师,讲解孙悟空的变化。学生带着问题,去书中寻找孙悟空成长的时间节点,事迹节点,心路历程,思考最初的“悟空”和最后的“悟空”的区别。我们这样设计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能以“孙悟空的变化”为抓手,梳理《西游记》的情节架构,聚焦主人公,感受故事内容,以此为活动做好准备。

二、聚焦本质问题,链接驱动性任务

“双新”背景下的教学变革将更加注重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性学习,落实因材施教。在出示驱动性任务之前,我们需要以学习目标为基础导向,通过阅读、整合,聚焦核心知识,并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驱动性问题,即:我要解决什么问题。

关于孙悟空变化的过程探索,我们制定了“制作孙悟空成长档案”的驱动性任务,运用精读与跳读结合的方式,完成重要章节的阅读。

(一)制作阅读单,强化梯度阅读

整本书阅读不同于单篇阅读,体量大、情节复杂、人物纷杂,第一遍读书是为了让学生大体了解故事,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有持续性,促进有效阅读,我们需要对阅读任务做一个时间规划。在初读整本书以后,我们设置了第二遍阅读的规划表和任务单。以时间为维度,记录每天阅读的主要内容和完成情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阅读书籍自主选择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项目。

虽然《西游记》篇幅较长,但是很多同学已经初读过一遍,因此选择重要章节用一周时间重读。

附:《西游记》阅读规划:

《西游记》阅读日记:

《西游记》___月__日阅读日记

班级____姓名____

(二)遵循生活逻辑,拆解项目任务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一般遵循的是学科逻辑,根据认知发展的规律与文本解读的深入设计教学活动。项目化学习中,不管是项目也好,任务也罢,核心是做事。我们在设计任何一个项目活动时,都要考虑团队合作,产品制作程序,基本信息,呈现方式等因素。因此,我们在遵循基本学科逻辑的同时,也要注重遵循生活逻辑。每个学生的阅读体验都不同,如何根据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因材施教,进行创意表达,是非常考验教师智慧的事。通过将一个整体的大项目任务拆解成几个逻辑关联的小项目任务,在逐步分解的过程中落实注重体验和能力培养,形成具体项目内容,最后制作出作品成果。

在《西游记》的项目化学习中,在“制作孙悟空成长档案”的任务驱动下,我们通过头脑风暴,讨论了如何制作孙悟空成长档案的问题。包括孙悟空的身世信息、性格评价、天神寄语等内容收集,撰写介绍孙悟空的人物介绍短文,以“孙悟空大事记”为问题支点,分析每次流泪的心理变化,总结归纳,形成项目内容流程。具体如下:

项目内容:

1.阅读吴承恩的《西游记》,根据回目内容整理本书篇章架构,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见图1)。

2.根据重要章节写作悟空的人物介绍短文,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悟空的成长档案册。

“走”与“留”中见成长

精读第十四回、第五十七回、第九十八回,在这三个情节中,孙悟空面临着“走”还是“留”的抉择,请在成长档案册中加入这三件大事,说说孙悟空的抉择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性格变化,填写下面两份表。

3.选取悟空人生中最关键的场景来绘制成长档案册的封面,之后开展自评、互评,选出最佳封面。根据最佳封面展开海报绘制活动,作为悟空成长档案手册的封面。

三、创设共读氛围,形成全程性评价

在项目化学习引领下,在学习者的共同陪伴和帮助下,通过“阅读共同体”的学习形式,学生体会到了不同的阅读体验,通过情感互动,共事交流,学生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在共读氛围中,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成长变化,由“不读书”到“爱读书”,由“不会读”到“梯度阅读”。在和谐的阅读环境中,帮助学生高质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提出: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注意考察整本书阅读的全过程”。我们在整个过程中树立了“教—学—评”一体化整本书阅读教学意识,设计好整本书阅读过程性评价工具,为教学反思,整体调控,优化设计提供了反馈信息,也为基于项目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活动策略探究提供了评价借鉴。附:基于项目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评价标准。

“悟空成长档案手册”评价单:

参考文献:

[1] 王婧《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项目化学习”的研究——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为例》,《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3年第7期。

[2] 陈述敏《基于“场境育人”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青海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论文。

[3] 韩婷丽《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太原师范学院2024年硕士论文。

[4] 庞燕《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梯度性设计与研究》,《考试周刊》2023年第18期。

[5] 王啸《常沾书卷气,芳华自满溢——如何提升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效性》,《安徽教育科研》2024年第29期。

[6] 陶莹《浅析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与评价》,《试题与研究》2024年第28期。

[7] 李成栋《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4年第9期。

[8] 曹垠《项目化学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语文世界》2024年第33期。

[9] 吕新辉《“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的概括力培养——〈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新思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4年第18期。

[10] 郑思恒《“整本书阅读”驱动下初中语文名著教学创造路径略谈——以〈西游记〉为例》,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学术座谈会论文集(三)》2024年。

[11] 宗婷婷《初高中贯通视野下整本书阶梯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年第15期。

[12] 马玉民《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实施途径分析》,《学周刊》202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