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谈另类“新质生产力”
作者: 吴金凤摘 要:合作作业突破了传统,是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既能够促进学生自身成长,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小组合作作业的实施、推进,也必然会给原有作业形式带来改变,会给学业质量评价注入新的活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组合作作业 作业特点 作业设计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1.039
在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认知中,作业是这样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可以逐步提升学业成绩。但“在现实教育场域之中,我们过分强调作业的认知价值”,会“忽视了作业所蕴含的生活、体验、交往等方面的价值”,而合作作业是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的,既能够促进学生自身学习,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大家一定会关心高质量的合作作业设计与实施怎样开展,本文将从“小组合作作业产生的必要性”“小组合作作业的主要特点”“科学设计小组合作作业”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小组合作作业方兴未艾
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广阔背景热切呼唤小组合作作业。为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初中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这是从宏观角度要求初中语文教师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另外,新《课标》在“学业质量”的第四学段(7—9年级)中阐述:“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合作,能综合运用绘画、表演、创作等多种活动样式开展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这是从可操作检查的角度提出除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也要创设与生活关联的、任务导向明确的真实情境进行学业质量检查,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学业质量。
设计小组合作作业,可以培养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智慧,寓教于乐,乐中求学,也能展示才华,发展个性,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不过,曾经有两份问卷调查,一份是“我从小组合作作业里学到了什么”,另一份是“小组合作之忧伤”。前者选择“学到独立完成作业”占45%左右,选择“学到有用的知识”占6%左右,选择“学到与人合作”占4%左右,而选择“不喜欢与人合作”也占45%左右。后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小组合作作业是一项令大多数学生厌烦的鸡肋式合作。忙的人从头忙到尾,闲的人从开始闲到结束。为了完成小组合作作业,个别人费尽心思,可有些人仿佛置身事外。
小组合作作业的目的是集思广益,团结协作,进行智慧的交流,来完成学习任务,以达到1+1>2的高效能。但是,小组合作作业往往受到质疑与不满,不仅没有达到高效能,还会出现一群人不如个别人做得好的情况。所以,设计高质量的小组合作作业,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也是优化学业质量检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日出江花红胜火”:小组合作作业的主要特点
(一)对小组合作作业的正确认识
合作作业需通过与他人合作完成作业,可以是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完成作业,也可以呈现为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交流来提高学习效率,进而促使学生在学业上取得进步的一种作业形式。小组合作作业以小组为团队(单位),小组成员通过合作、交流、检查来共同完成作业。
(二)小组合作作业的作用
小组合作作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可以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进展程度。教师借此也能够有比较明确的方向,及时调整教学节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受益者。
(三)小组合作作业的主要特点
高质量的小组合作作业设计具有以下特点:以评促教(学),及时调整;交流分享,训练思维;取长补短,增强合作。
1.以评促教(学),及时调整
有效的小组合作作业应把课堂内容和课后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布置小组合作作业,在课后学习时间内及时跟进进作业指导与帮助,也可以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思考;同时,每个学生的思考也应得到教师及时的评价与反馈。小组合作作业最终要体现课堂学习效果的诊断价值,让小组合作作业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沟通、反馈的桥梁。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作业的及时反馈与评价,教师可予以正确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能根据学生在小组合作作业中完成的具体情况,来适当调整教学节奏。
2.交流分享,训练思维
初中生在小学的学习基础上已初步养成先独立思考,再口头或书面完成作业的习惯。但总体上独立思维能力尚不够全面,考虑问题的角度常常比较单一,个体完成作业的质量自然也是参差不齐的。如果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呈现自己的答案。每个学生也可以看到或听到其他同学是怎样看待相同问题的,毫无疑问,这样的合作作业更能提高孩子的思维品质。
3.取长补短,增强合作
初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对学习投入的程度存在个体差异,有一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存在思考问题深度不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答案正确率偏低等不足。而小组合作作业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空间,学生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各抒己见的同时,也能取长补短。小组合作作业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容易形成集体的智慧;同时,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对小组合作作业的心理预期,排在首位的可能是作业难度降低。这样的预期有助于充分提高小组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团队智慧的火花更加绚丽多姿。另外,在小组成员合作中,孩子自由的天性得以释放,会自发地相互检查,督促纠正。如果有效利用这个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被充分调动,对持续提升学业水平和能力会有很大帮助。
(四)适合开展小组合作作业的作业类型
根据小组合作作业的特点,我们可以在课堂作业、分层作业、阶段作业、周期作业(含实践作业)中开展生生合作,也可以根据作业的类型来选择使用合作作业。适合开展小组合作作业的常见类型有实践类、表达类和调查类这三类。实践类可以开展实验与探究、设计与表演等任务的合作作业;表达类可以组织辩论赛、撰写论文评比、演讲比赛等任务的合作作业;调查类可以设计写调查报告、收集资料等合作作业。
三、“静水流深,沧笙踏歌”:智慧设计小组合作作业
首先,应该建立合作型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作业是以团队(小组)形式完成各种任务,因此,小组合作作业的布置之初应科学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小组的人数不宜多,每组4—6人即可,组员个体兴趣爱好不同、认知水平不同、表达能力不同、动手能力不同。具有诸多“不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互相依赖的关系。这样的组员搭配起来,可以让每个组员都有参与活动、口头或书面表达的机会,能提高小组合作交流和作业完成的效率;也有利于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其次,学习小组需要设置组长,在选择组长时,建议教师选择组织能力强、沟通能力好的学生,不需要成绩最好的学生,也可以让组员自主推选产生。另外,每个小组男生和女生的比例也要安排合理,组与组之间不能有明显差别。基于以上三个要求,学习小组的组建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特长、学习风格、学习基础等方面,可以让学生自由随机组合,也可以让教师有目的地选择来组合。
第二,深入理解小组合作作业设计的核心要素。
在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得以全面推广的背景下产生了小组合作作业。美国教育学者约翰逊兄弟曾经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有五个核心要素:积极且不可或缺的相互依赖性、面对面或借助网络平台的交互性、组员个体和小组的不同责任、小组合作的技巧、小组内部的监督自评或互评。小组合作作业也包含以上要素。其中,第一要素为主要核心要素。相互依赖性影响小组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成员之间的需求,也会影响小组在运行中的潜在的心理变化和对环境的适应。小组成员相互依赖性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知识、技能和资源在小组个体之间的分布,包含小组成员完成作业的方式。而小组内部作业分配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和自主性。鉴于此,通过改变小组作业设计中的相互依赖性可以干预这个小组产出的合作作业及其质量。
第三,小组合作作业设计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并列式结构的小组合作作业设计
并列结构的小组合作作业设计在任务分配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相同的任务可以交给团队中的任何一个组员执行,而且组内个体成员之间都知道其他组员的作业怎么完成。组员之间无论在个体进程或者个体目标达成上,相互制约不多。因此,将这一类小组合作作业结构称为并列式。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并列式结构的小组合作作业,个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虽然低,但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并非等同于独立的个体作业,而该小组合作作业成果呈现也并非是各个组员学习产出的简单罗列拼凑。各个成员的作业成果一定要汇总在一起,并相互检查,甚至有些方面要做出适当协调,才能最终获得小组合作作业成果。
案例1:初中语文课外调查作业(调查类小组合作作业)
作业主题:《身边的文化遗产》
教学单元: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作业目标: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选市级优秀文化遗产项目。
小组分工:每小组六人,其中三人负责实地调查,两人负责采访居民,一人负责各种资料搜集整理。
调查任务:通过实地考察,居民采访,搜集资料三种方式,周末实地考察一下打算申报评选的项目;考察中需要采访该文化遗产附近居民,知晓该建筑的独特的历史和人文价值、网红景观、历史掌故(传说);搜集资料可以网络搜索,也可以通过查阅书籍等渠道获得。
实施流程:寻找文化遗产——居民采访——汇总材料——调查报告
(二)渐进式结构的小组合作作业设计
渐进式结构的小组合作作业需要按照合作作业流程分解到各小组个体成员,前一个体成员作业完成的进程影响着后一成员的作业进程,也势必影响着后一个成员作业成果的实现时间、呈现方式和质量高低。因此,将这一类小组合作作业结构叫渐进式。值得关注的是:对于这样的小组合作作业,教师或组长对各组作业的相关计划与决策的掌控程度比较高。另外,这一类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也不是成员个体作业的简单堆叠,它必须是在作业进程的每一阶段中,递进式地有效整合成员个体的作业,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很高。
案例2:“校园采风”循环(表达类小组合作作业)
写作活动:七年级学生某班级按照一定要求组成若干固定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共用一本作文本,组员按照顺序轮流写作,从而每周完成一篇作文。
实施方案:
1.分组:每小组五人,由组员推选组长,制定小组口号,组长和组员共同制定小组阶段写作目标并注重以激励式方式开展活动;组长给组员编成1—5号。
2.实施:以一学期为单位,第一周先由教师引领示范(参与实施)——由组员1号在作文本上完成“校园风采”撰写,2号组员批改作文;第二周由2号组员完成作文,3号组员批改。以此类推。
3.评价:不定期在班级举行优秀“校园风采”评比活动,可以产生最佳批阅“小教师”、最美“校园风采”,并给优胜者颁发奖状,学期结束前汇总,再次给优胜小组颁奖。
(三)兼顾式结构的小组合作作业设计
在这种小组合作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目标制约性和相互依赖性都很高,也就是说,成员个体目标完成情况也许会妨碍其他个体的作业完成,这就需要小组个体成员之间相互协调和兼顾;在这种作业结构下,组员个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也非常高,兼顾和协同性最强,因此,这一类合作作业结构称之为兼顾式。这种小组合作作业结构要注意以下两点:小组个体在作业进度上相互制约,小组最终的合作成果应该整合组员个体作业成果;教师或组长应及时了解合作作业相关的计划和决策。
案例3:诗歌朗诵(实践类小组合作作业)
作业主题:反复朗诵诗歌,了解诗人情感,获得更多理解和更深切的感受
所需资料:《艾青诗选》《林徽因诗文集》《余光中诗选》
活动分工:每组四名成员。一位学生查找诗集,为组员精心挑选诗歌;一位学生标出停连、重音、节奏,标注出语速、语调、语气;一位学生实施朗诵;一位学生评价交流。(分工和资源均体现依赖性)
活动流程:选择一节阅读课,课堂上按照以上活动分工方案实施。
对于小组合作作业的具体实施,有如下建议:
1.小组合作作业的布置和准备阶段需要制定小组任务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这个阶段主要是在分工和策略上,安排计划和准备好各项前期工作,才能有效完成小组合作作业。
2.小组合作作业的布置、完成阶段包括合作解决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协调成员之间的作业以及产生的矛盾,相互提出要求、意见或建议。
3.教师密切关注小组合作作业完成的进度和质量监控。如果说新质生产力是在原有生产力基础上,通过技术、管理、制度创新等手段,实现生产力的质的飞跃的新型生产力,那么,小组合作作业的智慧实施,推进,也必然会给原有作业形式带来生机,“且将新火试新茶”,也会给学业质量评价注入新的活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