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医药文化育人元素资源库建设路径探究

作者: 陈戈 周云洁 常征 王赞

[摘           要]  基于“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框架下,深入探讨中医药文化育人元素资源库的建设路径。通过分析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育人价值,结合当前教育需求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构建全面、系统、高效的中医药育人资源库的策略和方法,旨在进一步传承与弘扬中医药文化,服务高校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高尚医德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关    键   词]  第二个结合;中医药文化;资源库;文化育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5)03-0025-04

“‘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入阐明了“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和马克思主义“魂脉”相互贯通与融合,丰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1]。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活态样本,其蕴含的哲学理念、学术思想、道德观念等,不仅为“第二个结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为新时代育人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因此,建设中医药文化育人元素资源库,对于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促进中医药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医药文化育人的价值意蕴

(一)中医药文化的价值内涵

1.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来看,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丰富和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通过与现代科技、理念和方法的结合,可以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2]。

2.从健康观念与实践的层面分析,中医药文化强调“治未病”、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其理念和方法与现代健康观念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第二个结合”的视域下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全面、系统和个性化的健康服务,促进健康观念的转变和健康行为的养成,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3.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医药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能够推动中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中医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附加值,促进中医药与旅游、养老、养生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3]。

4.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视角出发,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4]。在“第二个结合”的引领下,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弘扬,有助于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国际间的医学交流与合作,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二)“第二个结合”与中医药文化相融合的重要意义

1.理论创新与文化自信。“第二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也是文化自信的新高度。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理念和诊疗方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通过“第二个结合”,中医药文化得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2.实践指导与科学验证。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药文化通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和治疗方法。这些经验和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得以更加科学地验证和应用,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中医药文化通过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人本思想与人文关怀。中医药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在“第二个结合”的框架下,中医药文化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关注个体生命和人类命运,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健康和发展。这种人文关怀不仅体现在医疗实践中,也体现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

4.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第二个结合”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在传承方面,中医药文化通过深入挖掘和整理传统医学典籍和诊疗经验,保持其独特性和连续性;在创新方面,中医药文化积极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和医学理念,推动其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这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为中医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5]。

(三)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在资源库建设进展方面,国内中医药文化育人元素资源库建设逐渐受到高校和研究机构重视。在育人元素挖掘方面,中医药文化中的“仁、和、精、诚”等价值观念、道德伦理以及“医者仁术”“悬壶济世”等医学精神的内容已开始在高等教育中融合与应用,被视为重要的育人元素。一些高校和医院开始尝试将中医药文化育人元素融入医学教育进行实践应用。然而,在建设方面也存在资源分散、标准不统一、共享程度不高等问题和不足,还需要继续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的育人元素,加强跨学科合作,优化实践应用,以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文化在育人方面的作用,探索中医药文化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作用价值。

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在中医药文化育人元素资源库建设方面的直接研究相对较少,侧重于中医药在国际教育、临床实践和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应用,通过其对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中医药国际化传播的重视和投入,为资源库建设和育人元素挖掘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医药文化育人元素深度剖析

(一)中医药文化育人元素的内涵

1.基本理念育人元素。中医药的基本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哲学,如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学说、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调和致中等。这些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疾病是人体内外环境失衡的表现,治疗应以调整机体平衡、恢复自然状态为目标。通过传授这些理念,培养学生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深刻理解,引导他们树立整体观和动态平衡观,培养人文关怀和道德责任感,培养高尚人格和社会责任感。

2.知识体系育人元素。中医药的知识体系包括基础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方法、药物学、方剂学、预防康复保健等多个方面。其中包含大量的古典医籍、历代医家的经验总结以及现代科研成果。通过系统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掌握中医药的理论框架和临床技能,学会如何运用传统智慧解决现代健康问题,同时激发创新思维,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展现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力和实践价值。

3.历史传承育人元素。中医药的历史传承是其文化特性的重要体现。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古代医书到孙思邈、李时珍等名医的学术贡献,再到现代中医药的创新发展,这一历程展现了中医药文化的连续性和生命力。通过学习历代名医、医著和医学流派的故事和贡献,以及研读经典著作中的精髓要义,学生不仅能增长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受到精神熏陶和人格感召,激励他们成为中医药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

4.临床实践育人元素。中医药的临床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环节。通过参与临床实习、师承学习、病例讨论等方式,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学会观察、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具体方法。同时中医药文化强调医德医风的重要性,认为医生应该具备高尚的医德和严谨的医风。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通过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服务意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现中医药文化实用价值和人文关怀。

(二)挖掘和整理中医药文化育人元素的意义

1.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第二个结合”视域下的中医药文化育人实践,有助于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教育传承的方式,中医药文化得以在年轻一代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同时,通过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中医药文化得以不断创新和完善,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6]。

2.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第二个结合”视域下的中医药文化育人实践,有助于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良好医德医风的中医药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还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将成为中医药事业的中坚力量,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7]。“第二个结合”视域下的中医药文化育人实践,有助于增强国民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这将为我国的文化输出和国际交流提供有力支持。

三、“第二个结合”视域下建设中医药文化育人元素资源库的必要性和目标方向

(一)建设中医药文化育人元素资源库的必要性

1.文化传承的紧迫性。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医学智慧。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医药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遗忘甚至失传的风险。因此,建设中医药文化育人元素资源库是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迫切需求。

2.教育资源的整合性。当前,中医药教育领域存在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导致教育效率低下。建设统一的中医药文化育人元素资源库,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中医药教育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3.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中医药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医学知识,还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建设中医药文化育人元素资源库,可以为中医药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学习素材,帮助他们全面理解中医药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和医学理念,从而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人文情怀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4.科研创新的支撑性。中医药科研创新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数据支持。建设中医药文化育人元素资源库,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实验数据,促进中医药科研的深入发展和创新突破。

(二)建设中医药育人元素资源库的目标方向

1.宏观层面聚焦于增强文化自信,服务国家健康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通过建设中医药育人元素资源库,全面系统地整理和保存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包括经典文献、名医医案、传统疗法、中药知识等,确保中医药文化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促进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提高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综合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8]。

2.中观层面聚焦于完善中医药教育体系,促进中医药科研创新。构建覆盖中医药全学科、全层次、全方位的育人元素资源库,为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等提供丰富的教学和科研资源,推动中医药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创新,深入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和价值,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为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3.微观层面聚焦于提升中医药人才专业素养,满足学生、教师和临床医生等个体需求。通过资源库的建设,针对中医药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和专业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服务,帮助他们全面掌握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提升中医药临床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患者对中医药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四、“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医药文化育人元素资源库建设实施路径

(一)加强资源整合与管理,强化理论指导与文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