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经济驱动下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优化策略
作者: 逯宇[摘 要]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行业的变化日新月异,推动了对电子商务教育体系的重新审视与优化。应用型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其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亟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新需求。首先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并梳理了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的现状。其次,通过对比国内外电子商务教育现状,揭示了目前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力量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最后,基于数字经济驱动的背景,提出了针对性优化策略,强调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的实用性和前瞻性,为培养符合数字经济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 键 词] 数字经济;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应用型高校;实践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5)06-0145-04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尤其是在中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商业模式的转型,还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企业的运营模式及市场的竞争格局。电子商务行业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要求相关人才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和前沿知识,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优化电子商务教育,特别是应用型高校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成为学术界和教育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应用型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使命,电子商务专业作为其优势学科之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当前大多数应用型高校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仍然停留于传统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与行业发展的有效衔接,案例陈旧,教学方式相对单一,缺少创新和实践环节,师资力量未能充分适应数字化教学的要求[1]。此外,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亟须全面优化,以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推动电子商务教育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数字经济的驱动不仅仅体现在技术的快速迭代,更体现在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既为电子商务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又对电子商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教育,必须重新审视课程体系的设计,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培养具备数字化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一、数字经济驱动下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的现状
(一)数字经济对电子商务学科的推动作用
数字经济作为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的新型经济形态,正在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加速了传统商业模式的转型,也推动了市场需求、消费模式和技术应用的变革。数字经济的兴起促使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广泛应用。这些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商业机会,也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提出了更高标准。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电子商务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线上购物,而是涵盖供应链管理、智能物流、精准营销、大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这种多维度、跨领域的发展要求电子商务教育在内容设置、课程设计以及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刻改革和创新。传统的电子商务教育多侧重于基础理论和传统模式的教学,但随着数字经济的演进,传统课程体系已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行业需求。因此,电子商务教育需要加快与数字经济融合,优化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备数字化思维、跨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课程的现有结构与设置
在应用型高校中,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通常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尤其是在电商平台运营、网络营销、客户服务等方面。这类课程体系一般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课程和综合课程四个层次。基础课程通常包括市场营销、经济学原理、计算机基础等;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等;实践课程以案例分析、市场调研、企业实习等为主;综合课程包括电子商务战略、数字营销等[2]。
然而,当前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课程内容设置过于传统,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前沿技术探索不足,难以满足新兴技术和创新应用的需求。一些高校的电子商务课程仍以基础操作技能为主,忽视了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技术的教学。其次,课程实践环节不足,受教材等因素限制,部分课程理论性过强,与企业实际需求和市场动态脱节,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现有课程体系中,校企合作较为薄弱,学生缺乏接触实际商业环境的机会,这也使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受到限制。
(三)国内外电子商务教育的对比分析
在全球电子商务教育领域,国内外高校的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上存在显著差异。国外电子商务教育起步较早,尤其在欧美及一些发达国家,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已较为成熟。例如,美国许多高校已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融入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强调跨学科知识融合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此外,国外高校注重企业与教育紧密合作,通过校企联合开发课程、提供实习机会、参与真实项目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行业需求,提升实践能力。相较之下,国内的电子商务教育虽起步较晚,但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国内高校的电子商务教育逐渐取得显著进展。近年来,许多应用型高校在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中开始加入一些数字经济相关内容,如大数据分析、智能营销等。然而,整体而言,国内电子商务教育仍面临课程内容更新滞后、实践环节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与国外高校相比,国内高校在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方面仍显欠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有待加强。
总体来看,国外电子商务教育体系更注重前沿技术引入和跨学科融合,强调与行业的密切结合;国内电子商务教育虽在内容和结构上不断进行调整和创新,但仍面临实践环节不足、技术更新不及时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国内电子商务教育需要加快课程内容更新,增强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对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二、数字经济驱动下电子商务课程体系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一)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
当前,一些应用型高校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主要集中在基础的电商理论、平台操作、网络营销等内容上。然而,这些课程内容往往与行业实际需求脱节,不能及时反映数字经济中的新技术和新趋势。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广泛应用,行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偏向技术驱动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在数据分析、智能营销、精准推送等方面。但部分高校的课程体系仍停留在传统的电商运营、消费者行为等基础领域,忽视了这些新兴技术的教学[3]。更为严重的是,现有的课程设置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以应对数字经济中的复杂问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市场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匹配,导致毕业生进入职场后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标准,制约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教育质量与市场竞争力。
(二)教学方式与技术更新不匹配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但目前部分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方式仍以传统的讲授式、课堂讲解为主。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电子商务领域涉及的工具和平台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有效应对技术更新带来的挑战。教学内容的迅速变化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前瞻性。然而,一些高校教师依然依赖传统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和PPT等,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和互动平台进行知识传递和学生能力培养。另外,部分高校虽尝试采用“互联网+”、慕课等在线学习模式,但由于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以及教师技术应用能力有限,教学效果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由于教学方法与现代技术应用脱节,学生无法通过课堂教学充分理解和掌握最新电商技术和行业动态,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三)师资队伍与数字化教育能力不足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高校培养具备数字化思维和跨学科能力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然而,大部分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教育能力远远无法满足当前教育需求。尽管一些高校已开始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课程,但缺乏既精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由于电子商务领域技术更新极快,传统的师资队伍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往往滞后于行业发展,对新兴技术缺乏深入了解和教学经验。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教师对教学方法创新持保守态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有效的互动、合作与创新教育手段。此外,现有师资培训体系无法跟上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变化,导致教师无法适应数字化教学环境和需求,限制了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效果。师资力量的薄弱直接影响课程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制约了电子商务教育的发展[4]。
(四)校企合作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是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然而,部分高校的电子商务教育体系中,校企合作与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虽然一些高校已与电商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但企业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合作水平较低,校企合作更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企业提供的实习机会往往局限于简单的操作性岗位,难以真正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际电商项目、进行创新性工作的机会。其次,企业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度不足,无法为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支持,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真实的商业环境和挑战。最后,由于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往往依赖于短期的实习或项目,难以形成长效教学机制。尽管一些高校在电子商务课程中尝试加入实训、案例分析等实践环节,但这些环节往往与行业实际需求脱节,无法真正反映行业的最新变化和挑战,导致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校企合作的薄弱不仅影响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也使电子商务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三、数字经济驱动下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的优化策略
(一)引入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前沿技术课程
为了弥补当前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的差距,首先应在课程体系中引入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前沿技术课程。这些课程不仅要涵盖电商传统领域的基础知识,还要融入现代数字技术应用,培养学生应对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能力。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课程内容需要及时更新,以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学生不仅要理解技术原理,还要学会在实际商业环境中应用这些技术,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例如,可以开设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人工智能在电商中的应用、区块链技术与电子支付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市场热门前沿技术,掌握音视频剪辑、AI模型等新工具的使用方法。除更新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式需相应调整。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真实案例理解和掌握技术的实际应用。例如,可以通过实际电商平台的数据分析任务,让学生运用大数据工具进行用户行为分析,从而深入了解技术如何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的对接,可以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内容,邀请一线专家参与课程设计与讲授。这既能确保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又能帮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的技术趋势和发展动态。
(二)推动混合式学习与案例教学
混合式学习融合线上与线下两种教学模式,能有效突破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提升学习的灵活性和效率。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利用课堂或视频讲解、线上讨论、虚拟实验等方式,推进学习和互动,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6]。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商业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设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案例教学通过呈现最新的、真实的电商企业案例,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电商行业中的常见挑战与应对策略[7]。例如,教师可以选取成功的电商案例,如天猫、抖音等平台的运营模式和战略调整,极睿科技电商运营全链路AI解决方案等。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学生能够从中汲取经验,形成对电商行业及其发展趋势的全面认识。混合式学习与案例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电商行业的基本理论,还能通过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增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