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2+1”定向人才培养的实施与探索

作者: 龙讯 张波

[摘           要]  主要结合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在铁路“2+1”定向人才培养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以铁路助理值班员岗位为例,从项目实施情况、项目实施意义、项目问题探索等方面着手,分析了铁路“2+1”定向人才培养在校企合作效益提升、师资交流共享、学生能力提高、课程资源开发、实训条件升级、国际化合作等方面的积极成效,也分析了为进一步夯实培养效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着重注意的几点问题,为同类院校在铁路定向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时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铁路“2+1”;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路助理值班员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1-0097-04

为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以及落实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发的《国铁集团关于规范院校毕业生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精神[1],2020年9月,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与西南地区的多个铁道类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了铁路“2+1”定向生培养工作。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作为成都局集团在重庆的定点招生院校,承接了成都局集团助理值班员、货运员、连结员、信号工、通信工、线路工、车辆钳工、客车检车员、货车检车员、电力机车副司机、接触网工、轨道作业车司机等多个岗位的定向人才培养。铁路“2+1”定向培养的成功实施,不仅加深了校企合作深度,也为铁道类专业建设、铁路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遇。结合项目实施经验,对定向培养项目实施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合理改进,有助于更精准地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铁路“2+1”定向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一)培养背景

在2020年之前,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与辖区内多个铁道类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了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工作,其主要思路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为学校实训室建设提供符合企业实际技能需求的建设性意见,为学生提供短期的企业现场认知实习等;在第五学期期末或第六学期初召开专场招聘会,按照企业要求,选拔优秀学生进入企业,等学生毕业进入企业上岗后,再参加由企业自行组织的一系列培训。在此过程中,由于铁路生产企业的特殊性,安全压力与责任重大,在学生未毕业前,铁路企业几乎无法为学生提供长期岗位实习的机会。

自2020年9月开始,新的校企合作铁路“2+1”定向人才培养模式开始实施,即大学前两年主要由学校对学生进行理论基础教育和技能实训,铁路企业在第五学期进校开展专场招聘,选择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组建铁路“2+1”订单班,然后学生进入企业现场认知学习、技能学习,最后返回学校进行集中理论复训,并完成考核及技能鉴定,考核合格的学生通过企业录用。该培养模式可以缩短铁路人才培养周期,减少铁路企业员工入职培训成本支出,也为学校如何更好地培养真正符合铁路需求的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学校概况

为助力交通强国建设以及服务“一带一路”倡议,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陆续开办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信号自动控制、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铁道车辆技术、铁道供电技术、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铁道工程等与铁路相关的专业12个,并于2016年成为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在重庆的定点招生院校。

学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为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输送铁路助理值班员(内勤、外勤)、铁路货运员、铁路连结员等岗位,自铁路“2+1”定向培养项目开展以来,该专业已经为铁路行业输送了600余人。专业目前建成了铁路接发列车实训室、铁路综合调度实训室、铁路线路实训场、铁路信号基础实训室等专业实训条件;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了非正常接发列车、接发列车相关规定、接发列车作业标准、列车运行图、正常调车作业及防溜5门精品课程;参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深化铁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研究》等多个软科学科研项目;持续开展境外留学生培养及境外高等职业院校铁道类师资培训,年均200余人次;与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泰国素叻他尼技术学院两所院校共建重庆省级“中文+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国际化课程标准并成功实施。

二、铁路“2+1”定向人才培养实施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铁路“2+1”定向培养的实施打破了学生无法在铁路企业长期进行现场实习或在无效岗位实习的瓶颈。以铁路助理值班员岗位为例,在定向培养实施之前,学生主要是依靠在铁路企业进行短期的设备认知实习,如在各专业核心课程中,教师联系企业,将学生带到铁路现场对设备进行认知,返校后完成实习报告,时间往往在1~2天;或者在暑运、春运期间,安排学生到站内客运岗位进行实习,重复较多简单机械的实习内容,无法真正达到岗位实习效果。

在定向人才培养实施之后,学校会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时间安排,重新制定定向班教学计划,将组建定向培养班之后的人才培养划分为4个阶段。以助理值班员(内勤)岗位为例,第一阶段:学生在被铁路企业录取之后,会被安排到铁路企业现场在预分配的岗位进行岗位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企业会安排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技能传授和现场知识教授,学校会安排校内实习指导教师、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实习的统一管理。第二阶段:返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复训,在复训阶段,学生会带着在企业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助理值班员岗位复训教学计划分为安全知识、基础理论知识、职业素养三大模块,共计140学时,涉及接发列车作业及相关规定、非正常接发列车、正常调车作业等诸多核心理论基础知识,通过返校复训,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复训后学生参加校企共同组织的“适应性考试”,通过适应性考试的学生返回到铁路企业继续学习。第三阶段:学生返回铁路企业后,在现场根据企业的学习安排、生产安排继续参加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参加由企业组织的“任职资格考试”,通过任职资格考试的学生最终确定为铁路企业录用。第四阶段:参加由企业组织的员工技能鉴定,要求成功入职的学生在半年内完成技能鉴定,和员工待遇直接挂钩。

通过企业实习→适应性考试→任职资格考试→技能鉴定四个阶段的培养,学生在实习和学习过程中带有极强的目的性,能够提前适应铁路企业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和考核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具备极强的安全生产意识,因此,通过定向人才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促进师资交流共享

铁路“2+1”定向人才培养项目实施之后,促进了学校和企业教师之间的双向流动。以助理值班员(内勤)教学计划为例,在企业实习阶段,学校派驻校内实习指导教师或辅导员常驻企业,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建立了沟通渠道,有助于后续校企合作项目开发;在返校复训阶段,企业导师进校承担了车机联控标准、特殊调车作业、军事运输、专运、特运等核心课程的教学,对于不具备丰富现场经验的校内教师,可以向企业导师学习实际生产经验;聘请企业教师作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带头人,学校聘请成都局集团重庆职工培训基地退休教师作为企业专业带头人,能够为专业发展提供思路以及为专业师资储备提供帮助;学校教师入选重庆职工培训基地师资库,企业导师入选学校外聘教师库,促进了师资的双向交流共享。2020—2023年,我校多名教师参与成都局集团重庆职工培训基地课程评价项目,担任校外专家参与课程评价,学校邀请多位企业导师承担校内专业课教学、校内专业讲座、校外学生实习指导等工作。

(三)实现课程共同开发

依托铁路“2+1”定向人才培养项目,学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职工培训基地等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产教融合课程开发、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开发、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库开发等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20年,学校与成都局集团重庆职工培训基地、重庆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等合作建成了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2021年,双方依托学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建成了《高速铁路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建成了《铁路行车组织》《高速铁路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产教融合课程2门,建成了中泰合作课程《铁路系统》1门,建成了省级“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化课程标准1个;2022年,双方依托铁路“2+1”定向人才培养项目,共同开发了《非正常接发列车》《接发列车相关规定》《接发列车作业标准》《列车运行图》《正常调车作业及防溜》5门精品课程,并获得成都局集团认定;2023年,双方依托学校“重庆市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合作建设针对企业职工培训的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库1个、国际开放课程资源库1个,获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际规划教材1本。利用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资源,近年来,专业已经为铁路行业输送了600余人,同时持续开展境外留学生培养及境外高校铁道类师资培训,年均200余人次。

(四)推动实训条件升级

为适应铁路“2+1”定向人才培养项目发展需求,学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先后建成了铁路接发列车实训室、铁路综合调度实训室、铁路线路实训室场、铁路信号基础实训室等多个实训室,能够培养铁路助理值班员(内勤、外勤)岗位的基本作业能力,但专业还欠缺铁路货运及铁路调车等实训设备。2021年,学校承接了成都局集团“调乘一体化工班长”职工培训项目,2022年、2023年成都局集团均在我校该专业招收了调车岗位、值班员岗位、货运岗位学生,但是2023年相较于2022年在我校招收的调车岗位、货运岗位学生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值班员岗位学生比率呈现上升趋势,可以看出,校内实训设备建设是否完善对学生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为满足铁路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高要求,2023年,学校开始启动铁路调乘实训室、铁路3D货运实训室建设,经过大量企业调研,确定建成虚实结合、设备先进、多工种适用、职业环境真实、契合行业标准、特色突出的示范性铁路调乘实训室。该实训室将调车作业过程进行分解,使学生通过调乘作业实训设备熟练掌握调车作业技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助理值班员、调车长、连结员、司机、助理司机等岗位的联动作业演练,熟练掌握作业标准、联控用语以及各种调车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等。因此,铁路“2+1”定向人才培养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以助推学校专业实训条件的升级,以此更好地符合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

(五)提高校企合作效益

铁路企业每年接收的大学生中高职生占比高达80%左右,是企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2]。通过铁路“2+1”定向人才培养项目,能够优化企业人才结构,相较于传统的直接招聘方式,通过现场实习、校内复训、企业考核等多个阶段选拔后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实际人才需求,也更具有精准性。

通过定向人才培养项目,从企业角度来讲,一是可以缩短企业培养人才的周期,传统的培养方式,企业在学生大学时期介入不足,利用定向人才培养项目,学生大学时期即通过了企业实习→适应性考试→任职资格考试→技能鉴定四个阶段,既可以缩短企业培养员工周期,又可以缩短后续员工提升培训周期,为企业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二是通过定向人才培养项目,学生已经深入企业了解到实际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能够为学生后续个人职业发展定位提供目标,也能够提前给学生树立更加牢固的安全生产意识。从学校角度来讲,定向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一是能够持续提升学校在行业和社会的影响力,为学校提档升级提供基础。二是能够不断优化和提升师资力量,引进企业教师参与专业建设,促进校企师资的沟通和交流,提升校内师资技能水平。三是能够促进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校企合作共同孵化标志性成果,如学校获得的两个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均来自产教融合思路下的典型性案例。

(六)助力国际化合作

依托学校牵头成立的西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先后与“一带一路”沿线的近30所院校合作开办了“高速铁路师资培训班”或留学生培养班,并且学校还连续5年获得了重庆市外国留学生市长奖学金丝路项目。自学校与成都局集团实施铁路“2+1”定向人才培养项目以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一直在深入思考如何将铁路助理值班员岗位的定向培养成效更好地应用于国际化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