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价值意蕴、构建思路和实践理路
作者: 韩东[摘 要] 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是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区建设的主要方向,以“一站式”为基础模式,构建党建引导,立德树人目标的学生管理体系,有利于实现学生管理创新,弥补传统教育管理在生活管理、思想管理方面的不足。经过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探索,发现该模式在思想政治引导、立德树人方面展现出良好价值意蕴,证明该模式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 键 词] 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实践理论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1-0125-04
高校社区建设是以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管理为目标,旨在为学生提供分享学习心得、交流社会实践经验的平台。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社区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模式,也是高校育人的关键模块。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颁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建立“一站式”学生社区,继续强化社区对学生管理的作用。根据《意见》,要求“一站式”社区继续加强党建管理、提升服务,从思政和德育角度入手,实现学生的全面管理,从而达到高效人才培养新目标。“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从2021年开始试点推行,目前已经推行两年多。国家全力推行“一站式”服务中心,代表该服务模式具有独特的价值底蕴,对于新时期我国高校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有良好的作用。
一、“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价值意蕴研究
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自此拉开了高校人才培养和管理方式的改革。由此,“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解决了传统学生社区管理目标缺失、内容分散、管理不全面的问题,并且在党建政治引导和德育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底蕴。
(一)“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成为党建引领的主阵地
学校社区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阵地,“阵地”的管理工作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背景下,我国对高校育人任务提出新要求,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的重要任务。而传统高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遇到思政教育引导与教学的矛盾问题,二者矛盾是共用教学资源以及时间资源,导致教学和育人都受到影响,而未能形成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使思政教育的效果不尽理想。而“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专业化、完整且独立的工作平台,社区完全可以将党建引领设为单独的工作任务,时间和资源非常充足,有利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的效果,确保教育发展。目前,“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思政教育价值得以完全体现,尤其是在2021年,中共中央修订了《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其中指出学生党支部一般按照年级班级或者学科专业设置。可以依托重大项目组、科研平台或者学生社区等设置师生党支部,注重在本专科低年级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而实际上,“一站式”学生社区正是开展党建、学生党支部活动的主阵地,社区完全可以发挥自身的管理优势,切实强化学生党建引领,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我党核心思想,帮助学生学习党史,传承我党的优秀精神文化,从而以“一站式”学生社区构建高校党建引领的主阵地。
(二)“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是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平台
从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个人成长来看,大学生社区集中了学生生活、学习、交往、组织、实践等多重功能,兼具集体属性、群体属性和社会属性等。学生的住宿空间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德育生活化、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对加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孵化器和助推器的作用。有研究者认为,大学生社区是“提升大学生社会能力的‘第一社会’,是培育大学生良好习惯的‘第二家庭’,是形塑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第三课堂’”。“一站式”学生社区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弘扬大学精神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构建思路研究
(一)基本思路
根据“一站式”社区的主要任务,要求打造思想引领、日常管理、素质提升和线上线下服务多种功能集一站的社区服务,推动特色工作室、特色服务平台、特色品牌活动等载体进社区,创建融学习成长、生活服务、教育管理、实践于一体的综合发展平台。以“三全育人”为核心,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生社区管理为切入点,结合新疆兵团地域特点、高职院校教育定位,依托现有优势资源,突出风格个性,彰显育人特色,使具有高职教育特性的价值取向内容具体化,通过综合管理模式的建设,充分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作用,推动育人目标的实现,进而形成具有推广意义的案例。
(二)管理制度保障
管理制度是确保“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具有良好执行力的根本,制度建设可以防止社区建成后存在的“不作为”行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制度应包括党建工作制度、社区管理制度、学生活动管理制度等,多元化制度的建立非常关键,需要根据社区服务内容、服务原则完成构建。
第一,“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制度是对社区党建工作进行规范化建设,明确党建工作内容,党建主体、党建工作原则、党建活动与教育工作练习等工作制度,切实做好党建思想引领,将党建与育人联系,更能够凸显党建工作对教学育人的重要作用。
第二,“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管理制度主要是对学生行为进行管理,学生进入社区后由党建完成思想引领,而其行为也需要规范,“知行合一”“德行合一”才是“一站式”服务中心对学生思想引导、德育引导的根本。建立学生管理制度,需要以核心目标为前提,制定社区主要任务、社区开放时间、社区工作安排、社区基本纪律等内容,切实保证社区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能够良好开展各项工作。
第三,“一站式”学生社区活动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学生活动为管理目标。学生社区活动必须具有实践引导意义,高校创办的学生社区投入大量资源,如果社区内开展的活动缺乏实际意义,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建立活动管理制度就是保证“一站式”学生社区活动对学生有思想引导、生活帮助以及学习提升等作用。制度中必须要求活动具有中心思想和原则,活动时间、活动资源筹备、活动范围以及活动对象等重点内容。
(三)管理体系制定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构建后管理体系的制定是执行制度、保障社区管理基本“战斗力”的重要组成。即使是在大学,学生已经具备完全自主能力,也不应对“社区”完全放任不管,尤其是对党建工作而言,单一学生的力量进行党建引导,思想觉悟自然不足。因此,成立管理体系正是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负责,保证管理工作的关键。
根据高校现有的管理组织,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体系组织框架。管理体系以学院党委为总体领导,负责完成我党文化和精神引领。同时,党政办、学生处、思政部门、分院、社区管理委员会协调完成各项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对社区学生管理。另外,班主任或辅导员是与学生生活和学习接触最为紧密的人员,理应作为管理体系的“最前线”,形成对学生的直接管理。
(四)反馈机制建立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运行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在所难免,尤其是在建设的初期,由于经验不足很容易在推行中出现问题。因此,面对此问题,要求在“一站式”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思路中,构建反馈机制。虽然反馈机制的功能单一,但是非常重要,其定期反馈社区党建工作、思政教育以及学生学习的情况,有助于在反馈中寻找不足和问题,不断优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
(五)特色服务模式构建
需要明确定位特色服务模式,确定其在整个综合管理模式中的地位,特色服务应成为整体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选择特色服务领域,包括创业孵化、文化艺术、社会实践、职业规划等多个方面。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反馈,确定特色服务的具体内容,并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具体的特色服务项目。这些项目应具有独特性,能够吸引学生参与;整合学校内外的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以支持特色服务项目的开展。
(六)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需要明确学生在社区综合管理中的自主权,包括学生对自身行为、资源利用、社区活动等方面的自主权利,学生应被鼓励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参与决策和执行。在构建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时,建立学生自治机构,如学生委员会,由学生代表组成,负责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决策,并明确学生自治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其在社区管理中有一定的决策权;学校应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经费、场地、设备等,以保障学生自治机构的正常运作,还需要为学生提供管理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社区事务。学生应参与社区管理的重要决策,包括资源分配、活动策划等方面的决策过程;学生自治机构应定期进行自我评估,评估社区管理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调整。
(七)打造线上服务平台
整合学校各类信息资源,包括学生信息、课程信息、校园活动等,形成统一的信息数据库,并确保各类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信息孤岛。在线服务中心将各类服务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包括学籍管理、住宿管理、课程选课、校园活动报名等,为学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提供自助服务功能,使学生能够在线完成各类事务,减少人工介入。通过线上服务平台收集大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学生需求和行为,为决策提供依据;建立在线反馈渠道,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提出建议,及时改进平台功能和服务。
三、“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实践理路研究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建设思路已经成熟,通过制度、体系以及反馈机制的建立使管理模式更加完善。在构建模式后,其具体的应用需要明确实践目标,融合管理模式的各项资源,确保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具有良好的实践性。从管理体系形成综合管理力量入手,实施党建引领,助力学生参与,保证综合管理达到最佳效果。
(一)践行“一线规则”,形成综合管理制度
将领导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四种力量聚焦到“一站式”学生社区,使学生社区真正成为教育的“第一阵地”。推动学院领导、专业教师、机关干部走进学生社区与学生开展交流。依托学院思政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辅导员工作室,邀请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师、思政课教师等定期进驻,开展课程答疑、心理辅导和生涯指导,动员多方力量参与一线学生工作,形成育人工作合力。具体形成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制度、学生社区日常管理制度、学生社区学生活动管理制度等[1]。制定清晰的管理范围,确保所有社区事务都能得到妥善处理,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学生社区的各项管理细则和标准,包括学生行为准则、社区活动组织规定等。建立专门的学生事务部,负责学生社区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确保该部门具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包括社工、辅导员、安全管理人员等,以保障社区管理的专业性;整合各类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以保障社区综合管理的顺利进行,同时建立信息系统,实现资源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二)实行“多线协力”,综合管理体系的时间应用
1.党建引领——构建“四进”学生社区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