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作者: 孔婷
[摘 要]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有机融合工匠精神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新时期工匠型技术人才。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人才培养;高职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2-0061-04
一、工匠精神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
(一)传统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中华民族有着勤劳、善良、热爱、执着、奉献等优良传统,传统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工匠精神在我国源远流长,从古到今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们,给后人留下了物质和精神财富。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传统工匠精神体现出匠人对技艺的追求以及匠人的职业素养,致力于将对自然的体悟以及哲学的反思渗入技艺之中,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作品的虔诚,并在传承中坚守职业规范和伦理底线,注重人品和道德修养。[1]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工匠——鲁班,其精益求精、追求突破与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至今仍广为流传。
(二)新时期工匠精神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新时期赋予工匠精神新的精神内涵和特征。新时期的工匠精神主要表现在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执着专注的坚守精神、和谐共进的协作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等方面。其中,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是根本,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核心,执着专注的坚守精神是担当,和谐共进的协作精神是基础,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灵魂。
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才兼备的高技能工匠型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科技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还需要大批的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2]社会主义建设的各行各业有大量的高技术技能的专业工匠,他们正秉承“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执着专注、团结奋进、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职业素养和行动表现,成为新时期国家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生产力。
(二)弘扬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3]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的职业技能育人理念。纵观职业教育的发展,工匠精神融合技能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一贯倡导的“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等职业教育思想是相一致的。工匠精神包含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优秀价值观念和精神元素,对促进受教育者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中国职业教育努力彰显中国特色,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是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工匠精神培育对切实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发挥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后备人才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工匠精神培育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授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培养技术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4]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方面。新时期工匠们所体现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执着专注、和谐共进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既是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又是发扬时代精神的价值追求,更是中华民族推进伟大复兴进程的精神动力。职业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要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贯穿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作用。
三、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一)强化意识,把弘扬工匠精神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方面,对工匠精神培育认识不足。一般会从工匠的工字去理解工匠精神人才培育,认为仅是需要培养动手、操作的理工科类相关专业所应关注的问题,与文科经管类专业没有什么关系,在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中,对某些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不够重视。事实上,当今社会的工匠精神培育不应只是聚焦于动手制造等方面的工科人才,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是所有职业人才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服务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不仅是职业规范要求,更是职业人的从业境界和操守。工匠精神培育不仅对理工类专业学生非常重要,对文科经管类专业学生同样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商务英语专业培养跨境电商技术人才,跨境电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既精通外语,又能熟练运用互联网做进出口贸易的“双+”人才。在数据分析时要专注、产品英文说明要精准、宣传文案要追求完美、营销策略要创新、商务谈判要执着和团队合作,“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培育和素质养成十分有必要。因此,要充分认识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新观念,把工匠精神培育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通过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入学教育、专业教育、技能竞赛、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展现工匠精神的价值元素,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科学精神、文化自信、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角度,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职业观、劳动价值观。
(二)创新模式,构建工匠精神培育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应正确把握人才培育的发展方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关注学生多路径成长作为学生发展的基础,构建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工匠精神人才培育体系如图1。结合行业与专业实际,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将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层次挖掘工匠精神内涵和工匠元素,正确处理解放思想和传承发展的关系,把行业、企业、职业的文化要求以及行业工匠们应具备的职业精神和素质融入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专业群建设,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发展能力,培育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养成“善于团结协作、敢于开拓创新”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具备未来大国工匠应有的基本素质。
(三)深化教改,以传承工匠精神指导专业教学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要创新专业教学改革,以传承工匠精神指导专业教学实践活动。优化教学过程,探究以工匠精神培育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教学活动,设置工匠精神培育的相关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理解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具备工匠素质的职业精神培育。针对不同专业职业岗位其职业素养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与研究,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按照课程项目的学习任务,分析工匠精神元素,有机融合学习任务,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做中学,做中教”,德技并修,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作风;改进教学考核和评价,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素质要求列入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中,培养学生执着严谨和追求完美的职业精神;切实把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转化为切实有效的教学实践,为学生在今后职业岗位上成为工匠型人才奠定素质基础。
(四)密切合作,校企协同培养工匠型专业人才
工匠精神是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核心要素,校企合作是促进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要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拓展校企合作形式,提升产教融合契合度,探索尝试合作共建共育,组织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与合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一方面让专业对口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参与研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教学标准,参与专业教学设计和教学工作。聘请能工巧匠、技能名师承担教学工作和分享职场经验,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工匠师傅和行家们的爱岗敬业和创新精神,使学生面对面感受优秀业师们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质,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践,以师带徒,在岗位工作细节中,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品格。学校可派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和做访问工程师,发挥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特长,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员工培育等企业服务工作,进而丰富专业资料和教学内容,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加快双师型队伍成长。
四、工匠精神培育融合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单位。近年来,学校探索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为浙江省经济建设培养工匠型技术技能专业人才服务方面做出了贡献,被授予“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称号。以本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工匠精神培育进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理清思路,分析工匠精神培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契合度
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和综合试验区的建设急需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跨境电商人才是需要具备既精通外语,又能熟练运用互联网做进出口贸易的“双能”人才,本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约90%面向中小外贸企业从事跨境电商相关岗位。跨境电商第三方平台的实际应用能力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的岗位能力提升和就业竞争能力。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工作岗位,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有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根据高职院校相关专业从事跨境电商企业岗位能力分析,可以发现:在外贸跟单作业和运用大数据搜索引擎捕捉有价值的商业信息,进行企业产品归类处理时,需要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和自律自信与法治观念,需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电商平台交易和平台管理实操以及数据分析方面,收集整理应用需要耐心细致、精准专注,要有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在设计产品和英文描述说明方面,为产品匹配要有精准关键词,描述要细、详略得当,标准规范,字词和配图尽量简明扼要、清晰有条理,方便检索,职业素养要求能做到工匠精神中的精益求精;在拓展营销业务优化平台方面,营销文案要追求完美、要关注交易订单量提升技巧,营销策略要敢于创新;在线商务谈判技巧方面,商务谈判要执着和善于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对网络平台数据有效利用,分析潜在市场和利润空间。“爱岗敬业、专注执着、精益求精、团结共进、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高度融入跨境电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二)建设基地,校企携手“共建、共育”工匠型专业人才
根据学校统一决策部署,明确了本校商务英语专业定位,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有效地服务长三角区域和浙江数字化电商经济,为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跨境电商技术技能人才。为充分发挥学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在服务长三角区域和浙江数字化电商经济发展的地域优势和作用,学校与阿里巴巴签署了建立“阿里巴巴—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基地”,积极探索校企业双方“共建、共育”、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管、共享、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跨境电商企业培养输送“懂外贸、精电商、会创新、敢创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做强校内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基地,校企携手“共建、共育”工匠型专业人才。在校内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基地,学校承接真实的企业工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在校内“云商”环境下的创业基地承担企业跨境外贸业务工作任务,在企业和学校混编师资团队指导下茁壮成长,为企业减轻运营成本,实操电商外贸业务创造经济效益,学生了解真实跨境电商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工匠精神培育氛围,通过融合工匠精神培育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培养精益求精的责任意识和创新创业的职业素质,提升专业人才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