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期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作者: 杨四香[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各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新时期高职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探讨的热点之一。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稍显不足,影响了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主要探讨了新时期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旨在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高职数学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新时期;高职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2-0177-04
数学在高职所有科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为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然而,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数学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新时期高职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能有效改善高职数学教学现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职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概述
高职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具备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1]。首先,在课程设计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除了传统的数学理论知识,课程内容应该注重实际问题与数学概念的结合,提供实际案例进行解析,教师可以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中,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问题导向、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最后,在评价体系方面,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评价,如实践报告、口头答辩等。评价过程要注重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二、高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拓展思维与视野
高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拓展学生的思维与视野。由于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通过数学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将具体的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解决[2]。这种抽象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使学生能够从更开阔的角度看待问题,透过具体现象看到普遍规律,发现问题的本质。另外,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注重逻辑推理和证明。学习数学,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理清问题的思路和步骤,进行推导和论证。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使他们具备分析问题、推理和论证的能力,进而拓展思维与视野。
(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往往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开拓数学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敏感度和数学意识的培养,能够更好地从日常生活问题中找到数学的应用场景,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他们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些练习,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创造力是指在解决问题、创造新颖观点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能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和创新的综合素养。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数学应用实例,解决复杂的数学难题、展示数学的美妙之处等,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此外,数学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辨别问题中的错误和矛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质疑、分析和评价数学的方法和结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3]。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自主探究的机会,鼓励他们进行个人或团队项目,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四)推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发现数学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培养学生在数学建模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和科学探索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兴趣。另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科研、创新和工程技术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撑。在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竞争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他们将来在科研、创新和工程技术等领域作出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4]。
三、目前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不够明确
目前,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置不够明确,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缺乏明确的要求和指导,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例如,教学目标的设置不够明确会影响学生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他们很难认识到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从而缺乏主动性去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学目标的设置不够明确也会限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创新思维能力是其核心和灵魂。如果教学目标没有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学习就会局限于死记硬背和应用题的解答,无法真正理解和体验数学的创新性和探索性。这样可能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下降,限制了学生在数学领域的深入发展和探索。
(二)教学素材内容创新性不够突出
现阶段的高职数学教材通常以传统的素材和题型为主,内容相对固定和简单,缺乏创新性的素材内容,教学素材的创新性不足导致学生只需掌握基础的知识和应用技巧,缺乏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教材中缺乏与实际问题相关的案例和应用场景。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应该将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思考和创新。然而,现有的教材内容往往与实际问题联系不紧密,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有效地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有机会进行探索和研究,但是目前的教材很少涉及面向创新性课题的扩展内容,限制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深入探索和自主学习的机会,也限制了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单一且缺乏创造性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单向的,教师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无法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例如,示范是另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在示范中,教师演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照搬教师的方法来解决类似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得他们无法自主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新的、未知的问题。此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是以死记硬背为主,学生需要大量地记忆公式和定理,缺乏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限制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间的思维碰撞,并从中获得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四)课堂教学设计缺乏创意
当前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缺乏创意,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首先,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往往只关注教学内容的传达,忽视了创意性的应用。很多数学知识都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然而教师较多时候只停留在基本概念和公式的传授上,缺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没有进行创新思维的引导,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发散思维训练和创造性思考,也就谈不上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和互动性。例如,一些数学教师在课上只是简单重复知识,缺少新意;一些内容虽然是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但是由于课堂设计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从而造成高职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效果不佳。
(五)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高职数学教学时,理论与实践之间脱节是一些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过于注重理论化,忽略了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学生在教学中获得了丰富的数学理论知识,却较少了解如何将这些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例如,学生可能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数学公式和定理,却不知道如何将它们应用于工程、金融或其他领域的具体问题中,以至于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无从下手。此外,学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机会。在高职数学课程中,许多教材和教学方法都忽视了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使得学生较难将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欠缺,特别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六)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当前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不全面等。首先,教学评价主要采用传统的笔试形式,注重对学生记忆和理解能力的考查,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往往只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而缺乏对学生思考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综合评价,因此,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此外,评价内容偏重课堂知识的掌握,部分忽视了实际应用和实践能力的评价。考试重点常常是纸上虚构的问题,而较少涉及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创新,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注重死记硬背,而缺乏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缺乏自主探索的精神,他们的思维渐渐受限,最终形成思维定式,影响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新时期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时期的高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为一个重要任务[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并将创新意识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首先,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意识到创新是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启发性的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建模、实验设计等真实场景的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创新往往需要多样化的观点和合作精神,而不仅仅是个体的努力,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协作,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从合作中获得创新思维的成果,以此来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