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路自行车的2024

作者: 李陶

中国公路自行车的20240

吕先景
中国公路自行车的20241
埃菲尔铁塔下的唐欣与吕先景
中国公路自行车的20242
巴黎奥运会上的唐欣

32

从1992到2024,时隔32年,再一次有中国车手在奥运会公路自行车男子大组赛完赛。在奥运会公路自行车项目百余年的历史上,32年的岁月或许不算什么,但中国公路自行车运动跨越了几代人的漫长追寻。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车手汤学忠、朱政军和王树森在公路自行车男子大组赛全部完赛。其中,汤学忠第39名,创造了中国车手在奥运会的最佳战绩。

然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公路自行车项目进入职业化时代,比赛路线难度和竞争水平陡然提高,中国车手想取得奥运参赛资格都很不易,完赛的目标更是遥不可及。从1996年到2020年的七届奥运会上,中国队入围公路自行车大组赛的车手屈指可数,其中男子组在北京奥运会和东京奥运会两次获得参赛资格,都未能完赛。在竞争程度较低的女子组,中国车手的参赛和完赛次数稍多一些,但是在北京奥运会高敏获得女子大组赛第16名之后,也已经连续三届奥运会无人完赛。

到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为了顺应“奥运瘦身”的时代潮流,公路自行车大组赛的参赛名额和参与协会数量都比往届比赛进一步压缩,中国队实现奥运梦想难度更大了。尽管如此,中国车手还是向着奥运会的赛道发起又一次勇敢的冲锋。

2022年,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创办了华兴洲际车队,选拔国内最具潜力的男子公路自行车手,从海外邀请多位经验丰富的优秀车手和教练员加盟,在欧洲长时间训练和比赛,迅速提高水平和积累UCI(国际自行车联盟)积分,目标直指巴黎奥运会。

经过两个赛季的艰苦努力,中国队终于在2023年末的UCI男子公路自行车国家积分榜跻身前45名,获得巴黎奥运会男子公路自行车大组赛一个参赛名额。比赛路线揭晓后,备战进入紧张的冲刺阶段。2020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队选派车手与路线特点不匹配,导致早早退赛。有了这次教训后,充分研究和适应路线,选择适当的车手展开针对性训练,就成为备战的重中之重。

26岁爬坡车手吕先景被寄予厚望。自从2018年由山地车转项进入公路赛,他在职业赛事多次登上领奖台,被视为中国最具潜力的男子公路自行车手之一。加盟华兴车队之后,吕先景在国际赛场上的适应能力突飞猛进,连续两年在春季的土耳其职业比赛中取胜,早早被确认为参加奥运会的不二人选。

在国家队专业细致的备战和后勤保障支持下,吕先景在巴黎奥运会公路自行车大组赛完成了长达272公里的艰苦赛程,获得第68名,成为奥运会公路自行车项目职业化以来,首位完赛的中国车手。

中国队在女子项目上的表现稍显落寞。23岁小将唐欣在2024上半年接连完成了巴黎-鲁贝和环西班牙这两项女子公路自行车顶级单日赛和多日赛,又在亚锦赛摘得铜牌,表现非常出色。遗憾的是在奥运会率先进行的个人计时赛中,唐欣因为雨天路滑摔车,虽然坚持冲线,但状态受到影响,以致一周后的大组赛未能完赛。相信唐欣未来的职业生涯仍有机会。

15+3

2024年在中国大陆注册的UCI男子公路自行车洲际队,即第三级别车队共有15支,女子洲际队3支。这两项数字与2023年持平,保持全球注册UCI男子公路自行车队最多的优势。

在UCI注册洲际车队的门槛很低,一国的车队数量与竞技水平并不直接相关。在全球范围内,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洲际车队完成注册后,没有常态化的运营和参赛,这一情形在往年的中国洲际车队中也时有出现。

2023年,中国自行车协会创办了全新赛事——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邀请所有在中国注册的UCI男子洲际队在持续全年的多站比赛中同场竞技切磋。每一站比赛采取单日大组赛的形式,路线设置和竞赛规程尽量与国际职业赛看齐,以此让国内所有男子洲际车队的车手都获得宝贵的参赛经验,在实战中切实提高国内车队车手的竞技水平。

首届职业联赛成功后,2024年的联赛大幅升级,全年比赛场次从8场增加到11场,奖项设置也更加丰富。参赛的除国内15支洲际车队之外,还邀请了黑龙江、内蒙古、中国香港等多支地区代表队以及迹驰-瑞豹、峰度-incolor和攻队等业余俱乐部车队参赛。李宁之星、桓盛-SCOM-泰山体育和成都洲际队等国内高水平洲际车队纷纷引入强力外援车手,联赛的竞争性和观赏性也显著提高。

中国公路自行车的20243
国家队亮相环广西赛。

全年11站比赛中,有10站比赛由外国车手取得胜利,中国车手也有闪光点。一方面,深圳喜德盛车队的胡海杰和李玉恒、捷安特车队的吴俊杰等车手曾在多站比赛跻身前三名,恒翔车队的高永兵勇夺年度爬坡王圆点衫。职业联赛让这些年轻车手展现潜力、增强信心,有可能以此为跳板跃上更高台阶。另一方面,中国车手与高水平外国队友并肩作战,也能在团队合作、阅读比赛等方面进步。

李宁之星车队连续两年获得联赛个人和团体双料总冠军,虽然车队绝大部分个人荣誉为新西兰全能车手马吉威和白俄罗斯冲刺手施尼尔科所获,但是牛益逵、邵俊旗、孙文涛等中国车手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控场和战术牵制作用。牛益逵在昆明的职业联赛收官战冲刺获胜,表现出了中国车手的竞争力。

当然,职业联赛的内部竞争不能取代闯荡国际赛场的重要价值。除了华兴车队之外,李宁之星、恒翔等多支中国车队在努力为中国车手争取海外参赛的机会,在环兰卡威等海外高级别赛事中,也有多位中国车手的身影。他们的成绩并不突出,但是越来越多的车手出现在海外赛场,是中国公路自行车运动发展的正确方向。

发掘和培养年轻车手是职业公路自行车运动的重要环节。在完成了巴黎奥运会的阶段性目标之后,华兴车队立即开始选拔和试训新一批年轻车手,多支洲际车队乃至俱乐部车队的青少年车手训练营如火如荼。只有将年轻车手进步的阶梯搭建稳固,中国公路自行车运动的长远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中国公路自行车的20244
环鄱阳湖赛江西安远站,车手们在长达百余公里的“四好农村路”上驰骋。

几支女子洲际车队的职业化程度仍然较低,这与全球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的发展水平直接相关。2024年,3支在中国大陆注册的女子洲际车队集中在国内参赛,最佳战绩是巴迪瑞-蓝图车队的齐文佳,在环崇明岛世巡赛第一赛段取得第6名。

两位国内顶尖的女车手唐欣和曾璐瑶远走欧洲,加盟法国银贝斯车队。这支有15年历史的车队由于中国冠名赞助商加盟,成为中国女车手走向欧洲赛场的新通道,唐欣完成女子巴黎-鲁贝和女子环西等赛事正是代表银贝斯车队参赛。2025年,UCI对女子车队重新分级,银贝斯车队晋升为首批女子职业车队,即新的三级车队体系中的二级车队。这意味着她们将获得更多顶级女子赛事的参赛资格,也会为队中的中国女将带来更多参赛机会。

与银贝斯车队的概念相似,2024年底中国自行车品牌喜德盛宣布,从2025年起成为UCI男子顶级公路自行车队阿斯塔纳的主冠名赞助商。由于阿斯塔纳车队的辉煌历史和喜德盛品牌在中国自行车市场的知名度,喜德盛-阿斯塔纳车队未来将成为中国车手梦寐以求的舞台。2025赛季阵容已经基本确定,目前尚未引进中国车手,相信他们在新赛季的动作将成为中国车坛关注的焦点。

41+4

2024年在中国大陆举行的UCI男子职业公路自行车赛事共8项,赛期长达41天;女子赛事2项,共4天。中国是全球举行UCI公路自行车赛事第五多的国家,仅次于传统强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比利时。

在经历了2020年到2022年的新冠疫情冲击后,公路自行车赛事逐步复苏。2024年,旧有赛事陆续找回了熟悉的办赛节奏,尝试寻求新的突破。更多地区跃跃欲试,准备筹办本地的职业赛事。

在中国的职业公路自行车赛事体系中,基础最深和水平最高的是男子的一项世巡赛(环广西)和三项职业系列赛(环青海湖、环海南岛、环太湖),以及女子两项世巡赛(环崇明岛和环广西),都已在全球赛历中占据了不容忽视的地位,并不断创新,力图在参赛车队车手阵容、赛事观赏性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与欧洲高级别职业赛事争辉。

在2024年的中国公路自行车赛事中,最受关注的是东亚唯一的男子顶级比赛——环广西世巡赛。和过去四届相比,这届环广西赛设计了全新的路线,从防城港出发向西,经崇左、百色、河池等地,在马山弄拉的山顶终点皇后赛段之后,回到南宁城市绕圈结束比赛。环广西新路线展示了桂西地区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大量爬坡路段增加了比赛的开放性和观赏性,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中国公路自行车的20245
环海南岛赛第二赛段,消防车洒水为车手降温消暑。

环广西赛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现场嘉年华和业余挑战赛等多种形式,增强车迷们的参与感。中国国家队连续第二年参与环广西世巡赛角逐,让车迷和民众在主场赛事中有更强的自豪感。

从今年的成绩来看,上述几项高级别赛事的领奖台席位和总成绩高排名依然被外国车手包揽,中国车手的存在感不强。这也是中国车手在高水平职业赛场上竞争力的真实反映。

直接把国内大量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年轻车手推上高级别职业赛场,并不是最合适的发展路径,从较低级别赛事开始逐步“练级”,才是合理的选择。2024年的中国赛事中,环鄱阳湖、跨越喜马拉雅、环黄山等UCI低级别职业赛事以及环上海新城、环昭通、环门头沟等兼容UCI洲际车队和业余俱乐部车队参赛的在华C类国际赛事,都为这些车手们提供了不错的参赛机会。吕先景、王奎程、刘志城等中国车手在此类赛事登上领奖台,证明这些赛事对提高中国公路自行车运动整体水平的重要意义。

对于积极举办公路车赛事的各地而言,追求更高的比赛级别未必是展现赛事价值的唯一方式。群众参与、媒体宣传、旅游推介等都可以成为赛事主办方的努力方向。云南格兰芬多、环千岛湖等纯粹业余骑行活动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不亚于国内许多职业赛事,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此外,许多看似零散但很有意义的工作正在持续开展,比如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公路自行车运动进校园等。这些举措和动向都在顺应发展规律、筑牢发展基础。

在公路自行车运动中,无论在脚踏上输出多高的功率,都必须通过轮胎出色的抓地性能转化为前进的速度。期待2024年中国公路自行车运动留下的扎实轮迹,延伸到无限的远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