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作者: 金丽静

[摘           要]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电子商务在大众生活中已得到普及,并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助推作用。行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大量的电商人才,这与高职院校采用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密不可分。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更加需要重视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的创新,结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价值,对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的路径进行探索。首先,对产教融合进行概述。其次,分析产教融合对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制定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开展电商数据分析人才有效培养提供支持。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3-0057-04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了电商产业的发展,促使国内外销售平台均开始以线上的形式交易。网络平台属于电商交易的基本平台,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热度持续不减,促使电商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行业强势发展必然会增加人才需求量,大力培养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具有紧迫性,并且人才培养任务落在了高职院校。以往高职院校开展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以及实习实训的方式开展,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虽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但两者结合的深度不足,造成人才培养的效果必然有所不佳。产教融合是近年来高职院校开展人才培养采用的一种全新模式,可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经营相互融合,使高职院校培养的电商数据分析人才能够更加符合电商行业的人才需求,并使电商数据分析人才掌握的技能前沿化,提升了人才培养的效果。因此,需要结合产教融合的背景,对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的路径进行研究,从而促进电商行业的持续发展。

一、产教融合概述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

产教融合是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将该模式应用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有利于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推动高职院校持续发展。该模式实施时,需要高职院校将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结合,高职院校在开展教研活动时需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需求,保证高职院校的教育研究工作能够与企业经营发展方向同步,使校企真正实现合作办学,从而为行业培养更多的人才。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产教融合的落实更加便捷,并且产教融合的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作用价值得到增强[1]。电商数据分析作为与新时代接轨的专业,需要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对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的路径进行创新,从而发挥产教融合的作用价值。

(二)产教融合的价值

产教融合应用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产教融合实质上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化结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将企业生产与高职院校教育全方位融合起来,通过校企合作各取所需,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时能够结合行业发展潮流确立人才培养方向,并基于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真正融入实践教学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次,产教融合能够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为小型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电商数据分析技巧以及电商行业相关系统知识;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为中大型企业,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地掌握电商数据分析专业知识和技能。最后,产教融合能够为学生学习和今后就业指明方向[2]。电商企业处于行业前沿,其掌握的技术方法、专业知识均处于电商行业最前沿,并且电商企业还能预测行业发展方向,这对学生掌握行业发展动向以及最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二、产教融合对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电商数据分析能够为企业开展业务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等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在产教融合的支持下可以实现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且基于产教融合的作用、价值为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提供机遇。但由于当前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方面的探索仍处于初期阶段,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仍不完善,高职院校采用产教融合模式开展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发展人才培养模式

以往高职院校主要是通过专业课程教学联合实习的模式开展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工作,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应用、统计基础、数据库基础、数据分析技术、供应链数据分析等二十余门课程,这些课程均匀地分布到每个学期,占用了大量的学时,当专业课程学习完毕后,高职院校便开始安排实习单位进行观摩学习。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课时时间分配上极不均衡,且偏重于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在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可以基于校企合作平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做到边学习理论、边顶岗实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高效,使学生快速适应岗位环境,为毕业后就业做好充分准备[3]。由此可见,产教融合模式使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得到有效培养,实现人才模式的创新发展。

2.丰富职业教育资源

高职院校开展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需要依托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以往高职院校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资源主要是院校内的专业师资力量、教材以及实习实训基地等,这些资源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条件,开展专业实践学习则存在资源欠缺的情况,并且学生在开展理论学习时,这些资源比较固化,例如校内师资力量属于一类“活资源”,高职院校可以安排教师在外学习,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并将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带回学校。而实际上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培养发展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双师型团队;再如高职院校的教材内容仅停留在电商发展的某一阶段,未能结合行业发展实时更新教材内容。另外,高职院校的课程也比较固化,课程结构一旦被确认,将长期不会出现变动[4]。产教融合提出后,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双师型团队,由企业将最前沿的专业技术、专业知识输入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并使教师团队充分接触这些知识和技术,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联合开发适合高职院校电商数据分析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使高职院校获得丰富的资源,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

(二)面对的挑战

1.专业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近年来,高职院校虽然在课程体系方面进行了改革,但改革尚处于尝试阶段,所以课程体系仍不定型。产教融合提出后,对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将产教融合对于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形成的驱动力融入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作为“跳板”,将产教融合的驱动力作用于人才培养中,从而提升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的效果。但如何将这一驱动力有效融入当前高职院校电商数据分析专业课程体系尚有待于实践探索。因此,当前高职院校电商数据分析专业课程体系尚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也是高职院校开展课程体系改革的一大难题。

2.教学手段有待发展

当前高职院校在智能校园建设的倡导下,已经将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融入电商数据分析专业教学中,虽然在教学质效方面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先进的教学技术只是教学手段的一个方面,高职院校开展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还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尤其是产教融合提出后,企业生产与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已经不可分割,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必须借助企业平台优势提升教学质效,适时改变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学手段得到发展。但目前教学方法的更新和创新成为高职院校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的挑战,如何将现有的智能化教学技术与创新后的教学方法有效融合也是一大难题。

3.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

实践教学体系并非单一的实践教学方法,以往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时,主要通过实习实训的方式,这种实践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无法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产教融合下,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多样化实践教学平台,可以构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即以实训为主,以竞赛带动实训,以创新创业拓展实训,以社会实践服务强化实训,从而构建全面、实效性强的实践教学体系,推动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从上述四个方面开展,这是一项庞大的教研工程,需要在产教融合下不断推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是一大挑战。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的路径

根据产教融合对高职院校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要求高职院校开展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时,必须结合产教融合背景,抓住产教融合带来的机遇,积极面对挑战,制定高职院校特色化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路径,从而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适时性人才,具体路径如下。

(一)积极构建“四驱+两翼”的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科学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开展电商数据分析人才的重要基础,也是电商数据分析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系统方案。高职院校应在开展全面调研的条件下,与学校特色办学理念、应用型办学性质以及合作企业现有的教学资源相结合,以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以及知识为根据,围绕电商数据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方案和目标,立足专业建设,借助校企合作项目,将电商数据分析专业办学特色予以凸显。通过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探索和实践教学总结,对专业课程体系不断改进和补充,构建“四驱+两翼”的专业课程体系,从而为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提供支持。所谓“四驱”代表课程带来的“驱动力”,即代表四类课程,分别为学科的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平台课程以及方向课程;所谓“两翼”代表“两种实践”,即基础实践教学以及创新实践教学。四类课程与两类实践之间能够相互发挥作用,构建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

在构建“四驱+两翼”专业课程体系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需要结合产教融合模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就业作为导向,将各类学科专业课程设计与企业岗位对应的职业标准相互结合,保证各类课程的设置能够遵循岗位职业标准,并且与学术电商数据分析能力培养需求相适应,确保专业课程体系具有清晰的层次,同时确保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5]。第二,保证教师开展的教研活动与高职院校电商数据分析专业教学实况密切结合。教师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在产教融合的支持下,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组织的科研项目,基于日常教学采取的教学方法、模式、课程建设和考核模式对教研课题进行深度挖掘,将提升学生的电商数据分析能力作为教研目标,依托产教融合下的平台优势、教学资源优势、高职院校的科研优势,全面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思维、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使“四驱+两翼”专业课程体系的实际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创新发展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可视可控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获得实践平台支持,教学手段更加丰富,为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带来了重要机遇。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电商数据分析专业课程时,必须在教法实施上有所创新,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企业实践教学法、网络实战教学法等开展教学。案例教学法可以由企业提供电商数据分析案例,以实际发生的案例作为课程教学资料,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企业实践教学法是将课程教学转移到企业岗位上,通过岗位实践使学生掌握课程教学内容;网络实战教学法是借助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开展实战模拟,将课程知识与实战模拟竞赛融合,从而使学生在参与实战模拟活动中掌握专业知识、技能。

从教学手段层面来讲,教师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时,应充分发挥钉钉以及高职院校建立的智能化平台对各类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例如,可以将短视频资源、企业实践案例、课程知识测试题库等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整套教学资源,使电商数据分析专业的知识实现多层次、全覆盖的效果。各种资料应保证各有侧重,且具备明确的导向,将培养学生电商数据分析能力作为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将自身学到的专业知识以及掌握的专业技能有效应用到实际。教师在课前可以通过平台将预习通知发送给学生,课后可以从题库中抽取试题,进而对学生预习以及课程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可以在产教融合平台下开展实践,通过实践验证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专业能力水平。此外,还可以通过主题比赛活动、主题讨论活动等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并通过平台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点评指导,实现预习、竞赛、教学、测试、实践应用、点评一体化,不仅保证了教学的全面性,还能确保各教学环节之间紧密联系、环环相扣,使教学可视可控,为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提供技术和方法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