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职教特色的探索与研究

作者: 李俊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职教特色的探索与研究0

[摘           要]  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教育形势下,为了满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创新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浅析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教学特色,探索和研究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措施。重点围绕“四位一体”(模块化教学、交互式教学、沉浸式教育、多元化评价)和“深化改革”(教师、教材)展开课程研究,从而为高职院校科学推进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参考和新的思路。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意义;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4-0104-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会议上再次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一论述不仅表明了现阶段国家发展靠青年,国家建设需要青年,还表明了国家重视青年教育,引导青年凭借自身努力,艰苦奋斗,以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由此可见,在新时代,青年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充分体现了他对青年的期待与关注。基于此,为了有效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高职院校应发挥自身的育人功能,培养思政水平较高、专业素养较强的高端人才,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拓宽思政教学渠道,以此确保学生可以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中掌握思政知识,在科学的基础理论和行为指导下端正学习态度。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职教特色研究

根据教育部和国务院印发的文件得知,就目前而言,国家重视思政课程的开展,并要求学校和教师基于现实情况,基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思政课程创新。通过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科学地规划设计教学方案,以此满足更高层次的教学需要。重点来说,教师和学校应格外注重实践类教学活动,创新旧有的教学方法,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框架。通过创新和优化完善的方式,可以引导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沿着新方向、新目标、新思路进行发展,完成当前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实现综合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思政水平的教学目标。从现实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思政教学职教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效性特色

通过创新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发挥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实效性特色。在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中,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过程相对死板,教学内容比较僵化,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思政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以理论教学为主要方向。虽然理论性教学存在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突出的现实意义,但是若只采用理论教学,是无法进一步健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体系的,也无法实现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万事万物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性,知识并非独立存在的。在历史和时代向前推进的进程中,知识也在不断创新、不断补充。为了确保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效果,必须展开实践性教学,发挥其实效性特色。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实践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重点。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在思政课程的设计规划中应主动增加实践教学的部分内容,以实效性为评价元素,进一步完善思政教学体系,增强思政课程的实效性,发挥其实效性特色。

(二)育人性特色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模式还存在育人性特色。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是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开展依旧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思政课程的育人性特色,综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政水平。但是在思政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之外,还应根据现实情况和学生情况优化教学体系,完善教学模式,以育人为基本方向进行教学补充。在重视课堂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拓宽和创新教学途径,提高教学效果,从而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指向性,保障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思政水平和思政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需发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育人特点,通过拓展实践教学的方式,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教学体系的创新,帮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牢固的爱国主义情怀,适应快节奏的社会发展趋势,以此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基本需求。

(三)制度性特色

除了实效性和育人性特点之外,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职教还具有制度性特色。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国家重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并鼓励高职院校落实相关政策与相关制度。无论是从思政课程角度还是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角度来看,国家推行的新政策、新制度都对高职思政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标,为高职院校的课程规划提供了新方向,指出了新思路。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逐渐具备制度性特色,并在国家提出的新制度和新理论中有了新的发展途径和发展思路,思政课程教学的内容得以补充,教学的体系更加完善。从目前的应用情况和现实情况来看,发挥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自主性特色,是迎合当前教育新要求的必然趋势,是落实当前教育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举措。

二、从“四位一体”的角度探索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从模块化教学的角度出发

模块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对理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模式。它通过细化教学理论的方法,按照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大纲,梳理教学逻辑,理清教学框架,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构,重新组织教材章节。通常会将整个教学体系分成几个模块,并按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内容分配。在模块化教学下,教学内容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则需要采用专题教学的方式,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借助系统编排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采用正确、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为避免教学内容过于死板,教师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打造精品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部分学生反映思政课程只是简单地死记硬背,整体教学不够灵活,比较乏味。而采用模块专题教学的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还使思政课程更有高度,更有深度,更有广度。

例如,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整本书细化为三个不同的模块,并根据模块情况展开模块化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三位不同风格的教师为学生上课,从而让学生在整本书的学习中形成不同的见解,探索不同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保持对思政课程的新鲜感和兴趣度。其具体的模块划分和理论学时详见表1。

(二)从交互式教学的角度出发

交互式的教学方法主要要求教师借助新技术、新平台开展在线交互教学。一些平台,诸如智慧职教、慕课、学习通等,都可以实现在线交互式教学,帮助教师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实现网络与传统课堂的相互结合。与此同时,交互式的教学方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课堂、延伸课堂,弥补课堂的不足,整体的交互式教学方法具有“短、平、快”的特点。

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借助智慧职教和慕课教育平台,打造专门的思政在线课程。通过开放课程的方式,实现交互式教学。开放式课程需要包括基本的学习资料、习题资料、教学资料和反馈测试资料等,并在课程上传完毕后,要求学生利用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在交互式的学习情境下进一步密切了师生间的交流,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时间与空间限制,方便学生学和教师教。教师需要在教学结束后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成绩,借助平台的智能化统计软件形成学习信息,并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后学生的习题作业情况纳入学年考核中。

(三)从沉浸式教学的角度出发

沉浸式教学能够让思政课程更加灵活、生动,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沉浸式实践教学的方式,进一步拓展思政课堂,延伸教学内容,拓宽实践方向,进而更好地实现思政课程的改革。在沉浸式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思政教育的中心作用。以课内教学为依托,以社会实践为拓展,以学生实践为主线,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发挥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的作用,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现状,构建新时代思政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桥梁,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激发对思政课程的兴趣。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提高了专注度,进而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自身学习积极性。在各类实践项目的引导下,教师还可以适当设置一些实践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实现对思政学习的系统结合,感受全方位沉浸式学习,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主动性。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实践中设置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关的,具有实践特点和时政要素的实践项目,如开展红歌颂唱比赛活动。教师在思政课程开展前5分钟教学生唱红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发挥组织引导作用,进行班级红歌拉唱。期末时,将红歌比赛的成绩纳入最终考核。教师还可以开展建党周年庆活动。在课堂上进行革命电影观影活动,并要求学生在观影结束后进行讨论。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成立专门的青年学习社,通过读原著、搞调查、画简报等方式,让职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加深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论的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思政水平。在寒暑假期间,学校可以组织红色学习团,赶赴省内外的红色革命基地进行现场考察和学习,从而进一步开展实践活动。借助此类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思政教学之中,并在沉浸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其详细的教学流程和实践项目见表2。

(四)从多元化教学的角度出发

多元化教学主要指的是评价多元化。在思政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应学会多元评价,通过评价的方式反映教学的效果,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探索课程考核的模式和方式,创新课程考核的思路与方向,以模块化考核为重点,采用无纸化考试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多元化教学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理论考试+过程考试+实践考试”的多元化评价考核方式(见表3),从而有效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为教师后续阶段的教学计划奠定基础。

三、从“深化改革”的角度探索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改革

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至关重要。实施思政课程挂职锻炼制度,有助于教师深入接触、了解自己所教授的专业,进而明晰职业岗位所设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标准。以专业或者专业群体为基础,进行教学团队的整合重组,让思政课程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掌握思政课程教育的特性及其规律,开辟思政课程集体备课的新思路,借助平台增强思政课程教师对于专业领域的感知度。

(二)教材改革

第一,在修订和补充教材时,应强化教材的职业教育特色,挖掘课程中的关键能力元素和核心内涵。同时,应结合教材,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以及民生健康方面的相关重要论述等内容拓展到教学活动中,以增强学生对国家决策的认可度和社会责任感。第二,有机融入政策法规内容。为了让思政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各种政策法规内容。例如,中央政府颁布的有关职业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文件、行业协会制定的职业行为规范及准则等。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于国家政策的理解度和接受度,还能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是否具备应对复杂形势的基本素质,从而帮助学生培养更为坚定的文化自信心和养成扎实务实的学习态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环境下,研究和探索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作为高职思政教师,应从现实情况出发,了解思政课程的教学意义和教学作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从“四位一体”和“深化改革”两个维度进行综合研究,以此确保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占文,李博,姚平平.“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3,25(11):45-48,52.

[2]王春燕.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教师,2023(16):18-20.

[3]高顺起.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高效提质对称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1):99-102.

[4]肖长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特色及教学创新研究[J].智库时代,2019(46):208-209.

[5]赵建伟.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反思和创新教学的思考[J].智库时代,2019(44):198-199.

[6]文雁,曹青.“大思政”教育格局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20):40-41.

◎编辑 栗国花

作者简介:李俊(1981—),女,汉族,湖北仙桃人,法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