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
作者: 张伟华[摘 要] 《关于进一步深化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关于建立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明确指出“一带一路”视域下轨道交通专业职业教育建设方向。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探索,制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建立了来华留学生教学资源库;开发国际化技能培训课程资源包,初步实现职业教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推广了中国职业标准。虚拟仿真、MR混合现实技术等信息技术应用到国际化职业教育。总结出“一带一路”视域下职业教育发展策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关 键 词] “一带一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9-0021-04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盛大举行,此次论坛巩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共识,拓宽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领域,丰富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成果。共建“一带一路”十多年来,轨道交通领域取得硕果累累。在落实好2019年签署的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基础上,2022年12月中老两国积极商签新的行动计划,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中老铁路的建设,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中国、老挝以及共建“一带一路”东南亚等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中国不仅帮助修建铁路,还帮助建立了第一所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开启了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新篇章。2023年10月,中埃塞两国在宣布将现有伙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关于建立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1]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化服务得到进一步升华。
一、“一带一路”视域下职业教育发展背景
(一)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深入开展职业教育“走出去”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肩负着为行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的职责。如何培养和输出具有国际化水平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一批国内有雄厚实力的建筑施工、加工制造、管理服务等企业已经走出去了,在国际市场上寻求发展新机遇。培养国际化职业技能人才是解决“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难点的关键。通过调研走出去的企业,分析国际化职业技能人才与国内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不同,高职院校要充分谋划,及时调整办(教)学策略和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一带一路”对高素质、高技能型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的需要。
(二)“一带一路”倡议为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创造平台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训需求,根据初步调研摸排,后期铁路运维培训需求大,整条线路的运营管理都需要“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自行去运营维护管理,一般来说根据线路的站点多少来确定,平均一个站点按照50~100人的规模核算,以中老铁路为例,在老挝境内共有11个站,需要培训的人员有千余人。经采访调研这些国家工作人员,他们刚接触这份工作时不熟悉铁路专有名词,也不知道怎么使用各类工具,如何进行检修维护?所以,中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责任重大,需要积极帮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养铁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对于我们国内主要体现在国际化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和国际化职业教育师资的输出两个方面。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职业教育国际化平台,可有效提升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职业教育机构深度交流与合作,探索“一带一路”技能人才培养新方式。
二、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国内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不够,职业院校办学的国际化理念、产教融合的国际化路径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一)国内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不够
“考本科”依然是每个高考学子和家长的首选,他们对职业教育和蓝领技术工人存在偏见,即使国内技能人才极度匮乏,企业抛出高薪诚聘技能人才的橄榄枝,技工的整体生存环境略有改善,社会影响力也有所提升。高职院校本质上是要培养技术技能实用人才,即理论知识一般够用、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人才,现实中很多职业院校的优秀学子受固有偏见影响,主动或被迫地参加专升本,这就导致职业教育中众多优秀人才在提升技能关键时期把更多精力用在了基础性学科等学生升本必备的科目上,减少了实用技能培养与实践教学占比,这不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的提升。
(二)职业院校合作意识欠缺,国际化理念不足
职业教育“走出去”是通过职业院校拓展国际化职业教育理念,但由于其缺乏地方政策引导和“走出去”企业的支持,总体上呈现出国际化职业教育意识不强、经验不足等短板存在。现阶段表现在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以及校企合作深度不足等方面。许多学校自身甚至不具备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能力,在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方面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综合技术技能的培养,仅仅通过解决表面问题,开设外语课程、引入外籍教师、招收留学生等行为作为衡量本校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指标。
(三)产教融合的国际化路径欠缺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指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实体产业组织之间建立的合作关系。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它能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动机主要包括减少人力资本投资、成本节约、资源共享等,所以企业很容易受到短期利益驱动。相比之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投资需要长期投入、见效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各异,当前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也进一步加大了跨境合作风险[2]。
三、“一带一路”视域下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一)职业院校多元合作,努力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
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是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的主要手段。国内职业院校应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加强与地方政府、当地院校、行业企业特别是“走出去”企业深度合作。首先,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设办学点,培养国外中资企业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和国际化人才。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历教育和培训、技能展示、文化传承、公益志愿等活动,逐步扩大合作领域。其次,建立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联盟,推动职业教育标准融通,探索职业教学标准共研、专业课程共建和学分互认体系,促进互融互通。在职业标准国际化方面,我校积极参加中非等各种“一带一路”国际职业教育联盟相关活动,完成坦桑尼亚国家输出行业岗位多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标准。中埃塞两国密切联系,在职业教育领域有着积极的交流合作。2023年,我校成功申报1项中非职业教育联盟组织的第一批“埃塞俄比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通过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标准建设,可向共建国家推广中国职业标准,树立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中国品牌”,有力地推动职业教育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丰富了国内外人文交流的内容,拓宽了国内外人文交流的领域,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同体[3]建设,为职业教育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贡献中国力量。
(二)做实学生跨国交流
做实学生跨国交流是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环节。
1.积极构建“企业‘走出去’+人才订单班”的培养模式。根据国外中资企业人才需求,选派职校学生赴国外中资企业或办学点学习,选派教师与国外中资企业实践导师共同开展现场工程师培养试点,促进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提升岗位技能,开阔国际视野,实现零距离就业。
2.开展招收学历和非学历留学生工作。以“中文+国情+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培养一批知华友华爱华的留学生,为国外中资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储备。
一是非学历留学生。我校作为中国重要的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单位,先在2021年和西南交通大学联合承办的国合署援外培训项目,“2021年‘一带一路’国家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管理研修班”,参培人员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领域的官员及技术人员,学员由肯尼亚、加纳、阿塞拜疆、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约旦、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伊拉克、智利10个国家学员组成。展示了中国铁路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等方面的技术及经验,通过云参观及交流座谈活动进一步加深外宾对轨道交通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相关领域的了解。后协助中铁二院承办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一带一路”国家铁路建设管理官员研修班,参培人员均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领域的官员及技术人员,该班展示和介绍中国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及经验,前后共计有300多名学员参加了研修班。通过合作交流,提高了学校在国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为促进国家“一带一路”合作战略提供了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学校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摸索经验,初步形成一套职业教育国际化教学体系,初步建立了国际化教学资源,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国家铁路建设。
二是学历留学生。自2022年开始,学校开始招生全日制外国留学生,到现在已经招收两届100余名学生,均来自老挝、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对于全日制外国留学生的教育教学,我们提前筹备,领导带队到国内知名院校学习有关留学生教育教学先进工作经验,认真总结,消化吸收成熟的经验教训,制定《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招收和培养来华留学生管理办法》,做好培训方案及各种应急预案,来华留学生的各项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等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三)组织多样化的研学活动
组织学生或留学生赴国外合作院校或办学点开展专业领域相关课程学习、主题交流、文化体验、企业参访,组建国际化学生团队参加竞赛或开展科研项目等,沉浸式体验当地文化和学习生活,提升学生在国际企业里就业的竞争力。
1.“一带一路”青春实践团是我院轨道交通系暑期六大实践团之一。为深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扛起“一带一路”国际交流服务的大旗,在2021年暑期进行了四期国际培训暨风采展示活动。活动内容涵盖“轨道交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输出、中国工匠精神传统文化、实景实操深度体验等,活动形式包括理实一体、师傅带徒、交流研讨等。我院的双语授课教师带领了30余名学生作为助教、志愿者组成的“一带一路”青春实践团为参培学员提供服务。从师生的角度,用最青春的声音和符号弘扬中国文化,发挥青年力量,传递“一带一路”的时代新声,将轨道交通的“成都实践”推向世界,培训3个大洲的轨道交通官员近百人。通过这样的国际交流[4]、培训,将我国职业教育理念、我院的轨道交通人才的培养模式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中大多数是有我国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国家,为项目在该国建成后运营管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输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成都实践”推向了世界。综合宣传了我校风貌及办学实力,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今后的人才培养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合作基础。
2.我校在既有的“一带一路”青春实践团基础上,充分拓宽服务领域,利用暑期、寒假、中国特色的节假日开展符合国情的风采展示活动,再次持续通过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增强老挝留学生班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深化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努力寻找具有浓厚四川味的传统文化,中国书法、活字印刷、非遗项目等课程的融入,培训形式丰富多彩。
(四)不断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
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是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关键环节。要建设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国际合作交流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以及中外籍教师兼有、专兼职结合、能胜任双语教学的师资团队,夯实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之基。一是积极“选”,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遴选一批专业基础扎实、双语水平较高的骨干组建团队,特别是把了解国际化需求、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人才纳入师资队伍。二是积极“引”,促进师资队伍国际化融合。依托国外办学点,可考虑多维度柔性引进当地教育机构专业教师、当地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当地华人组织有关人员等,进一步促进师资及管理团队深入了解办学点所在国国情、企情。三是积极“育”,促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创新。积极开展多形式研修,包括国外访学、项目实践、团队研修、学术会议等,开展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相关国家职业教育政策解读、国际化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相关领域国际资格证书考试等培训,进一步提升多元化教学语言水平和教学组织能力,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