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作者: 付君
[摘 要]简要分析高职院校学前英语教师教学现状,围绕高职学前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这一主题,从“两个模块”,即基础教学能力和拓展教学能力,以及“八大能力”,即课程知识整合应用能力、课程教学设计能力、课程教学实施能力、课程教学评价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课程思政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探索高职院校学前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
[关键 词]高职学前英语教师;基础教学能力;拓展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4)23-0034-04
一、背景
(一)社会发展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本文主要探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首先,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是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情况对教师课堂掌控能力、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水平等有较高要求。
其次,“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目前我国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师资主要来自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站在社会行业发展角度,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值得探讨。
最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是近年来备受重视和发展的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仅仅只包括科班出身的学前教育理论教师,还包含幼儿英语课程教师即学前英语教师。
(二)教师专业发展背景
目前各大高校英语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国际化英语人才,以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介绍为例:培养专业技能扎实、人文素养全面、人格心理健全、高层次国际化英语专业人才;其专业核心课程有英语语音、语法、口语、听力、写作、泛读、精读、英语公共演讲与辩论、外国报刊时文选读、英汉笔译、英汉口译、语言学导论、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学术论文写作等。所以,高校英语专业的学习是完全没有学前教育知识的架构,高职学前英语教师更需要的是职后的培养。
笔者结合所在高职院校幼儿英语教师现状,于2023年12月对川渝地区20所高职院校开展学前英语教师队伍问卷及访谈调研,有效问卷19份。调研显示13所学校有开展相关学前英语课程,占比约为69%。同时学前英语教师92.31%毕业于英语专业,具有较强的英语功底,但是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知识背景。调研的13名学前英语教师有12名显示对学前相关专业知识,如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迫切需要,占比也高达92.31%。可见,高职学前英语教师普遍欠缺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二、教学能力的定义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所表现的一种行为特征”。本文研究的高职学前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是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担任幼儿英语课程授课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课程知识整合应用能力、课程教学设计能力、课程教学实施能力、课程教学评价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课程思政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学术能力。我们将“八项能力”按基础教学能力和拓展教学能力“两个模块”区分。其中课程知识整合应用能力、课程教学设计能力、课程教学实施能力和课程教学评价能力划分为教师应该具备的基础教学能力,其余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课程思政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学术能力归之为教师拓展教学能力。
三、高职学前英语教师基础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一)课程知识整合应用能力
学前英语教师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根据学前教育特点或根据学生学情整合教材内容以凸显职业教育特点,是学前英语教学的基础。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幼儿园英语课堂需求,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根据技能模块或学前儿童五大领域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和优化,以每一个板块达成一项任务的教学方式,从课程思政元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个方面细化,从零到整最终完成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比如在幼儿英语教育活动指导与实训课程中将八个单元的内容优化为三大模块,在三个模块中融入幼儿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的“五心”(爱心、耐心、责任心、细心、用心)职业素养,奠定幼儿文化自信基础,通过单元内容的教学,教师有意识地达成课程思政目标,见下表。
课程知识整合应用能力还指学前英语教师善于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教师可推荐选取幼儿英语绘本、英语讲述中华传统文化或民间故事、英文名人故事等相关公众号或App给学生学习;充分利用已有的优质教学资源库,通过布置任务实现课前自主预习或课后强化学习等方式,完成课程知识的应用整合。
(二)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英语教师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从三个层面展开:教研室、二级学院、学校。教研室内相关主题教研活动、教师之间听课评课;二级学院内的优质课展示学习、“师带徒”活动、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的以赛促教;学校范围内的教学督导听课评课及反馈指导、专题讲座或培训。
具体到幼儿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幼儿英语短剧、英语教育活动设计、英语歌曲歌谣等展示任务,让学生以团队协作方式完成。例如,在幼儿英语教师口语课程中,学期初将学生分成4~5人一组完成“课前五分钟”展示。这个展示可以是分角色讲英文绘本故事,可以是模拟幼儿园儿歌或故事教学等。再根据展示进行评分,将评分计入平时成绩。此外,笔者收集整理《幼儿英语常用100句》,要求学生按分组课外每周坚持打卡,强化专业技能,提升教学效果。
(三)课程教学评价能力
课程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高职学前英语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从评价主体看,传统的“单一评价”(教师评价)应转向“三维评价”,即“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使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评价内容看,不仅要评价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价值观塑造;从评价方法看,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学情调整幼儿英语课程考核方式,使评价方法多样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和科学化能够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达成高素质技能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的。
四、高职学前英语教师拓展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一)信息化教学能力
高职学前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线下多媒体设备和线上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结合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借助数字化发展新时代,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技能提升。
学前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首先,在学校教学督导听课评分表中加入信息化教学项目评分,从教学管理角度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意愿。其次,根据教师专业、教学课程等分批次进行线上线下信息化教学研讨与培训,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专业素养和能力。最后,在教学过程中从要求使用到习惯使用雨课堂或希沃白板等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达到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关键,教师一可以善用教学模式,如笔者在《幼儿教师实用英语口语》中的线上线下“357”混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分为“课前导学—课中督学—课后促学”3个阶段、“查任务—识系统—明特点—懂运用—拓技能”5个步骤和“Pretest课前摸底—Bridge-in课中导入—Objective明确目标—Participatory-Learning参与式学习—Post-ass-essment后测反馈—in-class Summary课堂总结—after-class Summary课后总结”7个环节。教师通过雨课堂或超星等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模仿活动在课中直接进入运用环节;课中,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分成不同学习小组通过新课导入,明确目标—探究新课,参与式学习—知识拓展运用,检验学习效果—归纳总结,梳理盘点四个步骤完成线下课堂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课后教师通过线上信息化教学平台发布课后任务和促学资源,学生通过课后任务梳理总结,以期达到促学强化专业技能的目的。二可善用慕课,慕课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变革。学前英语教师可借助慕课平台辅助课程教学信息化,根据幼儿英语课程内容和学情选择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内容。
在信息技术与学前英语教学实践的不断融合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随之得到提升,也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化技术提升。
(二)实践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学前英语教师队伍普遍是研究生学历,所接受全日制高等学校的教学理念偏向系统化和理论化,不注重实操能力培养。然而高职教育实践性较强,学校强调“产教融合”和“岗课证融通”理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实践教学学时也有严格的比例要求,教学中理论知识通常融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因此,高职学前英语教师队伍接受的教育教学理念与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学前英语教师加强实践教学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常的就业方向是幼儿园、早教机构、幼儿培训机构等,根据其就业岗位特点,可以在课堂中积极模拟幼儿园英语情景,帮助学生掌握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保育中双语教学能力。
注重“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特点,校企合作不应该仅仅将关注点放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上,也可以将学前英语教师放到合作幼儿园,参与英语示范课观摩或者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笔者所在学院采用“院园联合教研”的方式,让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师每月参与到合作幼儿园英语教师教研活动中,直观地学习幼儿英语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促进专业教学质量提升。
通常高职院校要求学前英语教师寒暑假到幼儿园等单位实践的方式推动师资建设。学校对寒暑假企业实践目的和计划都比较完善,但实际却存在问题:一方面,寒暑假实践锻炼的幼儿园通常是由教师自行寻找对接,多数教师没有真正落实企业实践锻炼;另一方面,少数学前英语教师到幼儿园进行实践锻炼,却因为时间限制,没有合理、科学的实践岗位,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锻炼有限。这种情况下,“院园教师互换”就是一种提升学前英语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学院本身需要幼儿园一线教师参与课程教学,完成高职院校专业企业教师兼课的比例。那么到学院兼课的幼儿园一线教师空缺就可以由学院的专业教师前往补充,这样的教师互换为学院和幼儿园的教师队伍都注入不同的血液,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能快速提升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课程思政能力
课程思政指“教育者以思政课以外的专业课和通识课为载体,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育人元素和资源,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实践活动”。从学前英语教师培养对象来看,一方面,幼儿英语教师作为幼儿启蒙阶段的教师,对幼儿价值观启蒙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在岗位中是幼儿传统文化的启蒙者,能在教育教学中对幼儿输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他们树立文化自信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在学习一门文化,幼儿英语教师自然成为英语文化的导入者,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融合西方文化。由此可见,幼儿英语教师培养者的高职学前英语教师队伍,自身就必须深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学习,以达到在教学中有效融合中西文化,传递跨文化交际理念,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