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高职旅游英语教育“双元”培养模式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探索
作者: 汪江红[摘 要]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英语教育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专业实用人才的重要环节。安庆职业技术学院针对旅游英语人才建设提出“双元”培养模式,旨在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立足“双元”培养模式,对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英语课程设计和实践教学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证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课堂观察等多种研究方法,收集来自200名学生及20位企业导师的反馈信息,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研究发现,实践教学环节能明显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传统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
[关 键 词] 旅游英语教育;“双元”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5-0109-04
一、引言
当前高职英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语言知识和考试技巧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脱节,未能及时跟进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变化。教学内容陈旧单一,缺乏前沿性和吸引力。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参与度低,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实习实训流于形式。评价机制单一,偏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
面对新时代对高素质技能型旅游英语人才的迫切需求,亟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念,探索构建“双元”培养模式,深化旅游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双元”即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并重,通过深度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岗位的紧密结合。课程设计立足岗位需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语言技能、职业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多维度培养目标。构建模块化、项目化的课程体系,采用任务驱动、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比重。注重将行业企业引入教学全过程,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聘请企业师傅担任兼职教师,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习得职业素养。
二、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英语教育现状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是一所综合性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安徽省特色专业,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旅游英语人才的重任,旅游英语课程教学面临诸多挑战,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以语言技能培养为主,缺乏与旅游行业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实践机会有限。教材选用较为陈旧,难以跟上旅游行业发展的步伐。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学生到旅游企业实习实践的机会较少。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强,难以适应旅游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6.8%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旅游英语课程与旅游行业实际需求脱节,84.2%的学生希望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重,91.5%的学生渴望有更多的机会到旅游企业实习。调研还发现,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应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在旅游产品设计、客户服务、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存在不足。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旅游管理专业团队积极探索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方面,优化课程体系,在夯实语言基础的同时,增设旅游管理、跨文化交际、导游实务等实践性课程,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创新教学模式,引入情境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强化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同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三、“双元”培养模式解析
(一)“双元”模式的理论基础
“双元”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该体系强调校企合作,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理论知识学习与企业实践交替进行,实现“双重身份、双重场所、双重课程、双重评价”的人才培养模式[1]。这一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实践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从学习理论角度看,“双元”模式契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利用已有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和社会协作而构建[2]。在“双元”模式下,学生在真实职业情境中开展学习,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等方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迁移的实践能力,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同时,“双元”模式还体现了情境学习理论的应用价值。Lave和Wenger提出,学习不是个体头脑中孤立的过程,而是参与实践共同体的社会实践活动[3]。情境学习强调真实情境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作用。“双元”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在职场情境中学习的机会,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方式,学生逐步由边缘参与者成长为核心成员,习得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
此外,工作过程导向理论为“双元”模式的课程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该理论源于德国职业教育领域,强调从典型工作任务入手设计教学内容,突出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4]。在此理论指导下,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紧密对接旅游行业岗位需求,围绕导游讲解、客户接待等真实工作情境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专业能力。
总之,“双元”培养模式在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已得到成功实践,其所依托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和工作过程导向理论,为我国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双元”模式的教育特点,有助于优化课程设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双元”模式的教育特点
“双元”培养模式的核心特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传统的旅游英语教育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双元”模式则强调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的紧密结合,力求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实现综合培养。具体而言,该模式通过设置实践性课程、引入行业专家授课、组织实习实训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的同时,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真实的旅游英语服务项目,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情境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又可以反哺理论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动力。
此外,“双元”培养模式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独到见解。同时,借助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交际策略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得体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沟通。“双元”培养模式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思维。值得一提的是,“双元”培养模式高度重视产教融合,与行业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和案例,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和指导,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等举措,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还能获得宝贵的实践锻炼机会,为将来成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双元”培养模式推动了校企资源的双向互动,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培养了一大批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具备过硬实践技能的应用型旅游英语人才。
四、课程设计理念
(一)整合校内外资源
课程设计注重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与师资力量,同时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在校内,我们充分利用实训室、智慧教室等先进设施,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语言习得环境。教师团队由英语语言教学专家、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行业企业导师等多方面人才组成,形成了“专兼结合、校企互补”的师资队伍。教学方式灵活多样,采用任务驱动、情景模拟、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和主动性。
在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的基础上,我们积极与旅游企业合作,建立了一批长期合作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与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情境和实践机会。学生可以定期到企业见习或实习,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运用英语与游客交流,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企业导师参与到课程教学和实训指导中,传授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实操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行业需求。
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旅游英语课程设计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体验。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还能够熟悉旅游业务流程,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这种资源整合的课程模式,大大提升了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应性,为区域旅游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内容与结构优化
在构建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英语教育“双元”培养模式的课程内容与结构优化中,我们着力于赋予学习者必要的职业能力,并据此调整课程设计。此过程首要步骤为确立核心理念,即“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并紧随其后进行职业能力要求的细致分析。
优化课程内容的策略,包括对旅游英语实践应用的深入探讨以及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及时反映。课程涵盖实用技能训练,如旅游行业软件应用与客户服务技能等,以实际场景模拟作为教学手段,平均每个学期至少每两周安排一次以真实业务流程为背景的项目式学习。同时,对于课程结构,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内容的科学合理性,而是更进一步的融会贯通,包括各个学科知识点的互联和教学资源的整合应用。
在方法论设计上,运用多元化教学与评估手段,为旅游英语课程设定具体的职业能力提升目标。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与平台,每个课堂单元配以在线答题或测试,学生在每一个阶段的自我评估中,成为自身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此外,定期进行教师学习成果展示与研讨,使教学方法持续优化,确保课程内容始终紧跟职业能力标准的最新要求。
课程设计中,课程内容与结构的优化过程可视化呈现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将理念、内容、结构、方法及整合这五方面高度整合,形成旅游英语教育的有机体。此教育模式面向行业前沿,培养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确保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和适应力。
整体而言,这是一个追求卓越、不断迭代的课程设计过程,致力于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通过精确调整教学内容与结构,不仅提升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技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动力和职业发展潜能,在教育模式创新方面做出了突出的理论与实证贡献。
五、实践探索与案例分析
(一)实施“双元”模式的课程案例
在实施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英语教育“双元”培养模式的课程案例中,我们采用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课程结构设计,即课程内容安排紧密结合旅游行业的特定要求,强调学生在语言知识掌握和职业技能两个维度的综合素质提高。我们将课程分为核心理论模块和实践技能模块,每部分占比50%,确保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发展。
理论模块侧重于提升学生旅游行业的英语应用能力。我们设计涉及旅游文化、服务英语以及行业案例分析的课程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旅游业务的全面了解。为验证理论模块的有效性,我们实行周期性的学习效果评估,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包括英语听力测试、行业术语应用考试,以及英语文献阅读理解测验,强化理论知识的内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