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E理念下基于SPOC的“双客体、全流程”在线教学评价模式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李福元 胡鹏 刘叶飞 周煌辉[摘 要] 本研究针对高职课程在教学过程评价中存在的难点,以OBE理念为指导,结合SPOC平台的优势,建立“双客体、全流程”线上互动评价体系。基于SPOC的“双客体、全流程”网上教学评价模式在高职高专医药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能够推进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课程教学评价模式的构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适应能力,加快现代职业教育评价、知识体系建设步伐,为企业培养高技能的人才。
[关 键 词] OBE理念;SPOC;教学评价;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5-0173-04
医药数理统计课程是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事件的关系与概率的运算、随机变量的离散型和连续型概率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统计应用方法(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线性相关与回归)等。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具备能独立使用SPSS软件处理分析统计数据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仪器分析、中药制剂分析、生物药物检测技术、药物分析等后续课程夯实基础,也为以后能够具有从事药检、药分等工作的能力。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常用的统计基本知识和统计分析方法,熟悉SPSS软件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及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因高职高专生源学习成绩相对较低,学生数学学习基础及学习积极性等存在一定的不足,急需通过改进现有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等,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且医药数理统计课程学习要求应适当降低,使评价指标、评价内容更加契合学生课程学习及今后发展需求,从而使学生既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又能科学地搜集、整理及判断数据的性质,养成科学的统计思维方式,树立严肃认真、实事求是、高度负责的科学态度,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务实精神。
一、OBE理念和SPOC、“双客体、全流程”在线教学评价模式
(一)OBE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理念也叫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它兴起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继而被广为推广。所谓OBE理念,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学生在毕业时应该取得怎样的成绩,然后寻找并设计出适合的方法,使学生达到这些成绩[1]。在当前高职教学过程中,OBE教学理念的主要意义是强化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中心,以学生预期的学习期望为条件,注重层次性的教育教学思路,教师通过构建每个学生对应的教学模式和成绩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阶梯式的学习辅导,对学生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成果进行考评,最后推动教学效果的改进。OBE模式强调的是学生在日常课堂中的角色,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管理者、示范者、监督者,教师对学生起着示范、引导作用。同时,OBE模式要求日常教学的每个环节都紧紧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设计并按计划实施。近年来,随着各职业院校积极推行“1+X”认证工作,OBE教育理念已经逐渐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将OBE教育理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结合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SPOC是一种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将线上与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实现了IT与教育的整体深度融合。更重要的是,SPOC平台提供了广阔的教学评估空间和无限可能。在SPOC模式下,教学评估不是只在第三个环节进行,而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即在教学过程中既能有效地开展评教活动,又能实现评教活动与教学活动的高度同步[2]。以学生为本建立知识体系,并将OBE与SPOC相结合,可以实现更加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教学。SPOC的出发点是激发学习动力,它将支持服务的平台和教学模式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SPOC混合式教学中的三主体、六动机、三环节的学习支撑服务构建模式,并详细分析了学习支持服务构建的三个环节。通过在医药数理统计课中进行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测试这种模式的有效性,发现其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未来深化发展的动力是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在实践过程中持续地满足学习者现有的和潜在的需求,促进资源的开放共享。利用成熟先进的教育理念设计有价值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的高级思维能力,最终培养符合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的智慧型人才。在信息化支撑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自己置身于发展的情境中,给予自己合理的角色定位,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素养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使自己具备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能力,以适应SPOC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
(三)“双客体、全流程”在线教学评价模式
“双客体、全过程”网上教学评价模式是一种综合评价模式,针对网上教学环境进行评价。该模式强调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关注师生两个客体,并将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3]。具体来说,“双客体”是指评估时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这种双向评价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优势,为改进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全过程”则强调要把评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包括教学反馈、教学提高等所有的环节。在教学反馈和提高环节,教师要利用SPOC平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评估,让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己,从而改正缺点,发扬优点,明确努力方向。在每个环节都进行相应的评价,能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基于SPOC的“双客体、全流程”网上教学评价模式,是在传统教学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能够灵活运用的评价方式;是针对不同课程内容、评价客体,在实际使用中进行的有效评价;是更加科学合理,能促进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的一种教学评价模式。
二、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定位
医药数理统计课程当前是我校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质量与安全、中药制药技术四个专业的公共限选课程,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养成科学的统计思维方法,树立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育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掌握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基本方法;熟悉统计估计值的衡量标准和假设检验等的一般步骤;了解随机变量及概率分布等基本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对统计数据进行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的能力;能利用SPSS对统计数据进行基本处理。学完本课程后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医药数理统计课程虽然建立了校级精品在线课程,构建了自己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但基本上还停留在对课程教学环节的评价比较简单、评价信息不能及时发挥作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阶段,不能做到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完善。且教师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也多以实训、理论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平时成绩标准不明确,理论和实训考核缺乏针对性、职业适应性不强等。
(二)课程设计
医药数理统计课程立足药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药品数据分析人才需求,以医药企业为载体,以药品数据分析为主线,以数据分析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需要数据分析工作岗位为抓手,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从宏观到微观、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和项目,从而整合和有序化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工作中需具备的科学统计思维,确保他们在实践中始终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并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为了满足行业对药品数据分析人才的需求,我们特别以医药企业为背景,以药品数据为核心,结合实际工作流程,设计了一系列课程。通过多媒体教学、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我们保证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理论方面的知识,还能将其应用于实践中。我们将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学习的基础,从宏观到微观、由浅入深地组织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药品数据分析的知识与技能。
此外,我们特别强调科学、严谨的态度在统计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真实的医药项目或案例,学生将有机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充分利用了超星学习通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模式,确保学生在任何地点都能学到东西,并按照实际工作需求完成各项任务。
三、当前在线教学评价模式的主要问题
(一)评价指标设置不合理,缺乏针对性
评价指标在医药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评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评价教学内外教学结果的工具,也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关键因素。然而,当前用于评估教学质量的指标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如统一性过强、维度不足以及缺乏层次性,这些缺陷限制了评价效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医药数理统计课程课堂教学是师生在特定环境下互动的过程,因此,一个有效的医药数理统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应该综合考虑教师、学生和环境三个维度[4]。现有的教师表现评价指标主要侧重于教学过程的量化评估,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关注和对学习状况的观察。这样的评估方式,既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没有完全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与评价模式不一致
传统的医药数理统计课程教学目标设定通常较为宽泛,未能将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紧密结合,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坚实基础,缺乏明确的成果导向指引。这种目标设定模式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其难以真正提升[5]。在教学方式上,传统的医药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过度依赖PPT进行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方面。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程考核体系方面,传统的医药数理统计教学多采用简单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定标准。这种知识性、结果性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过于关注知识的表面积累,缺乏对医药数理统计课程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因此,需要改进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从而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医药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应该重新设定教学目标,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结合,明确成果导向。同时,采取以学生为主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本领。在课程考核体系上,应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项目实践、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以全面评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评价模式缺乏系统性
现代教学方式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然而,当前的医药数理统计教学方式却往往以老师为中心,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内容的传授,导致医药数理统计课堂教学老师占据主导地位,互动不足。这种填鸭式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在被动中接受,缺乏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机会,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医药数理统计教学内容往往重理论轻实践,案例内容简单陈旧,缺乏实际应用性,与对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脱节。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内容的拓展不够,也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使其难以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
从教学评估的方式来说,现在的评估模式过于单一,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往往以课程最终期末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尺度,缺乏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评估[6]。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努力,也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因此,需要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互动等,从而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估。
四、OBE理念下基于SPOC的“双客体、全流程”在线教学评价模式的构建